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语文九下论雷峰塔的倒掉教案 (2)

北京课改版语文九下论雷峰塔的倒掉教案 (2)

ID:15036098

大小:7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1

北京课改版语文九下论雷峰塔的倒掉教案 (2)_第1页
北京课改版语文九下论雷峰塔的倒掉教案 (2)_第2页
北京课改版语文九下论雷峰塔的倒掉教案 (2)_第3页
北京课改版语文九下论雷峰塔的倒掉教案 (2)_第4页
北京课改版语文九下论雷峰塔的倒掉教案 (2)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京课改版语文九下论雷峰塔的倒掉教案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雷峰塔的倒掉》教案论雷峰塔的倒掉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2体会夹叙夹议的写法3重用词语的言外之意4再次巩固鲁迅的有关文学常识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2体会夹叙夹议的写法3重用词语的言外之意教学难点1体会夹叙夹议的写法2重用词语的言外之意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鲁迅的有关文学常识2总体了解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白蛇传》的故事导入课题。学生自渎176页注释(1)。二检查字词1注音huánchánbōchùméngyàngtúguànfěikéjí丫鬟禅师钵盂保俶塔村氓贵恙荼毒瓘腹诽蟹壳嫉妒2字形雷

2、峰塔钵盂镇压祭荼毒禅师丫鬟三快速阅读课文,把握中心。思考以下问题:1雷峰塔象征什么?2鲁迅对雷峰塔的倒掉有哪些看法?3为什么会有这些看法的四整体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找出哪些以记叙为主?哪些以议论为主?2找出文中难理解的句子,思考并讨论。五仔细阅读课文概括观点、提纲挈领。在仔细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讲出课文的议论部分,并以概括的词句标列成提纲形式,把课文脉络理清楚。(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展开讨论)教师板书:听说倒掉(欣喜)雷峰塔(封看见就不舒服(憎恶)倒掉——活该建势力、封惟一希望倒掉(憎恶)(一切镇压人民建礼教的象仍然希望

3、倒掉(仇恨强烈)的反动势力注定征)居然倒掉了(人民欣喜)要垮台)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深入研读课文2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3体会重要词语的言外之意教学过程一师生共同分析第一部分,结合读中提示掌握课文。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给第一部分分层次:(一)(1)(二)(2—3)(三)(4—5)2初步了解作者对雷峰塔所持的态度;3作者是怎样描写雷峰塔的;4第1段中的倒装句的作用;5回忆我国古代四大民间故事:白蛇传、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6概述民间故事的情节:许仙救蛇、白蛇报恩、法海藏许、水满金山、白蛇中计、造塔镇压。7作者小时侯的希望是什么

4、?了解了雷峰塔的真实来历之后作者的希望改变了吗?8听说塔倒掉之后作者的心情如何?这一是什么问句?9第9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哪一句承上?哪一启下?二师生共同分析第二部分,结合读中提示掌握课文。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给第二部分分层次:(一)(6—8)(二)(9—10)2哪一句照应上一段?重点讨论“偏要”、“横来”、“大约”、“简直”、“一定”等词语的表达作用。3法海的下场如何?作者对玉皇大帝一向持什么态度?这一次是否改变了?说明了什么?4作者是如何具体描述找“蟹和尚”的,用了哪些动词?这样写有什么用意?5白蛇娘娘与法海的结局有什么不同

5、?这一不同结局说明了什么?6文末的反问句有什么作用?体会“终究”一词的含义。7体会“活该”二字的作用。三归纳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感情线索)听说倒掉希望倒掉仍然希望倒掉居然倒掉终究要倒掉四归纳全文1以议为主,夹叙夹议;2用词含蓄,语薏深刻。(3)板书设计(一)论雷峰塔的倒掉鲁迅雷峰夕照并不见佳①镇压之塔希望倒掉②③合乎人民的意愿居然倒掉人民欣喜④⑤法海多事蟹壳避祸⑥—⑧  合乎历史的规律雷峰古塔终究要倒⑨⑩(二)白娘娘:压在塔下——终究倒掉——欣喜对比强烈法海:躲进蟹壳——独自静坐——活XX中心小学每周例会教师谈课改体会(2

6、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主题:《德育教育融入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对策》主讲人:2018年3月23日(第3周)内容随着我国小学德育教育不断提档升级,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日益成为现代小学品德教育的重要目标与方向。在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形成自身道德体系的关键时期,利用小学课堂教学开展德育教育,可以实现小学生个人思想品格的形成与塑造。在小学课堂教学体系中,蕴含着大量的德育知识与德育教育资源,如何将德育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是现代德育教学探索的主要方向,同时也是我们日常教学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利用

7、教学资源7在小学教育阶段,课堂是培养和激发学生道德意识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在道德培养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打造新型民主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确自身在课堂以及生活中权利义务,强化提升个人道德意识,构建自身的认知体系。在小学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向学生灌输道德意识,在向学生提出要求的过程当中,要构建平等的话语体系,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共同探讨和研究问题,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培养自己的道德思维和道德意识,将自己当成课堂一份子,关注和理解课堂以及生活中出现的道德问题。举例来说,在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中,有一篇課文为《文天祥》

8、,在开展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并引申相关知识,提升学生道德水平,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相应的知识,可以减小学生对于单纯宣教的抵触情绪,提高德育教育效果。此外,在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中,有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可以利用教学契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