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反射》教案

《光的反射》教案

ID:15081843

大小:5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1

《光的反射》教案_第1页
《光的反射》教案_第2页
《光的反射》教案_第3页
《光的反射》教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光的反射》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3.2光的反射一、教学目的:  1.知道光的反射现象。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并用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3.了解物理的研究方法:从实验中分析现象,归纳总结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二、教材分析:重点:光的反射定律;难点: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过程及结论的得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三、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探究法。四、教学器材:激光笔、平镜面、大可乐瓶、卫生香、打火机五、教学过程:(一)复习知识:  提问方式回顾:光源的例子和分类,光的传播特点,光直线传播的例子,光速(二)新课引入:师:我们能看见电灯?生:由于它是光源,能发光,光线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2、。师:我们为什么又能看见人、教室、书本这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呢?生:。。。。师:这是因为他们能反射太阳、电灯等光源发出的光,这些被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本节我们就研究光的反射及其规律。(三)进行新课:1.光反射的规律  演示一:将一块小平面镜放进充满烟雾的大可乐瓶内,用激光笔射进去,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教师:光传到两种不同物质的分界面时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的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演示二:用一平整白纸板竖直在平面镜上,画出法线,激光器演示光的反射。让学生观察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点,并请同学到黑板上画出图:教师评价和完善图后,向学生介绍以下名词:

3、入射点(O):光线射到镜面上的点。法线(ON):通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的直线(用虚线表示)。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教师:通过演示观察到光的反射现象。那么光反射时遵从什么规律呢?实验:  1、让从激光器射出的光沿纸板入射到镜面上的O点,观察反射光的位置。在白纸上画出法线、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位置。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反射角大小,并记录下来。  2、不改变入射点的位置,改变入射光线的位置,重复上面实验两次。3、把纸板的半面向前折或向后折,还能看见反射光线吗?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  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

4、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巩固练习:画出四种光路图,让同学们补充光路或者镜面 2、两种反射引入:为什么用手电筒照到镜子会那么刺眼,而照到白纸上却比较柔和呢?照到镜子时,为什么只能在一个方向上看到手电筒的光,而在各个方面都能看到白纸反射的光呢?得出:镜面反射——平滑表面的反射漫反射——粗糙表面的发射分析生活例子:(1)黑板上的反光和如何避免、光污染——镜面反射(2)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因为发生漫反射3、光反射的应用(1)平面镜成像光路分析(2)潜望镜光路分析 板书: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

5、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实验二:  把入射光线沿原反射光线的位置射到镜面。观察反射光的位置。  讨论得出:光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讲述反射光路图的画法:例:下图中已知入射光线,请画出反射光线。画法:①过入射点画法线;②画反射光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学生练习:投影仪胶片。(1)画出下图的入射光线。(2)如图,画出反射光线,并回答:入射角多大?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多大?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演示三:用镜子和白纸反射太阳光或灯光。  问:为什么镜子反射的光很强,白纸反射的光很弱呢?  我们来研究这两种情况。

6、  教师:平行光入射到光滑的物体表面上时的情况如图: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镜面反射:每条光线都遵守反射定律。反射光向同一方向射出,在这个方向的反射光很强,而其余方向无反射光。  演示四:把几根大头针垂直插入硬纸条中表示“法线”,把硬纸条任意弯折后“法线”不再平行。(图略)  强调:漫反射也遵守反射定律。  漫反射向各个方向反射光,所以能使我们从各个方向看到物体。  教师分析实例:同学们看不到黑板反光部分的字,这是因为黑板上的反光部分发生镜面反射,光线强度比粉笔字漫反射的光线强。怎样避免这种情况?让“反光”部分粗糙,这样就可以发生漫反射,减弱反光部分来的反射光

7、,同学们就能从不同方向看清粉笔字反射来的光,也就是能看清楚字了。四、归纳总结  1.光线传播到两种不同物质的分界面时,发生反射现象。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四、课外作业指导书24页。五、课后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