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山岗隧道施工方案

照山岗隧道施工方案

ID:1482709

大小:3.09 MB

页数:74页

时间:2017-11-11

照山岗隧道施工方案_第1页
照山岗隧道施工方案_第2页
照山岗隧道施工方案_第3页
照山岗隧道施工方案_第4页
照山岗隧道施工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照山岗隧道施工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路桥建设宁波穿山至好思房公路工程第四合同段隧道施工方案目录1、工程概况11.1隧道平纵11.2施工条件11.3编制依据31.4隧道设计31.5辅助施工设计41.6防排水设计52、施工总体安排62.3资源配置72.4施工进度计划103、主要工艺及方法113.1洞口施工113.2三导坑法133.中导坑预留核心土法153.4上下台阶法153.5超前长管棚、小导管施工173.6中空锚杆施工213.7钢筋网施工243.8格栅钢架施工工艺253.9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263.10爆破施工293.11防水层施工323.12二次衬砌施工33

2、3.13通风、降尘、净毒综合治理及排水措施404、隧道监控量测和地质预报445、不良地质地段处理及特殊施工技术措施506、冬、雨季的施工安排567、质量保证措施578、安全保证措施589、环境保护措施6372路桥建设宁波穿山至好思房公路工程第四合同段隧道施工方案照山岗隧道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1.1隧道平纵陈华浦隧道位于宁波市北仑区霞浦镇上付村附近,总体呈北西走向,设计为双洞六车道连拱隧道,其中,起讫桩号为K15+486~K15+802,全长316m;隧道进、出口均采用削竹式洞门。该隧道距离329国道约2公里,有一条水泥路与

3、其相连,进场交通条件较好。该隧道平面分别位于R-3267.592圆曲线线上;左、右洞隧道路面分别设置-2%、+2%超高:隧道纵面采用1.9%、-1.1959%双面坡,凸曲线R=22000.1.2施工条件1.2.1工程地质条件(1)地层岩性依据岩土的时代、成因、岩性、分布和物理力学指标特征,隧道穿越处地层划分为2个工程地质层、共4个工程地质亚层,特征如下:Ⅳ2层(含碎石)粘质粘土(Q3dl-pl):褐黄色,可塑,含铁锰质结核及氧化物,颗粒大多为棱角形,级配一般,一般粒径20-50mm,约占40%,最大粒径60mm,约占10%

4、,含少量中粗砂。该层顶板标高18.32~~47.13m,平均27.93;顶板埋深0.00m;揭露厚1.10~~4.10m,平均2.63m。推荐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280kPa。分布进出洞口及坡面,承载力较高,厚度不均匀,可作为隧道出口路基持力层;IX2强风化熔岩结凝灰岩(J3x):黄褐色,局部风化碎屑为紫红色,晶屑塑变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等矿物,岩芯呈块状,裂隙发育较完全,手捏易碎。该层顶板标高15.95~43.33m,平均35.3m;顶板埋深1.10~~4.10m,平均2.63m;揭露厚度

5、1.30~~10.50m,平均6.3m。推荐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600kPa。IX3中分化熔结凝灰岩(J3g):黄褐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石英、长石等矿物组成,岩芯呈块状,块径3~~5cm,节理裂隙发育,锤击易碎,RQD值级差。该层顶板标高39.61~44.18m,平均41.47m;顶板埋深3.60~22.10m,平均10.0m;揭露厚度0.50~1.00m,平均0.70m。推荐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15000kPa。IX4微风化熔结凝灰岩(J3g):钻孔为揭露,根据调绘,微风化熔结凝灰岩岩性特征

6、为:灰褐色,晶屑塑变结构,块状结构,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较完整。72路桥建设宁波穿山至好思房公路工程第四合同段隧道施工方案(2)不良地质隧道穿越处位于侵蚀~剥蚀低丘陵地貌区(I区),地形起伏较大。隧道穿越的照山岗山体呈南北向。,入口覆盖层薄;出口位于一山凹处,坡脚约20°覆盖层较厚。隧址区自然状态下发生滑坡、崩塌及泥石流可能性小,本次勘察未发现不良地质现象,场地稳定,适宜建设。(3)岩爆可能性分析本隧道属于浅埋短隧道,结合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隧道穿越处位于非高应力或极高应力区,隧道穿越岩体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Rb)均

7、值为123MPa,属于坚硬岩,强度较高,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体应力释放过程中发生岩爆的可能性较小。1.2.2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水隧道附近主要发育水库及山间冲沟水。隧道穿越处无河流等地表水体发育,进出口未见冲沟发育,不具备地表水汇集条件。(2)地下水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及本次勘察,隧道穿越处地下水较发育,以基岩构造裂隙水为主。基岩构造裂隙水赋存于基岩的风化裂隙及构造裂隙中,地下水的活动受断裂或破碎带控制。隧道穿越处基岩裂隙水含水层岩性以火山岩为主,基岩致密坚硬,节理裂隙一般为闭合状,但受构造影响,破碎带较发育,形成基岩裂隙

8、水。该层地下水水质好,水化学类型以CL•HCO3~Ca•Mg型为主,为矿化度小于1g/L的淡水,富水性差,单井出水量一般在30m3/d以下,但局部构造裂隙发育地段单井出水量可能接近100m3/d。地下水受降水直接补给,迳流途程短,以向山麓沙砾石孔隙水径流为主要排泄方式。隧道施工时可能出现渗、滴水,遇富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