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讲义

《古代汉语》讲义

ID:14892360

大小:130.0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8-07-30

《古代汉语》讲义_第1页
《古代汉语》讲义_第2页
《古代汉语》讲义_第3页
《古代汉语》讲义_第4页
《古代汉语》讲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讲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古代汉语讲义在中文专科课程里,古代汉语是公认比较难的一门。我想可能是因为大家对古代汉语比较生疏的缘故,首先是满纸的繁体字,令人气闷;其次,即便字字都认识,古汉语的语法规则现现代汉语也很不一样,理解起来同样有困难。随便说说我对古代汉语的看法:  绪论很重要。绪论里说明了,课程的目标是将古代汉语作为一门语言来学。学习古代汉语,不是为了学习其中的文选(文选的学习,有古代文学作品选的课程),而是要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基本掌握古代汉语。最好的检验方法,就是能否读懂浅显的古代汉语。  试题中的标点题、翻译题,都是用来检验是否真的掌握了古代汉语。很多人害怕这类题型,我想是因为没有

2、真正掌握的缘故。真正掌握了古代汉语,断句、通读,都不应该成问题。找些旧版的线装书来读读,可能是个不错的方法。  古代汉语多单音节的词,与现代汉语的差别很大。学习的时候,一定要落实到字,尤其是作为实词的字,每一个字的意思是什么?在句子中的充当什么成分?  繁体字难不难?如果了解很少,相当于面对一种新的语言,当然是很难的。要克服这一点,好象没有什么捷径,只能靠大量的感性认识,也就是说,一个一个的去认识。这一关一定要过,没有办法的事情。当你认识的繁体字达到一定的数量时,就能逐渐领悟到繁体字作为一个系统的内在规律(未必十分严格),也就是说,简体字转为繁体时,是可以类推的--重要

3、的说明:由于汉字简化过程中,有一些失误,这种繁简对应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比如说"鸡"、"汉"里面都有字符"又",但它们所对应的繁体字符是不同的;另外,同一个简体字字形,可能对应着不同的繁体字(也就是说,由不原本不同的繁体字简化而来),如"复"字在不同的意义上对应着两个繁体字"復"和"複"。对于这些问题,没有什么好办法,理解加硬记。好在教材里涉及到的这类繁简转化问题并不多。  古汉语里的通假字让很多人头疼。其实有一个诀窍,同音通假特别多。要记住一点:文字是语言的记录,有很多字(或者说音)是没有汉字形式的,所以只能用同音字来表示。然后再由于古音语音的变化,有一些同音通假后来也

4、不同音了(如"凭"和"冯"。它们的繁体字形是相似的),对于这类,还是要花一些工夫去记忆。  "六书"里面,转注可以不谈,假借也已经单列出来,真正容易弄混淆的是会意和指示。区别它们,只需要注意一个区别:会意字的组成部分,本身都是形符或字符;指示字的组成部分里面,起指示作用的只是抽象符号(笔划)。  把"字"这个字单列出来谈一下。"字"是一个会意字。上面的"宀"是象形的,象子宫之形,下面的"子"也是象形的,象婴儿之形。所以两部分组合起来之后,就表示孳乳、养育之义。"字"这个字很有意思。"子"在其中既表示部分意义,也表声。由养育之义,又引申到字符的"字",因为字也是可以相互孳

5、乳,越来越多的。  由于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语法不同,所以很多内容很难精准的翻译出来。所以我觉得,没有必要去找译文。读古代汉语,其中的意思要慢慢体会,不要去读译文。否则你学到的还是现代汉语,不是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这套教材的水平很高,能读到这么好的教材,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不必因为太难而烦恼。这套教材比旧的三册版的教材在难度上已经降低了不少。真正有志于学习古代汉语的人,还应该把旧版的教材找出来读一读。  假如对于汉字学有一些了解的话,读古代汉语时会觉得难度并不大。古人用字,都是有道理的,了解了字的本义,对于学习古代汉语大有帮助。  我们往往会注意到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相

6、异的部分,但不妨反过来多多关注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相近的部分,毕竟现代汉语是在古代汉语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相同部分还是很多的。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培养对古代汉语的亲近感,有了亲近感,就会有兴趣,难度也就不知不觉的变低了。  成语由于语言形式固定,保留了很多古代汉语里的语法规则、字义等,仔细琢磨成语,对于学习古代汉语有很大帮助。一前言:自学笔记,是我在学习过程中对课程的理解和简单记录,详细内容请看课本。有理解错误的地方,还希望老师和同学们指正和帮助。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我们现在所说的古代汉语,都是指被记录下来的书面语,也就是古代文献语言。  古代汉语属于历史语言,分成四期:

7、  (一)上古汉语,秦汉以前的汉语。  (二)中古汉语,魏晋至唐代的汉语  (三)近古汉语,宋代至民国  (四)现代汉语,民国以来(确切定为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  古代汉语书面语有两个系统:  (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称作文言。  (二)自唐宋以来逐渐形成的口语实录,词汇,语法与现代汉语接近,称作古白话。  文言的两大特点:  (一)它是脱离口语的,因此带有超方言性  (二)它带有人为的仿古性,因此是超越时代的。(注:书中这一段话挺有意思的,我把它抄在后边:要想把一种距今久远,脱离当代生活的历史语言长期使用下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