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学生“质疑”习惯的方法

浅谈培养学生“质疑”习惯的方法

ID:14865111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30

浅谈培养学生“质疑”习惯的方法_第1页
浅谈培养学生“质疑”习惯的方法_第2页
浅谈培养学生“质疑”习惯的方法_第3页
浅谈培养学生“质疑”习惯的方法_第4页
浅谈培养学生“质疑”习惯的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培养学生“质疑”习惯的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培养学生“质疑”习惯的方法  “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随时都可以发现这种疑,这就是学生眉宇间显示出的猜测,眼神中流露出的迷惘,表情里跳动着的怀疑.当今的素质教育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其中很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就是培养学生的质疑的习惯和质疑的能力.  1教学案例  笔者在《静电现象》的课堂教学中,为了要验证自然界有两种不同性质的电荷,而且只有两种电荷的事实.教师先将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分别悬挂起来,然后再用另外的带电玻璃棒和橡胶棒,分别靠近悬挂着的两根带电棒.学生观察发现,当玻璃棒靠近玻璃棒时,两棒相斥;玻璃棒靠近橡胶棒时,两棒

2、相吸.教材上要求的演示实验,到这里也就结束了.为了让学生更相信这一实验事实,笔者请学生拿身边的东西,摩擦起电后上讲台试试.结果发现:凡是靠近悬挂的带电玻璃棒相斥的,一定与带电橡胶棒相吸;凡是靠近悬挂的带电橡胶棒相斥的,一定与带电玻璃棒相吸.学生看到同伴们上讲台来验证物理事实,个个跃跃欲试,接二连三地上来了十几个学生.接下来的归纳和总结因为有了学生的体验,就显得自然而又轻松.忽然,一个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搅了笔者的“局”,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老师,到底有没有第三电荷,同时排斥正、负电荷?”.就在笔者迟疑之际,又有一个学生插话,“老师,有没有第四种电荷,同时吸引正、负电荷?”.哗

3、啦啦,教室里像烧开的一锅粥,你一言我一言地争论起来了.笔者只能放下准备好的教学内容,倾听同学们的想法.大多数学生认为,自然存在“第三、第四种电荷,只是我们现在的观察技术还不能发现得了”;少数学生坚持“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与负电荷”.对于突如其来的“骚乱”,笔者不敢轻易地“下结论”,说“没有”,会打击一大批学生那种“质疑”的激情;说“可能有”,又与当前的事实不合,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于是乎,笔者就布置一个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要求大家查查资料,看看在这方面我们的“科学家”是怎么说的?  2案例反思  “平时,学生对物理事实都是确信不疑的,为什么会在有关电荷有几种这个问题产生质

4、疑呢?”课后,笔者一直在思考,同时对自己以前的课进行“复盘”,与这堂《静电现象》的课进行对比,难道是那些“拓展性”学生体验激发了部分学生对当前事实产生的“质疑”吗?半年后,笔者再做一个教学实验,来探寻问题的根源.  初三年级的《探究影响电流大小的因素》的教学.在甲班,按照教材,按部就班地展开教学,学生改变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观察对应的电流值,然后在保持电压不变的情况下,观察电流通过不同导体时,电流与电阻的对应数值.在乙班,学生验证了通过A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后.笔者拿出B导体,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再来看看,通过B导体的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是不是成正比呀?”,学生们拿着B导体

5、,再实验验证.第二次实验结束后,笔者再出示C导体,提同样的问题,让学生重复同样的实验.做“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电阻成反比”,也采用同样的方法,通过几轮探究后,进行总结,笔者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对看到的实验事实有没有疑问?”.甲班学生没有,对实验事实确信不疑.在乙班,当教师的问题一抛出,马上有学生问老师:“有没有一种导体,通过它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不成正比,同时与其电阻也不成反比?”,一下子课堂又乱成一锅粥.  这个实验,笔者坚信这样一个事实:疑问与质疑,不是同一个“概念”,疑问与生俱来,不过他只停留在对未知知识的一种好奇欲望;而质疑是带着疑问利用现有的知识去科学的探索.学生带

6、着对当前学习的知识产生“质疑”,并将这种“习惯”伴随他成长,也许就能不断地激发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不断地探求真理.这才是人类创造力的“基石”.但是,学生的“质疑”需要教师来激发,学生的“质疑”能力需要教师来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需要在学习活动中不断地养成!  3培养学生“质疑”习惯的教学建议  如何来激发学生的“质疑”愿望呢?如何来培养学习的“质疑”习惯呢?这也是我们物理教学一项重要的“衍生”内容.总的说来一句话,那就是:让学生充分体验一个学习、探究的过程,在活动中产生疑问.具体说来,有四项措施.  3.1创设问题产生的情景  说到教学情景,教师大多数关注的是一些看得见、

7、摸得着的“物化”了的情景.但是,激发学生“质疑”还需要“心理”上的“情景”.这种心理上的情景创设,实际上就是“思维的诱导”.思维的诱导不是教师提出一系列的疑问,问题的“狂轰乱炸”也能逼出学生的“质疑”,但这不是学生自生内在需要.正确的做法,教师通过学生大量的体验,营造一个对当前看到的事实确信无疑的氛围,然后引发学生的批判性的思考,提出自己的一些疑问、猜想和想象.所以,在我们大量的探究活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不能太简单化,适当的“复杂”一些,会让过程充满“情趣”,学生在享受“过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