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肌肉的生物力学.

骨、关节、肌肉的生物力学.

ID:15007603

大小:54.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7-31

骨、关节、肌肉的生物力学._第1页
骨、关节、肌肉的生物力学._第2页
骨、关节、肌肉的生物力学._第3页
骨、关节、肌肉的生物力学._第4页
骨、关节、肌肉的生物力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骨、关节、肌肉的生物力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骨、关节、肌肉的生物力学第一节骨的生物力学人体共有206块骨,其功能是对人体起支持、运动和保护的作用。骨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不论是从解剖学还是生物力学的角度来看,都是十分复杂的。这种复杂性是由骨的功能适应性所决定的。骨的功能适应性,是指对所担负工作的适应能力。从力学观点来看,骨是理想的等强度优化结构。它不仅在一些不变的外力环境下能表现出承受负荷(力)的优越性,而且在外力条件发生变化时,能通过内部调整,以有利的新的结构的形式来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一、骨的生物力学特征(一)骨对外力作用的反应1.骨对简单(单纯)外力作用的

2、反应(1)拉伸:拉伸载荷是自骨的表面向外施加相等而反向的载荷,在骨内部产生拉应力和拉应变。例,单杠悬垂时上肢骨的受力。(2)压缩:压缩载荷为加于骨表面的向内而反向的载荷,在骨内部产生压应力和压应变。例,举重举起后上肢和下肢骨的受力。(3)弯曲:使骨沿其轴线发生弯曲的载荷称为弯曲载荷。在弯曲负荷下,骨骼内不同时产生拉应力(凸侧)和压应力(凹侧)。在最外侧,拉应力和压应力最大,向内逐渐减小,在应力为零的交界处会出现一个不受力作用的“中性轴“。例,负重弯举(杠铃)时前臂的受力。(4)剪切:标准的剪切载荷是一对大小相等,方

3、向相反,作用线相距很近的力的作用,有使骨发生错动(剪切)的趋势(图3-1),在骨骼内部的剪切面产生剪应力。例,人体运动小腿制动时,股骨髁在胫骨平台上的滑动产生剪应力。(5)扭转:骨骼受到外力偶的作用而受到的载荷,在骨的内部产生剪应力。例,掷铁饼出手时支撑腿的受力。2.骨对复合(实际)外力作用的反应在人体运动中,受到纯粹的上述某一种载荷的情况很少见,大量出现的是复合载荷。复合载荷即是同时受到上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载荷作用(分别以人行走和小跑时成人胫骨前内侧面的应力为例)。(二)骨结构的生物力学特征骨的结构被广泛认为通过

4、进化过程得到了最优化的设计:即在特定的载荷环境下得到重量最轻的结构。以下从结构优化的角度分三个方面介绍骨结构的生物力学特征。1.各向异性由骨内部解剖结构易见骨是一种复合材料结构。复合材料结构的特点就是各向异性,即其力学性能具有较强的对成分和结构的依赖性。应该注意的是,同一块骨的不同部分的力学性能是有差别的(以股骨密度和强度的等高线为例)。2.壳形(管形)结构分析表明,骨以其合理的截面和外形而成为一个优良的承力结构。以长骨为例加以说明。(1)弯曲载荷下长骨结构的优化(2)扭转载荷下长骨结构的优化3.均匀强度分布骨具有

5、强度大,重量轻的特点。如果引入比强度(极限(最高)强度除以比重)和比刚度(弹性模量除以比重)的概念,则可以见到骨的比强度接近于工程上常用的低碳钢,而骨的比刚度可达到低碳钢的三分之一。二、运动对骨的力学性能的影响(一)适宜应力对骨的力学性能的良好影响1.体育锻炼对骨的力学性能的良好影响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可使骨密质增厚,骨变粗,骨面肌肉附着处突起明显,骨小梁的排列根据拉(张)应力和压应力的方向排列更加整齐而有规律。随着形态结构的变化,骨变得更加粗壮和坚固,抗弯曲、抗压缩和抗扭转载荷的能力都有提高。当体育锻炼停止后,骨所

6、获得的变化就会慢慢消失。因此,体育锻炼应经常化,锻炼的项目要多样化。专项训练与全面训练相结合。2.不同运动项目对骨的力学性能的影响大量横向和纵向研究表明,负重和冲击性体育运动项目(如跑、跳、投、田径项目、网球和垒球等球类项目)均有助于增加峰值骨量。研究显示,负重运动如跑步可显著增加下肢骨密度,而对非负重的前臂则无影响。网球运动员击球臂骨投射密度增加,用定量CT测定后发现,运动训练效果主要是使松质骨结构与密度得以改善与提高,能有效增加骨干横断面或横断面惯量矩(骨壁增厚和骨径的增大)。研究表明,体育锻炼的项目不同,对人

7、体各部分骨的影响也不同。经常从事下肢活动的跑、跳项目的运动员,对下肢骨影响较大,对上肢骨影响较小。而经常练习举重的运动员,对上肢和下肢的影响都较大。又如从事多年训练的跳远运动员,踏跳脚的第二跖骨直径增大,芭蕾舞演员的第二、第三跖骨的骨密质,足球运动员第一跖骨的骨密质都有增厚。拳击运动员桡骨骨密质也明显增厚。3.适宜应力原则骨骼对体育运动的生物力学适应性本质上是骨骼系统对机械力信号(应力)的应变。有利的运动负荷及强度导致的骨应变会诱导骨量增加和骨的结构改善;应变过大则造成骨组织微损伤和出现疲劳性骨折,应变过小或出现废

8、用则导致骨质流失过快。因此对骨存在一个最佳的合适应力范围。周期性超强度运动训练可能导致骨微细结构的破坏。这些骨的微损伤随时间不断累积(常见于军事野营训练军人和长跑运动员),如得不到改建修复可导致骨强度下降,甚至发生疲劳性骨折。骨骼的废用(如卧床、肢体固定或失重)对骨的影响也应受到重视。事实上,大量研究已证实骨骼废用使骨密度下降和骨结构受损的速度远比体育锻炼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