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doc

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doc

ID:14934606

大小:24.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31

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doc_第1页
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一、情景·案例最近,一堂实验课上的情景让我激动万分,真实地感受到了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那是一节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在实验室里,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光反射时的规律之后,我便在黑板上运用光的反射规律解析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现象,紧接着我就在黑板上出了几道关于这两种反射现象的应用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此时,我发现,好多学生面对题目迷惑不解,这说明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好。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我问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沉默,突然,有一位同学举手发言说:“老师,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演示一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现象呢?”我说:“你的主意很好,行啊。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大家以小组为单位,

2、想想办法,动手解决一下。”过了一会儿一位同学举手说:“老师,我们做出来了。”我走近他们的实验桌一看,顿时惊呆了,只见他们把三个激光棒平行地并列起来,让它们发出的三条红色入射光线紧贴着课本表面,照射在课本另一端的小平面镜上,此时,三条反射光线在课本表面清晰可见。接着,另一个同学把一张弯折的苹果反光膜紧靠在课本一端,演示出了光的漫反射现象。“太棒了!”我情不自禁地赞许了几句,然后让他们到讲台上,给同学们演示了一番,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随后那几道关于这两种反射现象的应用题也迎刃而解。此刻,我的脑海中灵光一闪:何不趁热打铁,让学生制作一个“光路演示器”呢?二、对话·反思课外活动时,我把这几个同学叫

3、到办公室高度评价了他们这种动手、动脑、敢于创新的精神,并且告诉他们想做一个“光路演示器”的想法,并讲述了这个“光路演示器”对将要学习的几种光学元件的光学性质的重要性,然后向他们简单介绍了将要学习的几个面镜和透镜的光路特点,并特许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进行研究制作,如果知识上或技术上有什么问题,随时找我商量解决。他们听后非常高兴,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制作出了一个“光路演示器”。如下图:三、赏析·引领物理现象是学生学习物理过程的思维起点,是学生思考问题的依托,是进行教学过程和落实教学内容的载体,是学生开启物理智慧之门的金钥匙。学生正是在对现象的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展开学习、进行

4、探究、认清物理的本质。因此,要使学生获得足够多的感性材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在平时多思考、善观察、勤动手。一是要相信学生,千万不可低估学生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质疑、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尤其在实验探究教学中,教师一忌当“看客”对学生听之任之,应给他们“扶梯子”;二忌当“杀手”对学生指手画脚,应给他们“指路子”;三忌当“保姆”把实验一手操办,应给他们“搭台子”。要鼓励学生敢想、敢做、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设计能力及精细敏锐的观察能力。如:有一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让学生总结凸透镜成虚像时,大多数得出的结论是:当U&

5、lt;F时,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而有的学生得出的结论是:当U<F时,凸透镜成三个像,一个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另两个2是缩小的像(一个是正立的,一个是倒立的)。这一结论确实让我感到惊讶,我便把这重大发现告诉全班同学,让学生进行观察和讨论。最后,我向学生解释了这两个缩小的像是由凸透镜的两个球面反射形成的像,不是凸透镜折射形成的像。紧接着,我在全班表扬了这个同学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勇气。学生体会到了“发现”和“收获成功”的快乐,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二是坚持集体教学和个性化指导相结合,让课堂在民主与和谐的气氛中充满活力。这就要求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研究学生,针对学生的差异,提

6、出相应的个性化学习目标,每个学习目标要靠近相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必须符合“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如:我把班里的学生分成10个学习小组,每个组的组长,由班里的“物理拔尖人才”担当;又把10个“物理拔尖人才”组成“物理科技小组”,对他们制订的学习目标相应高一些,如提前预习、提前进行实验探究,要求他们把发现的疑难问题和学生平日学习时存在的问题及时汇总上交。这样,在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彼此启发的基础上,形成了民主、和谐的气氛,这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学习的提高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三是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创造发明的平台。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妙趣横生又充满

7、吸引力,老师应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知识,把它和相应的物理知识结合起来,从生活中引出物理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因此,我们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如物理科普讲座、小制作、小发明、修理或自制实验教具等。当学完摩擦力后,物理科技小组制作出了“摩擦力大小、方向演示器”;学完简单机械后,学生就制作出各种杠杆和杆秤等。这些小制作、小发明看起来简单,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它集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设计实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