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技术讲义作业--有关的规范与标准

安全管理——技术讲义作业--有关的规范与标准

ID:14829077

大小:102.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30

安全管理——技术讲义作业--有关的规范与标准_第1页
安全管理——技术讲义作业--有关的规范与标准_第2页
安全管理——技术讲义作业--有关的规范与标准_第3页
安全管理——技术讲义作业--有关的规范与标准_第4页
安全管理——技术讲义作业--有关的规范与标准_第5页
资源描述:

《安全管理——技术讲义作业--有关的规范与标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有关的规范与标准【大纲考试内容要求】: 了解与职业危害控制相关的技术规程、规范和标准。 【教材内容】:第四节 有关的规范与标准  一、《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1986)规定了生产性粉尘(放射性粉尘、有毒性粉尘除外)危害程度分级,分级指标有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L/(d·人)],粉尘浓度超标倍数。该标准将具有人体致癌性的石棉尘,列入游离二氧化硅大于70%一类。  (一)使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区分工人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的大小,是职业卫生管理的依据,但不适用于放射性粉尘及引起化学中

2、毒的危害性粉尘。  (二)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方法  根据生产性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以及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3项指标,按表5一l划分生产性粉尘危害程度级别。           表5—1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表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L·d-l·人—1)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0~1~2~4~8~16~32~64<10~4000        ~6000        >600001ⅡⅢⅣ>10~40~4000        ~6000        >6000        续表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

3、硅含量/%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L·d-l·人-1)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0~1~2~4~8~16~32~64>40~70~4000        ~6000        ~6000        >70~4000        ~6000        >6000        表5—1中计算超标倍数的粉尘浓度是指每个采样点的样品数,不得少于5份,取其超标倍数的算术平均值表示。二、《高温作业分级》(GB/T4200—1997)  《高温作业分级》是我国特有的劳动安全卫生分级管理标准。它规定了高温作业环境热强度大小的分级,适用于对高温作业实施安全卫生分级管理。   

4、(一)基本定义  1.生产性热源  生产性热源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能够产生和散发热量的生产设备、产品或工件等。  2.工作地点  工作地点是指作业人员进行生产操作或为了观察生产情况需要经常或定期停留的地点。若生产劳动需要,作业人员在车间内不同地点进行操作,则整个车间称为工作地点。 3.WBGT指数 WBGT指数亦称为湿球黑球温度(℃),是表示人体接触生产环境热强度的一个经验指数,它采用了自然湿球温度(cn。)、黑球温度(ce)和干球温度(2a)3种参数。  室内作业:   WBGT=0.7tnw+0.3tg  室外作业:   WBGT=0.7tnw+0.2tg+0.1ta  

5、4.高温作业  高温作业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其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等于或大于25℃的作业。 5.接触高温作业时间 接触高温作业时间,是指作业人员在一个工作日(8h)内,实际接触高温作业的累计时间(min)。 6.定向辐射热 定向辐射热量是指生产性热源向工作地点的某一方向辐射的热量。 (二)高温作业分级 1.高温作业分级标准 高温作业分级标准是按照工作地点WBGT指数和高温作业时间将高温作业分为4级,级别越高表示热强度越大,高温作业分级标准见表5—6。  表5-6 高温作业分级标准接触高温作业时间/minWBGT指数/℃25~2627~2829~303l~3233~3

6、435~3637~3839~4041~42≥43≤120ⅠⅠⅠⅠⅡⅡⅡⅢⅢⅢ121~240ⅠⅠⅡⅡⅢⅢⅣⅣ  241~360ⅡⅡⅢⅢⅣⅣ    ≥36lⅢⅢⅣⅣ         2.定向辐射热的修正系数  凡工作地点定向辐射热强度平均值大于或等于2kW/m2的高温作业,应在表5—6分级级别的基础上再提高一个等级,但最高不能超过Ⅳ级。  3.高温作业分级依据  (1)常年从事接触高温作业的工种,应以最热季节测量值为分级依据。  (2)季节性或不定期接触高温作业的工种,应以季节内最热月测量值为分级依据。  (3)从事室外作业的工种,应以夏季最热月晴天有太阳辐射时的测量值为分级

7、依据。    三、《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l59—2004)规定了测定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的正确空气采样方法。空气中不同理化特性的物质,其采样测定方法和要求各有不同。因此,在监测时,就应根据不同的情况,正确设计空气采样方案。在执行监测任务时,必须按监测规范的要求进行采样。如果该毒物容许限值是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就应按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测定法进行采样,最后计算8h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如果按该毒物特点应测定短时间接触限值,则应按STEL测定方法要求,在15mln完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