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含氧酸强度的判断方法

无机含氧酸强度的判断方法

ID:14863148

大小:15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30

无机含氧酸强度的判断方法_第1页
无机含氧酸强度的判断方法_第2页
无机含氧酸强度的判断方法_第3页
无机含氧酸强度的判断方法_第4页
无机含氧酸强度的判断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无机含氧酸强度的判断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无机含氧酸强度的判断方法摘要常见无机含氧酸呈现不同的强度,其强度与其自身的结构、组成等有密切的关系,同时还受溶剂等的影响。在介绍有关无机含氧酸酸性强度的研究工作,包括其经验规则的同时对其进行了评价。根据无机含氧酸酸强度计算公式,计算了常见无机含氧酸的pKai,根据计算结果,对常见无机含氧酸的强度进行了判断。通过对常见无机含氧酸酸性强度的分析,以加深人们对其酸性的认识和理解。关键词无机含氧酸酸性强度经验规则影响因素无机含氧酸是无机化学教学中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对于其酸度大小的比较是无机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无机含氧酸的酸性强度及其变化规

2、律一直是化学工作者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Pauling、Ricci等的研究。无机含氧酸的酸强度是指其在水溶液中电离出H+能力的大小,可用其电离常数Ka(或pKai)进行量度.含氧酸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过程可以表示为:Y-ROH+HO→Y-RO-+H3O+酸分子中羟基上的氢原子,在电离过程中以质子的形式脱离氧原子,转移到H2O分子中的孤电子对上,因此在水溶液中含氧酸的酸强度决定于与成酸元素R相连的O-H键的强度,而O-H键的强度又决定于O-H基上的电子云密度,成酸元素的原子R通过改变OH基上的电子云密影响成酸元素R吸引电子的因素

3、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R的电负性、非羟基氧的原子数、电离级数等等.根据上述因素可确定无机含氧酸强度的计算公式,根据此公式计算出的Ka值的大小,可作为判断含氧酸强度的标准。1无机含氧酸强度判断的经验规则1.1Pauling规则[1]Pauling根据无机含氧酸的组成和电离常数总结出2个规则:1)多盐基无机含氧酸的各级电离常数之比约为:K:K:K=1:10:10。例如,H3PO4的K1、K2、K3分别为7.6×10、6.3×10、4.4×10,即pK1、pK2、pK3分别为2.1、7.2、12.4。该规律用来粗略估计许多多盐基无机含氧酸的酸性

4、强度pK值的大小都是简明而大体正确的。2)无机含氧酸XO(OH)的第一电离常数K1与m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对于不带电荷的无机含氧酸,酸分子中所有的氧原子都连接在同一中心原子上,该酸的K1值的大小不依赖于与氢原子连接的氧原子数,它们的关系和示例见表1。表1无机含氧酸的组成与酸性强度示例表XO(OH)B(OH)PO(OH)SO(OH)ClO(OH)MK1酸性强弱O≥10弱1~10较弱2~10强3~10很强1.2Ricci公式[2]Ricci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计算第一电离常数K1的经验公式:pK1=8-9m+4n(1)(1)式中,m为中

5、心原子的形式电荷,数值上等于它在元素周期表中族数减去它的价电子数,n为酸分子中不与氢相连接的氧原子数。(2)Ricci公式是Pauling经验规则的一个数字表示式,只是在具体的数值上稍有区别,在概念上是完全等同的。Pauling-Ricci经验规则对于许多无机含氧酸都是大体适用的。但是也有例外,例如H2CO3的pK1的值,按Pauling规则计算应为2;按Ricci公式计算应为3。实验值为6.4,计算值与实验值相差较大。2影响无机含氧酸强度的因素分析2.1中心原子R电负性对含氧酸强度的影响电负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相同

6、价态的不同种类的中心原子R,在同一类酸中争夺电子的能力不同;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原子R,在不同的酸中争夺电子的能力也不相同.一般情况下,中心原子R的半径约小,电负性越大,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则它与之相连的羟基上的氧原子争夺电子的能力也越强,这样就能够有效地降低羟基氧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使O-H键上电子云偏离氢原子越多,O-H键变弱,容易释放出质子,故表现出较强的酸性,即pKai值较小.[1]以HClO、HBrO、HIO为例,其酸强度与电负性的关系如表2所示.表2 中心原子电负性与酸强度的关系酸XNRpKH-O-ClH-O-BrH-O-I3.

7、122.862.540001117.548.6210.64 表中N为非羟基氧原子数;XR为中心原子R在不同氧化态的电负性;Rm+为成酸元素的氧化态.从表中可以清楚的看出,在成酸元素氧化态Rm+、非羟基氧原子数(N)都相同的情况下,pKai的值随着成酸元素氧化态的电负性(XR)的递减而增加.即:pKai ∝ 1/XR2.2 非羟基氧原子数(N)对含氧酸强度的影响为讨论问题方便,现以氯的不同氧化态的含氧酸为例,如表3所示.酸杂化轨道类型RNXpKaHClOHClOHClOHClOspspspsp+1+3+5+701233.122.552.31

8、2.317.541.94-2.7-8表3酸分子中非羟基氧原子数与酸强度的关系从表中可以看出,他们的酸强度顺序为:HClO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