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与中国公共财政框架构建

公共财政与中国公共财政框架构建

ID:1495682

大小:3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1-12

公共财政与中国公共财政框架构建_第1页
公共财政与中国公共财政框架构建_第2页
公共财政与中国公共财政框架构建_第3页
公共财政与中国公共财政框架构建_第4页
公共财政与中国公共财政框架构建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共财政与中国公共财政框架构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公共财政与中国公共财政框架构建主讲:河北经贸大学财政税务学院石丁一、我国公共财政改革目标提出的背景这个背景简单地说,就是经济体制的转轨。1978年末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现在回头看,可以说这一改革始终是一个市场取向的改革。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改革的目标并未最后明确,其做法是“摸着石头过河”。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92年。这一年,在邓小平南巡谈话的推动下,在总结了我国经济改革长期探索的经验基础上,中共十四大正式以党的文件的形式(后写入宪法)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的转轨必然要求财政的转轨。虽然总的说是要建

2、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运行机制和财政模式。但这样一种财政到底是什么样子,财政理论界一直没有明确地说出来,更没有把这个问题阐述清楚,只是提出了这个问题。而正是由于目标不明确,所以在财政转轨的过程中,才出现了越转轨财力越困难的现象。表现在:第一、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不断下降。1979年为31.92%,1998年已下滑至12.6%。与此同时,由于预算外收入不断增加,企业和居民的财政负担却不断加重。第二、财政赤字连年不断。改革20年,18年出现赤字,且赤字额不断加大,1979年为135.4亿元,1998年增至922.2亿元。国债也由1979年的35.3亿元增至1998年的33

3、10.9亿元。如何摆脱财政困境?造成财政困境的原因是什么?最初我们是把它作为改革的成本看待的。后来,又将其同市场经济联系起来,以为搞市场经济就会与财政困难相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研究视野的放宽,我们发现,改革举措的出台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同财政困难并不具有必然的联系。财政困难的根本原因在于财政定位不清。由于财政定位不清,在改革和转轨中始终处于被动应付状态,也就不可能不陷入财政困境。因此,摆脱财政困境就必须对财政重新明确定位,即明确财政转轨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其答案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找不出,很自然,学者们的眼光一致瞄向了搞了几百年市场经济的西方国家,发现他们的财政是公共财政。

4、在市场经济这一基点上,西方的公共财政可以也应该为我国所借鉴。厦门大学教授张馨发表在《经济学家》1997年第1期上的《论公共财政》,是学者以研究成果的形式第一次完整、准确地概括出我国财政改革的目标模式应是公共财政。而其前后众多学者的一系列相关研究成果为我国公共财政改革目标模式的明确奠定了理论基础。6在1998年12月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代表国务院首次提出了我国建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思路及相关原则。这标志着公共财政作为财政改革的目标模式被中央决策层正式肯定和明确。其后,关于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又明确写入了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文件和国家十五发展规划。由此可

5、见,在经济体制转轨的背景下,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财政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探索和实践最终促成了公共财政目标模式的明确。而财政困境的存在与摆脱困境的现实诉求在客观上推动了财政转轨的进程,并成为最后确立公共财政改革目标的一个重要契机。二、什么是公共财政弄清这一问题,需要从市场失灵开始分析。市场失灵指市场在某些方面或某些领域存在着无效率或无法实现人们合意的社会经济目标的现象。表现在:1、在资源配置方面———一是市场无法有效提供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和服务。非排他性的存在意味不存在排除他人消费的技术手段或者是排他的成本太高。非竞争性的存在意味首增加一

6、个消费者的边际社会成本为零。这两个特征使得公共物品不能由市场有效地提供出来。二是市场存在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是指生产者或消费者在生产或消费的过程中,对他人产生了损害或带来了利益却没有在市场交易价格中体现出来。当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时,产生外部负效应;当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时,产生外部正效应。无论存在何种外部效应都将使市场的资源配置无法得到优化,出现效率损失。此外,垄断和信息不完全等,也都将导致市场失灵。2、在收入分配方面———由市场进行的要素分配(初次分配),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从而无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3、在宏观经济稳定方面———市场经济的运行会不由自主地

7、呈现出一种周期性的波动,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并因为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存在给人们带来痛苦和创伤。市场在以上方面的种种失灵要求政府干预,而财政是政府干预的基本手段之一。基于解决市场失灵的财政定位,构成了公共财政的本质内涵。6就广义的公共物品而言,收入分配的公平,宏观经济的稳定均可包括在内。因此可将公共财政的概念做如下归纳:公共财政就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按社会公众的集体意愿,为提供公共物品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收支活动。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类型或模式。三、公共财政的特征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