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牛郎织女神话的原型分析

汉画牛郎织女神话的原型分析

ID:15051526

大小:3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1

汉画牛郎织女神话的原型分析_第1页
汉画牛郎织女神话的原型分析_第2页
汉画牛郎织女神话的原型分析_第3页
汉画牛郎织女神话的原型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汉画牛郎织女神话的原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南阳汉画艺术与汉文化概论系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专业:通信工程班级:096741班学号:067409014姓名:高峰指导老师:曾献波4汉画牛郎织女赏析提要:牛女原始故事发生在西汉水即今甘肃西境内。作为神话传说,它产生于东汉水即南阳与襄阳之间,其本质则是西王母的走婚制与中原地区的夫妻婚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牛郎迎娶织女,正是传统耕织生活方式的基本内容、基本模式和基本理想。农耕时代,粮食的收获要靠自然的成熟,致使远古先民必须观察自然,所以天文学相对发达。远古先民把人事活动与自然星象联为一体,借助于星象宣泄自己的意志,即借助于牛女星宿的“分离”来表达“相聚”的愿望。七夕牛郎会织女的本质在于教育

2、女子(无论婚否)学会生活,学会做女人,也是学会做家务和性爱。牛女故事在汉代得以兴盛,主要的因素在于汉代地方官吏在任职期间不允许携带家属。独身生活使他们有闲暇考究天象,探索自然的奥秘,并思念妻子,期盼相会。所以,牛女神话故事本身的传播也是汉代官吏对传统的行政制度的反抗和控诉。关键词:汉画像牛郎织女原型分析在汉画西王母配神中,尚没有见到牛郎织女的画面;但是在汉画中确有牛郎织女的图像,而在文献记载和民俗传说中,牛女故事又与西王母有着密切的关系。由此,无论是研究西王母信仰,或是研究汉代的民间信仰,都必须涉及到牛女故事。所以,我们这里对其原型予以讨论,并就教于方家。一、牛女神话的结构、嬗变及其楚

3、文化属性问题    牛女神话的版本很多,其基本结构在于:(1)牛郎年幼失去了父母,依靠给哥嫂放牛过活。(2)哥嫂虐待牛郎,牛郎和老黄牛相依为命。(3)兄弟俩分家,牛郎只得到了老牛和破车,离家出走,上山开荒种地。(4)牛郎待老牛很好,牛也通人性,庄稼种得好,独身的生活倒也自在。(5)老牛会说话,叫牛郎去偷仙女的衣裳。(6)七仙女趁王母睡觉,偷下凡间游玩,在湖水中洗澡。牛郎按照老牛的嘱咐,藏起七仙女的衣服。(7)七仙女在天上就暗恋牛郎,答应了牛郎的要求,由老牛主持婚礼。(8)成家后,牛郎种地,织女织布,互敬互爱;并生下一双儿女。(9)老牛老死,临死劝告牛郎留下牛皮。牛郎照办了。(10)王母

4、一觉睡了3年,醒来发现织女偷偷下嫁人间,便亲自来到人间将织女带回天庭。(11)牛郎披上牛皮,带着一把瓢,挑着小孩飞赶上天,眼看要追上,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簪子往身后一划,划出天河,隔开了牛郎。(12)牛郎拿起瓢往外泼水,王母娘娘怕牛郎把天河中的水泼完了,就被迫答应每年7月7日让二人见一面。(13)牛郎和织女都化成了星星,这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牛郎所带的瓢成了北斗星。(14)从此之后,每年7月7日,喜鹊去天上搭桥,让织女与牛郎相会;人间都会下雨,那是他们的眼泪;若在瓜棚豆架下,可以听到他们的私(15)民间陈瓜果于庭院案几上,供奉牛郎织女,女子们则乘机向织女学习织技艺,谓之“乞巧”。 牛女神

5、话的传诵,历经几千年。学者们对其传诵历程的看法也有所分歧。有的学者认为经过以下三个阶段:从夏至东汉末三国以前为萌芽时期,出现了牛郎织女的夫妻关系;从六朝到明朝为发展时期,出现了多种版本,“主要特征是‘天神恋爱’”;明清民国以来为定型时期,“主要特征是‘人神恋爱’”。1也有学者将牛女神话的演变看作这样几个阶段:“最初,牛、女是天上两颗星宿的名称(原型)—→西汉初年,两颗星宿变成两位神人,并出现两两相对的塑像(牛、女故事雏型)—→到汉魏之际,才衍化成爱情悲剧故事(牛、女故事的定型)。此后文人在这一爱情悲剧故事基础上赋予新意,使牛、女意象的内涵有所增殖,但爱情悲剧的基本含义则始终未变,今天如

6、说某人与某人两地分居时还用牛郎织女作比,而把解决夫妻两地分居称作‘搭鹊桥’”。2由此,牛女神话的嬗变定型于何时?学者的见解显然不太一致。依照前一说法,是民国之后才定型的;而依照后一说法,汉魏之际已经定型。在我们看来,既然西汉统治者已经笃信牛女神话,其定型当然应该在此时,甚至更早。至于后来不断地踵事蹭华,但如学者所言,都没有更改“爱情悲剧”的基调。4  “牛郎织女”神话传说的性质,学术界颇有争议。其主要关注的焦点,集中在起源地和产生的时代。关于起源地的争议,其意义在于牛女神话所属的地域文化性质。目前已经提出的有:“河北鹿泉说”、3“江苏太仓说”、4“山东沂源说”、5“汉水襄阳、南阳说”。

7、6此外还有“山陕蒙黄河河套说”、“昆仑神话说”、“日本福冈说”等等。关于产生时代的争议,其意义在于牛女神话所属的时代文化性质,而在讨论实践中仍然涉及到地域文化性质。目前业已提出的观点,有(1)虞舜冀州说。论者认为织女是瞬的孙女,瞬的二妻女英→巧工(巧神)→座桥娘娘(手握织梭,就是织女,为王母娘娘的外孙女)。当然,据此而言,牛女神话产生于冀州的蒲坂。(2)周秦天水说。论者认为“织女乃是由秦人始祖女修而来”,牛郎“是由商先公王亥而来”,“可见牵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