实验二 lzs螺栓联接综合实验静动态实验

实验二 lzs螺栓联接综合实验静动态实验

ID:14768812

大小:2.03 M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30

实验二  lzs螺栓联接综合实验静动态实验_第1页
实验二  lzs螺栓联接综合实验静动态实验_第2页
实验二  lzs螺栓联接综合实验静动态实验_第3页
实验二  lzs螺栓联接综合实验静动态实验_第4页
实验二  lzs螺栓联接综合实验静动态实验_第5页
资源描述:

《实验二 lzs螺栓联接综合实验静动态实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实验二LZS螺栓联接综合实验静动态实验一、实验目的:(一)了解螺栓联接在拧紧过程中各部分的受力情况。(二)计算螺栓相对刚度,并绘制螺栓联接的受力变形图。(三)验证受轴向工作载荷时预紧螺栓联接的变形规律。(四)通过螺栓的动载实验,改变螺栓联接相对刚度,观察螺栓动应力幅值的变化,以验证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各项措施。二、实验设备及仪器:LZS螺栓联接综合实验台6台,CQYDJ-4静动态测量仪6台,计算机及专用软件等实验设备及仪器6台图1(一)螺栓链接实验台的结构域工作原理(如图2)1.螺栓部分包括M16空心螺栓、大

2、螺母、组合垫片和M8小螺杆组成。空心螺栓贴有测拉力和扭转的两组应变片。组合垫片设计成刚性和弹性两用的结构,用以改变被连接件系统的刚度。2.被连接件组成有:上板、下板和八角环、锥塞。八角环上贴有一组应变片,测量被连接件受力大小。3.加载部分由蜗杆、涡轮、挺杆和弹簧组成,挺杆上上贴有应变片,用以测量所加工作载荷的大小,启动电机或转动手轮使挺杆上升或下降改变载荷大小。(一)CQYDJ-4静动态测量仪的面板按键功能说明:1.校时键:按键后对本仪器时间进行校正。2.K值键:按该键后进入应变片灵敏系数修改状态。修改后保

3、存下次生效。3.设置键:暂无操作功能。4.保存键:暂无操作功能。5.背光键:按该键后背光熄灭,再按背光亮。6.静测键:按该键进入静态电阻应变测量状态。7.动测键:按该键进入静态电阻应变测量状态。8.校零键:按该键进入通道自动校零。9.CE键:按该键清除错误输入或退出该功能操作。10.联机键:静态应变数据采集分析系统(计算机)联机、退出手动测量操作。11.确定键:按该键确定该功能操作。12.▲▼键:上下项目选择移动13.0-9键:为数字键后面板说明:根据顺序链接四个通道,准备好实验采集仪。三、实验方法及步骤(

4、一)螺栓联接静态实验方法及步骤1.打开测量仪电源开关,启动计算机,进入软件画面,单击“静态螺栓实验”,进入静态螺栓实验主界面。单击“串口测试菜单”,用以检测通讯是否正常,正常方可做如下实验。2.进入静态螺栓实验主界面,单击“实验项目选项”菜单,选“空心螺栓”项。3.转动试验台手轮,挺杆下降,使弹簧下座接触下面板,卸掉弹簧施加给空心螺栓的轴向载荷。将用以测量被联接件与联接件变形量的两快千分表,分别安装在千分表架上,使表的测杆触头分别与上面板和螺栓顶端面少许接触。4.手拧大螺母至恰好与垫片接触。螺栓不应有松动的

5、感觉,分别将两千分表调零。5.用扭力矩扳手预紧被试螺栓,当扭力扳手30-40NM时,取下扳手,完成螺栓预紧。6.将千分表测量的螺栓变形值和八角环压变形值输入到相应的“千分表值输入”框中。7.单击预紧键进行螺栓预紧后,预紧工况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同时生成预紧时的理论曲线。8.如果预紧正确,单击“标定”键进行参数设定,此时标定系数被自动修正。9.用手将实验台手轮逆时针旋转,使挺杆上升至一定高度(≤15mm),压缩弹簧对空心螺栓轴向加载,力的大小可通过上升高度控制,然后将测量的变形值再次输入到相应的“千分表值输入”

6、框中。10.单击“加载”键进行轴向加载工况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同时生成时的理论曲线和实际测量的曲线图。11.如果加载正确,单击“标定”键进行参数设定,此时标定系数被自动修正。12.单击“实验报告”键,生成实验报告。(二)螺栓动态联接实验1.螺栓联接的静态实验结束返回封面,单击“动态螺栓”进入动态螺栓实验界面。2.重复静态实验方法与步骤的1-11步,如果已经做过静态实验,则此处不必做。3.取下实验台右侧手轮,开启实验台电动机开关,单击“动态”键,使电机运转,进行动态公况的采集和处理。同时生成时的理论曲线和实际测

7、量的曲线图。4.单击“实验报告”键,生成实验报告。5.完成上述实验操作,动态螺栓联接实验结束。四、实验报告要求(一)实验的目的。(二)实验重难点。(三)实验数据记录。(四)绘制实验曲线图。(五)实验结果分析。五、注意事项(一)电机的接线必须正确,电机的旋转方向为逆时针(面向手轮正面)(二)进行动态实验,开启电机前必须卸下手轮,避免电机转动时发生安全事故,并减少实验台震动和噪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