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卫生高级职称神经外科考试考点点评

2014年卫生高级职称神经外科考试考点点评

ID:15050546

大小:3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1

2014年卫生高级职称神经外科考试考点点评_第1页
2014年卫生高级职称神经外科考试考点点评_第2页
2014年卫生高级职称神经外科考试考点点评_第3页
2014年卫生高级职称神经外科考试考点点评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4年卫生高级职称神经外科考试考点点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医学考试www.zhukao.com.cn视频题库押题辅导考试一次过  2014年卫生高级职称神经外科考试考点点评  神经外科高级职称考试的有关知识点,由小张老师搜集整理如下,供广大参加2014年考试的考生参考复习,请大家重视。  一、一次性注射后的医嘱样本  1.约24小时内不用其他麻醉药(对于持续性输入者直到证实脊髓麻醉药的效果后再决定是否给增加剂量)。  2.在患者床旁准备2支纳络酮(Narcan?,每支0.4mg)和针管(对于单次注射的患者主要在第一个24小时,对于持续性的输入者则随时准备,以拮抗麻醉药)。  3.24小时床头抬高>=10°。  4.24小时每小时

2、记录呼吸频率;如果嗜睡并且呼吸频率<10次/分,叫醒患者;如果叫不醒,静脉注射0.4毫克的纳络酮并唤医生;必要时每2分钟静脉注射纳络酮0.4毫克。  可选择:脉冲式血氧计24小时监测  5.如果瘙痒则以苯海拉明(Benadryl?)25mgIVq1hr  6.当恶心时用droperidol(Inapsine?)0.625mg(为0.25ml标准浓度2.5mg/ml)IVq30-60min。  7.必要时补充的疼痛药物:  A.麻醉药激动剂/拮抗剂,如nalbuphine(Nubain?)1-4mgIVq3hrs  B.ketorolactromethamine(Torad

3、ol?)15或30mgIMq6hrs(如果患者体重<50kg,年龄>65岁,或者肾功差,则用小的剂量)  二、植入性给药泵  虽然通过硬膜外或鞘内麻醉药可以得到满意的止疼效果(吗啡可轻易地弥散通过硬膜到达脑脊液,并到达疼痛受体),但是硬膜外导管常常有疤痕问题而比鞘内导管更容易失效。泵的植入仅限于脊髓硬膜外(5-10mg)或鞘内(0.5-2mg)试验性注射吗啡止疼有效的患者,患者预期寿命应超过3月才推荐用植入泵(如果预期寿命短,则可用一个外置泵)。  一类常用的植入性给药泵由Infusaid公司生产[Infusaid,Inc.,1400ProvidenceHighway,N

4、orwood,Ma02062,4医学考试www.zhukao.com.cn视频题库押题辅导考试一次过Phone:1-800-451-1050]。与其装置一起使用的针是一种特殊的22号无芯针(22gaugeHuber),补给的速度,体温37度以上时每高1度提高10-13%,而37度以下时则每度减低同样数量,同时在贮液囊液体少于4毫升时装置会变的不精确。这些泵不允许在无液的情况运行,因为这会影响药物补给的精确性和可靠性。除了泵的贮液囊孔,大多数的装置有一个或更多的侧边的“大剂量”孔,直接将注入的液体运送到出口的管道。当不论两种孔那个给药时均能出液。  Medtronics生产

5、一种程序化的泵。  手术植入  术后疼痛的治疗:  虽然当病人离开手术室时泵会被灌满,除非他们到外科手术时一直用椎管内麻醉药,它通常会用好几天,使得药物在能够达到足够控制疼痛的水平以前在脑脊液中能达到均衡。这种情况可通过大剂量给予灌注得到补充缓解(硬膜外导管3-4mg的吗啡,或鞘内导管0.2-0.4mg)。  并发症  脑膜炎和呼吸衰竭是较少的并发症。CSF漏和脊髓性头痛可能存在。导管头的断离和易位可能导致疼痛控制失败,但通常通过手术可矫正。  效果  90%以上的癌症疼痛可明显得到改善。神经性疼痛(如疱疹后疼痛,痛性糖尿病感觉性神经病):25-50%。  三、脑室内麻醉

6、药  指征:  可能应用于对其他方法无效的癌症疼痛(特别是头颈的),患者预期寿命<6月。  技术  一个脑室内导管与一个脑室给药装置连接,0.5-1mg的鞘内吗啡通过脑室给药装置注射,通常提供约24小时的止疼作用。  并发症4医学考试www.zhukao.com.cn视频题库押题辅导考试一次过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眩晕、恶心呕吐。正确剂量下呼吸抑制的风险很小。一组52人的并发症包括:储液囊菌落形成(4%)、导管易位(2%)、导管破裂(6%)、术后脑膜炎(2%)。  效果  2月时70%的疼痛可成功地得到控制,而之后,由于对麻醉药的耐受有效性逐渐减退。  四、脊髓刺激(Sp

7、ainalcordstimulation,SCS)  最早来自于背侧束刺激(DCS),后来发现当腹侧刺激时也可减轻疼痛,并无DCS引起的麻痹;疼痛缓解的持续超过刺激的时间,并且不能被纳络酮逆转;其确切的机理尚不清楚,可能由于累及一些神经体液的联系(如内啡肽),脊髓疼痛”闸门”的逆行刺激,以及脊髓上中枢的刺激。尚无盲性随机的研究来证实这种刺激的有效性,如果这样研究,则SCS可能不会获得明显的可信性。  指征:  1.疼痛:椎板切除术后疼痛综合征,反射交感性营养不良(灼性痛),肋间神经痛,多发硬化...;在可提供多种严格治疗的特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