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文学:古典时代的终结者

清末民初文学:古典时代的终结者

ID:15025044

大小:98.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7-31

清末民初文学:古典时代的终结者_第1页
清末民初文学:古典时代的终结者_第2页
清末民初文学:古典时代的终结者_第3页
清末民初文学:古典时代的终结者_第4页
清末民初文学:古典时代的终结者_第5页
资源描述:

《清末民初文学:古典时代的终结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清末民初文学:古典时代的终结目录1.1传统中国的全面危机与历史反应21.1.1鸦片战争以来传统中国的危机21.1.2 变革:从“经世致用论”到戊戌变法31.1.3 革命: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51.2 现代文化观念的萌芽61.2.1 现代文化观念萌芽的准备61.2.2 现代文化观念萌芽的表征81.2.3 两大核心文化观念91.3 文学改良——文学现代化的最早尝试111.3.1 文学改良运动的进程111.3.2文学改良的主要路径121.3.3文学改良的精神主旨151.4 清末民初文学的历史轨迹161.4.1前期:维新改良文学的兴起16

2、1.4.2后期:共和革命文学的滥觞181.1传统中国的全面危机与历史反应1.1.1鸦片战争以来传统中国的危机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内忧外患不断,各个方面都面临着危机。这种全面危机,无疑属于这个末代王朝,也属于二千余年的封建政制,更属于整个传统中国。      国家主权危机 1842年8月,历时两年的鸦片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结束。这是中国近代屡屡败于西方列强的一个开端。此后,清政府又相继败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海战、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其他的若干次军事对抗和战争。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3、及一系列的补充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让中国失去了部分领土、行政和司法方面的主权,同时也打开了帝国主义资本侵略中国的通道。而后的历次兵败,更给中国带来了数百个不平等的条约。通过这些条约,西方列强从中国掠夺了巨额的财富,获取了单方面的贸易惠国待遇,瓜分了中国的大片土地,取得了在中国境内驻军的特权。中国在实际中丧失的主权,还远远大于被众多条约所公开掳掠的。在条约之外,西方列强还通过经济强势、外交压力和军事恐吓,影响着甚至在最后基本牵制着清政府的日常运作。到辛亥革命前夕,主权危机还在加剧,民族国家已进入了一个风雨飘摇的存亡之秋。    封建

4、统治危机 进入式微阶段的传统中国,对外无力抗御强敌,对内也无法回避统治危机。骄蛮愚昧的封建统治集团,导致并加剧了统治危机。贪赃枉法、荒淫骄奢、争权夺利、欺压百姓等官场陈弊自不必说;多数统治者先在闭关锁国中夜郎自大,后在列强枪炮前懵懂自欺,也不必说。最能透显这个王朝衰腐无救的是,在历史的大变局前,多数官僚为了维护“祖宗之法不可变”的荒唐信念,为了维护一己私利,敌视林则徐、魏源等人“睁眼向外看”,阻拦洋务派的革新自强,血腥镇压了维新派的变法自救。对变革的恐惧和仇恨,表明了这个统治集团的衰败和腐朽。    尖锐的社会矛盾激起了风起云涌的

5、平民起义,它们以超越往任何一个时代的规模,动摇、颠覆了封建统治。前期的农民起义,如白莲教、天地会、太平天国等,都以宗教来凝集力量,虽最终被镇压,但他们打击了封建政权,也动摇了孔圣的地位。庚子之后的民变,此起彼伏,席卷城乡,半无产阶级成为了起事的主力,平民起义有了新的目标和组织。    另外,外国侵略者取得和中国官吏平等的甚至更大的权力,他们对满清政府所代表的中国传统社会政治制度造成很大的压力。    传统精神危机 国家主权和封建统治的危机,必然会影响到其背后的精神架构。在19世纪下半叶,中国传统精神在内外压力之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

6、危机。   首先是多次失败导致的多次屈辱使中国的天朝意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自我中心意识(以中国为尊,以外族为“夷”)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中国人不得不承认中国已从世界的中心滑至边缘。与之相联的是自尊自傲的传统精神也被摧毁了。如果说,闭关锁国时的自信自大是盲目的,“中体西用”观念中的自傲是退守的,那么,庚子事变之后普遍的崇洋媚外则是怯懦和自卑对自尊的全面取代。庚子后,不但士大夫会“鼓乐燃爆竹,具羊酒”迎接八国联军,普通市民也由义和团时的“仇洋”一变为“媚洋”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曾经是一道抵抗异族入侵的长城,遭遇多次轰击后已

7、经千疮百孔,庚子后则基本坍塌。    其次是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传统文化中许多观念都被改写。像天文、地理、物理、化学、教育等方面知识,传入后改变了中国人以往的认识,也改变了由这些认识所维系的思想和信仰。而社会人文科学观念,如进化论、民约论、人权观等等,引入后更直接影响和震动了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和精神。    最为重要的是孔子的地位受到挑战。以各种宗教为旗帜的农民起义对孔子的批判,洋教的传入,康有为、谭嗣同等传统知识分子对孔子的重新读解,都导致了孔子神圣地位的动摇和影响力的减弱。孔子是中国传统精神的核心,各种势力否定、挑战和置疑它

8、,意味着传统精神中的基本结构出现了严重的合法性危机。1.1.2 变革:从“经世致用论”到戊戌变法面对中国的全面危机,统治阶级中的开明官僚和有识之士,先后提出了变革的主张,并推动清政府进行变法自救。这些精英分子倡导的变革,虽然不同程度地突破了传统的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