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宗教文化旅游景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xx宗教文化旅游景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ID:14856800

大小:54.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7-30

xx宗教文化旅游景区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xx宗教文化旅游景区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xx宗教文化旅游景区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xx宗教文化旅游景区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xx宗教文化旅游景区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xx宗教文化旅游景区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贵州省某某县阳宝山宗教文化旅游景区 可行性研究报告 (代项目建议书) 编制单位:贵阳XX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时间:二OO四年六月六日 目录一、总论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2、项目编制依据3、项目背景与编制目的4、项目概况二、利用条件和市场分析1、利用条件2、市场分析三、游程设计四、周边旅游产品整合五、建设规模与方案1、场地现状2、其它现状3、建设规模与内容4、技术方案六、环境影响评价1、环境条件调查2、影响环境因素分析3、环境保护措施七、安全卫生与消防1、危险因素和危害分析2、安全防范措施3、卫生保健措施4、消防措施八、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1、组织机构设置2、人力资源

2、配置3、员工培训九、项目实施计划十、效益分析1、经济效益2、社会效益十一、项目风险分析十二、投资规模与融资方案十三、结论附表一项目资金使用明细表附表二营业收入及利润成本税金预测表附图景区区位图一、总论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项目名称:贵州省某某县阳宝山宗教文化旅游开发项目。(2)项目性质:宗教文化旅游开发(3)项目筹办单位:某某县人民政府、某某县旅游事业局、某某县招商引资局、某某县文化局、某某县民宗局 (4)项目承办单位:某某县旅游事业局 (5)负责人:XX (6)联系电话:(0854)522XX46 (7)传真:(0854)523XX49 2、项目编制依据 (1)某某县“十五”计

3、划及十年发展规划 (2)某某县旅游发展“十五”计划及十年发展规划 (3)省级某某县洛北河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规划 3、项目背景与编制目的 某某县县委和政府十分重视开发风景名胜资源,曾多次邀请省内外著名人士对辖区内的资源进行评价和规划,阳宝山宗教文化旅游景区被列为重点开发项目。 阳宝山宗教文化旅游景区已被黔南州旅游产业发展振兴委员会选定为重点旅游招商项目,某某县委和县政府也将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纳入国家经济发展规划,开发和利用阳宝山宗教文化旅游景区将对某某县经济文化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在1982年,某某县政府公布阳宝山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2003年,贵州省政府公布含阳宝

4、山在内的洛北河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4、项目概况 阳宝山宗教文化旅游景区位于某某县城北面约3公里,地理位置为东经107°14′,北纬26°35′,在某某县洛北河乡、德新镇和城关镇交叉处,海拔1586米,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南接省级风景名胜区洛北河旅游区,北至德新镇燕子洞景区,东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斗篷山风景区,西连杨家寨白龙宫梦幻景区,方圆11.7万亩,景区分前山和后山及石刻塔林三部分。 阳宝山在明郭子章著《黔记》、清乾隆二十年(1765年)贵州巡抚爱必达撰写的《黔南识略》均有记载,《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内称“阳宝山……高千余尺,树木森密,殿阁崔嵬,群峰环向此山,为黔南之胜”,阳宝山宗

5、教文化旅游景区内山峦叠嶂,景色优美,沟壑纵横,有“千岩万壑”之称,人文景观遍布,有许多美丽的传说,阳宝山早在明清时期就与四川的峨眉山、云南的鸡足山并称西南三大佛教名山,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在此住宿考察。阳宝山盛产茶叶,在云雾弥漫的莲花寺周围的高山上,相传由明代阳宝山开山僧白云大师亲手所植,该茶清香甘甜、回味无穷,泡开叶片形如白鹤飞翔,故又名白鹤茶。此茶为阳宝山各寺待客之用。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品尝后,欣然挥毫题辞“佛茶”二字,赞此茶为茶中精品。此茶具有广阔的市场开发前景。 景区内主要有阳宝山莲花寺遗址、飞凤寺遗址、石刻塔院、观音洞、仙人洞等人文景观。 景观介绍如下: 莲花寺遗

6、址:主要有莲花寺、山门、关帝宫、真武殿、观音殿、韦驮台、静室、厢房、僧房等,莲花寺位于某某县城北10里阳宝山主峰莲花山之顶。莲花山巍峨雄奇,有万山来朝之势。莲花寺古建筑群相传为开山和尚白云大师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经历代增修扩建,形成宏伟规模,主要由山门、关帝宫、真武殿、观音殿、玉皇阁、韦驮台、静室、厢房等古建筑组成,山门有石刻对联:“义薄云天垂万古,忠昭日月著千秋”,横额:“绝类轶伦”。明万历年间,某某名儒、翰林大学士丘禾实,崇祯时官至辽东巡抚兼统山海关诸处的丘禾嘉少年时均在此读书习字。丘禾嘉因抗清有功,为贵州在山海关长城上唯一有塑像之人。莲花寺前,丘禾实手书石刻“千岩万壑”四字,每字约

7、一平方米,笔力雄健,潇洒飘逸,并留下“晚宿芙蓉第一峰,醒来寒色动麈容,天门早射扶桑影,虚谷犹专子夜钟”等佳句,广为流传。明代著名大旅游家徐霞客曾在此住宿考察。莲花寺香火盛时,僧众达200余人。游客学士、达官贵人、士绅乡贤、善男信女、文人墨客前来游览朝山进香的络绎不绝。莲花寺古迹至今雄风犹存,香火不断。由于历史原因,莲花寺后毁于50年代末,现遗址上散落着许多石碑和石刻,其中现找到“万壑”二字,有晚清时期的各种功德碑和名人题字石刻等,经考证,在明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