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溪诗眼 (宋诗话辑佚)

潜溪诗眼 (宋诗话辑佚)

ID:14940993

大小:88.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7-31

潜溪诗眼 (宋诗话辑佚)_第1页
潜溪诗眼 (宋诗话辑佚)_第2页
潜溪诗眼 (宋诗话辑佚)_第3页
潜溪诗眼 (宋诗话辑佚)_第4页
潜溪诗眼 (宋诗话辑佚)_第5页
资源描述:

《潜溪诗眼 (宋诗话辑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宋诗话辑佚-潜溪诗眼  (宋)范温撰  范温(生卒年不详),字元实,华阳(今四川双流)人。名臣范祖禹幼子,秦观婿。蔡絛《铁围山丛谈》载其轶事。  《潜溪诗眼》,不知卷数,原书久佚。《苕溪渔隐丛话》前集、《诗话总龟》后集、《诗人玉屑》等皆有录存。郭绍虞、罗根泽均曾辑其佚文,郭得二十九条,罗得二十七条。《郡斋读书志》著录于子类小说类,作《诗眼》;《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于集部文史类,作今名。  《郡斋读书志》称范温“学于黄庭坚”,《潜溪诗眼》根据黄庭坚尊杜重法之说,着重阐述杜诗的艺术风格、诗学渊源、谋篇布局、造句炼字等

2、问题,为江西诗派重要诗学著作之一。  范温将杜诗的艺术风格概括为“高雅遒丽”。“感兴自然”,直书所见,是“遒丽”诗风形成的生活基础;“巧而能壮”,“工拙相半”则是其艺术表现的特征。遒与丽,壮与巧,拙与工,是对立的,然而都辩证地统一于杜诗,这就是杜诗成熟的标志。范温还指出,杜诗之“遒丽”,源于建安风骨,如“三吏”、“三别”等篇,“皆全体作建安语”,从而将尊杜与继承建安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结合起来,突出杜诗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及其遒壮、朴拙、自然的主导方面,较之黄庭坚仅以“到夔州后古律”为杜诗精萃,只着眼于“诗家法度”的

3、诗学见解,已高出一筹。  范温论诗法,强调“以识为主”。所谓“识”,即善于体察“古人用意处”,明辨“一篇命意”和“句中命意”之底蕴。范温的“命意”,出于黄庭坚的“立意”,即依题而立意制作,与苏轼“有意而言”、“意在笔先”之“意”不同。所谓“一篇命意’,即谋篇布局的法则:“古人律诗亦是一片文章,语或似无伦次,而意若贯珠”。杜甫五古《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七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平易委曲”,“布置最得正体”,为其典型。所谓“句中命意”,即造句炼字的法则:“句中当无虚字”,应“以一字为工”,尤为重视“诗眼”。“玉

4、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是句无虚字的范例;“因惊四月雨声寒”,“轻燕受风斜”等句中的“月”字、“受”字,则是一字为工的范例。这种艺术分析,已经越出江西诗派“来处”的窠臼。  范温尊杜,在于示人以法度规范。杜甫的“自然法度行乎其间”,学者可以力而致,范温以为诗之“正体”;而苏轼的“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出自天分,学者难臻其妙,故以为“变体”。正变之别,在于可致与不可致,其间并无轩轾。  范温于尊杜之外,还推许柳宗元的“深远”,李商隐的“高情远意”,批评温庭筠“理不胜而词有余”和刘禹锡的“浅近”,其论诗主旨

5、重在思想内容,而以词藻为次。  书中并将诗分为“形似之语”和“激昂之语”两体。前者,“如镜取形,灯取影也”,是对审美对象的真实摹写;后者,“初不可形迹考,然如此乃见一时之意”,则重在审美主体的情致表达,包括艺术夸张。  《潜溪诗眼》间以“悟门”、“正法眠”等禅家术语论诗,如以杜甫《樱桃诗》似禅家之“信手拈来,头头是道者”,实近于严羽的“以禅喻诗”。  哈哈儿据中华书局1980年9月版《宋诗话辑佚》录校制作。  一、樱桃诗  老杜《樱桃诗》云:“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数回细写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此

6、诗如禅家所谓信手拈来,头头是道者。直书目前所见,平易委曲,得人心所同然,但他人艰难,不能发耳。至于“忆昨赐沾门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宫。金盘玉箸无消息,此日尝新①任转蓬。”其感兴皆出于自然,故终篇遒丽。②韩退之有《赐樱桃诗》云:“汉家旧种明光殿,炎帝还书《本草经》。岂似满朝承雨露,共看转③赐出青冥。香随翠笼擎偏重,④色照⑤银盘写⑥未停。食罢自知无补⑦报,空然惭汗仰皇扃。”盖学老杜前诗,然搜求事迹,排比对偶,其言出于勉强,所以相去甚远。若非老杜在前,人亦安敢轻议?(《说郛》本、《丛话》前二十三、《总龟》后二十七、《竹

7、庄》六)  ------------------  ①《诗林》“尝新”作“伤心”。  ②《竹庄》“丽”作“健”,又《竹庄》吟至此。  ③《诗林》、《全唐诗》十二“转”作“传”。  ④《昌黎集》“偏重”作“初到”。  ⑤《昌黎集》“照”作“映”。  ⑥《诗林》“写”作“泻”。  ⑦《昌黎集》“补”作“所”。  二、橄榄诗  东坡《橄榄诗》云:“纷纷青子落红盐,气味森森苦且严。待得微甘回齿颊,已输崖蜜十分甜。”范景仁言橄榄木高大难采,以盐擦木身,则其寅实落,所以有“落红盐”之语。南人夸橄榄,北人夸枣。(《说郛》本)

8、  案:此则见《王直方诗话》,疑《说郛》本误引。又《耆旧续闻》引此作徐师川语。  三、都梁香  古诗云:“博山炉中百和香,郁金苏合及都梁。”又云:“氍毹五水香,①迷迭及都梁。”按《广志》:“都粱香出交广,形如藿香。迷迭出西域。魏文帝有《迷迭香赋》。”(《说郛》本、《百家诗话》抄本)  案:此则亦见《王直方诗话》,疑《说郛》本误引。  ----------------  ①日人所刊《百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