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某煤矿副斜井施工组织设计

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某煤矿副斜井施工组织设计

ID:1477175

大小:172.00 KB

页数:84页

时间:2017-11-11

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某煤矿副斜井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某煤矿副斜井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某煤矿副斜井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某煤矿副斜井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某煤矿副斜井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某煤矿副斜井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某煤矿副斜井施工组织设计目录第一章概况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编写依据第二章井田概况及地质水文情况第一节井田概况第二节地质水文情况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第一节巷道布置第二节支护设计第四章施工工艺第一节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第二节凿岩方式第三节爆破作业第四节装、运岩(煤)方式第五节管线敷设及轨道铺设第六节机械化作业线配套设施第五章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一节劳动组织第二节循环作业图表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六章生产系统第一节通风系统第二节压风系统第三节防尘系统第四节防灭火第五节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第六节供电系统第七节运输系统第八节通讯系统第

2、九节排水系统第七章灾害预防及避灾路线第一节避灾原则第二节避灾路线第八章安全技术措施第一节通用部分第二节顶板管理·第三节“一通三防”管理第四节凿岩爆破管理第五节电器设备管理第六节运输管理第七节复道安全注意事项第八节起吊重物安全注意事项第九节挖掘机管理第十节其它第九章架棚施工方法及安全注意事项第十章文明施工、环保、消防、降噪声措施附件:施工图表第一章概况第一节概述一、硐室名称本《施工作业规程》掘进的巷道名称为回风斜井井筒。二、掘进目的及巷道用途掘进目的是为了形成该矿井通风系统。三、巷道设计长度及服务年限回风斜井设计长度648.1m。

3、服务年限:同矿井服务年限。四、其他本施工规程不包括井筒的底拱、铺底、台阶、水沟等,施工时另行编制施工措施。第二节编写依据一、掘进巷道设计图纸某某矿回风斜井井筒平、剖、断面图,图号S1628-118-1。二、其余编制依据1、《煤矿安全规程》(2006版);2、《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13—90;3、《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MT5009—94;4、《简明建井工程手册》。5、已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第二章井田概况及地质水文情况第一节井田概况一、交通位置某某井田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东北方向约20公里处,行政区划隶

4、属某某镇管辖。本区交通以公路为主,某某公路从井田北界通过,某某高速公路从井田西北部15公里处经过,本区交通条件便利。地理坐标为:东经X°X′X"~Y°Y′Y",北纬Z°Z′Z"~W°W′W"。井田东西宽10.0Km,南北长7.6~12.5Km,面积约107.45Km.某某煤矿由XX有限公司设计,设计生产能力1.5Mt/a。斜井开拓,设主、副、风三个斜井井筒,一个工业广场。第二节地质水文1.1井筒地质及水文地质1.1.1地层井田内被第四系所覆盖。根据区内回风检孔资料,将区内地层层序划分为:第四系风积沙、第四系中更新系统离石组、第三

5、系保德组、直罗组(J2z)、朱罗系中统延安组(J2y),现由新至老简述如下:1.1.1.1第四系风积沙:局部零星分布,厚度1-10m。为浅黄色粉细沙、细沙,分选性中等,磨园度为次棱角状。其上植被多为沙柳、沙蒿及杂草。第四系地层厚度变化较大,根据X1-4、X1-5钻孔揭露厚度为7.4-7.5m,主检孔揭露厚度18.83m,主斜井井口处,松散层厚度小于5.0m。第四系地层角度不整合于一切老地层之上。本层揭露厚度0-10.02m。1.1.1.2第四系中更新系统离石组分布广泛,多沿梁峁大面积分布,地形平缓,边部发育冲沟。岩性为浅黄色粉砂

6、质粘土、亚砂土,柱状节理发育,因结性差。厚度0-20m。本次揭露厚度,30.85-72.40m。1.1.1.3第三系上新统保德组(N2b)断续出露于各支沟沟脑,是本区第四系地层的主要原因组成部分。岩性为灰黄色、浅棕黄色亚粘土、亚砂土,夹2-5层厚0.3m左右的古土壤层,半固结,柱状节理发育,含大量灰白色不规则状钙质结核,底部偶见灰白、褐黄色砂、砂卵石层。厚度0-120m。本次揭露厚度,0.00-10.02m。1.1.1.4侏罗系中统直罗组(J2z)全井田分布厚度0-132.70m,平均77.97m。大部分被第四系覆盖,无定河南岸

7、及区内较大沟谷中局部出露。本组顶部普遍遭到风化剥蚀,保留不全。井田西南部ZK202孔(132.70m)、中部Z808孔(112.99m)厚度较大。该组岩性较单一,主要为一套半干旱条件下形成的河流相沉积。岩性以灰白-浅灰白色中(细)粒砂岩和浅灰绿色粉砂岩、泥岩为主,组成2-3个沉积旋回,下旋回顶部或上部见及杂色粘土岩,大部厚度小于1m,局部达到2m左右。底部为灰白色厚层状中(粗)粒长石砂岩,含较多植物茎干化石及泥砾,分布较稳定,厚5-20m,是本区划分延安组和直罗组界线的重要标志层(K4)。与下伏地层延安组呈整合接触。本次揭露厚度

8、,42.42-52.82m。1.1.1.5侏罗系中统延安组(J2y)全井田分布,为本区含煤地层,厚度188.27-251.59m,平均232.46m,由南向北厚度减小,无定河南岸波罗镇附近、井田东北部白莲沟沟底、井田东南部沙峁沟沟底等地局部出露。岩性主要表现为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