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语文七下听潮学案

北京课改版语文七下听潮学案

ID:15090888

大小:7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1

北京课改版语文七下听潮学案_第1页
北京课改版语文七下听潮学案_第2页
北京课改版语文七下听潮学案_第3页
北京课改版语文七下听潮学案_第4页
北京课改版语文七下听潮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京课改版语文七下听潮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听潮主干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窗棂()赏鉴()云汀()慵懒()汩汩()拨剌()吞没()掺杂()2.根据拼音汉字。深àn___huǎng___惚xià___隙nì___爱战___lìháo___叫hān___梦琴___xián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⑴这是一间靠海湾的楼房,位置已经相当的好。相当:⑵月光辟开了一款狭长的月亮的云汀。一款:云汀:⑶朝晚可以领略海景,尽够欣幸了。欣幸:4.文学常识填空。《听潮》节选自____,作者鲁彦,即____,现代作家。5.简答:文章写了海潮的哪几个阶段?点击思维1.注意“鉴”不要读成“qi

2、ān”,“剌”不要读成“cì”。2.注意“战栗”不要误写为“战粟”,“酣梦”不要写成了“憨梦”。3.要结合词语所在文中的具体语境推测揣摩,不能只看字面意思,如“云汀”这里指云白色的海面。4.鲁彦(1901─1944),现代小说家。原名王衡,又名王返我,字忘我,浙江镇海人。著有短篇小说集《柚子》、《黄金》、《童年的悲哀》,长篇小说《野火》后改名《愤怒的乡村》等。5.学习本文,应该在朗读中感知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所表现的主要内容。名师导学1.理清结构:海睡图海醒图海怒图动态:吻喘、打、伸冲击、扑推、踢、咬泼溅月光:鱼鳞般银龙样

3、消失了声音:沉吟汩汩响雷般温柔“像……奏鸣”战鼓声感受:平静、凶猛,一样美,伟大的乐章。2.语言特色:《听潮》运用了拟人、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描绘景物,是本文的语言特色。所有这些都使得本文的语言绘声绘色,十分生动。用语言塑造声音的形象是本文的突出特点。声音是诉诸听觉的,要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就不那么容易了。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潮音比喻为人们熟悉的视觉听觉形象。这样就沟通了人们联想和想象的渠道,把没听过的海潮音响变得可以感受到了。3.把握重点:本文描述了作者与妻子在海边“佛国”听潮的一段经历。通过描写大海的变化,海潮涨落

4、的情景,讴歌了大海的雄壮美和它的伟大力量。文章借景抒情,作者通过表达潮涨潮落“一样的美”的见解,表明了对大海富于变化的理解,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通过“怕什么,这是伟大的乐章”,“我喜欢海,溺爱着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的言表,鲜明的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伟大力量的歌颂。这就表明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启发人们要热爱生活,要勇于在生活的海洋中迎潮,弄潮。4.攻克难点:理解把握本文的写作特点是学习的难点⑴动静结合,以静衬动。作者在写看潮之感时,不是直接写海潮上涨,海浪汹涌的壮观,而是由近及远,描绘宁静的夜海景色,渲染出“静的和平的

5、愉悦的神秘”气氛,以静衬动,使海涨潮的动景更为壮观。⑵抓住特征,描绘海潮。作者抓住海潮汹涌澎湃的特征,先写潮涨的声音、情态和性格;然后从声、光、色、形等方面来描绘渲染;最后重笔描绘涨潮达到高潮时的雄伟气势和惊心动魄的奇观。开始写海在沉吟,像是情人的蜜语,微风拂过琴弦。继而钟声惊醒了海的酣梦,“我们脚下的岩石就像铃子、铙钹、钟鼓在奏鸣着,而且声音愈响越大起来。”“海自己醒了”“岩石也仿佛渐渐战栗,发出抵抗的嗥叫,击碎了海的鳞早,片片飞散。”接着“海终于愤怒了”它咆哮,声音也就越大了。“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

6、蹄声、车轮声、机翼声掺杂在一起,像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作者就这样,抓住海潮的特征,以各种声音来写海潮涨落的各种情况。由小到大,由舒缓到剧烈,层次井然,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⑶多种修辞方法的综合运用。本文用拟人、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方法来描写海潮的声音、情态与性格。①拟人:作者在写潮涨潮落时,用了拟人的手法,如“海睡熟了”“惊醒了海的酣梦”“海终于愤怒了”,把海的不同情态写得非常鲜明、生动,同时增加了文章的感情色彩。又如描写海潮的声音,“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等等。②比喻:首先用多种

7、比喻来描摹同一事物。如:“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暮烟似的飞沫升落。”其次,用多种比喻描摹一件事物的几种状态。如:“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蜜语那样芳醇;甜美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零在水上(比喻海浪声音渐渐不闻,直至杳然无迹。)③排比:在描绘波峰迭起,浊浪排空,震耳欲聋的涛声时,作者运用了比喻和排比,如“声响就越大了,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车轮声、机翼声掺杂在一起,像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这种交响的声音,增强了语势,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千军万马的疆场

8、。5.质询疑点:作者为什么把大海比喻成“伟大的乐章”?1928年,鲁彦到南京国民政府宣传从事世界语翻译工作,对于蒋介石的种种倒行逆施,十分不满,他将“蔡公时惨案”一事如实地向世界作了报道,被撤了职。1929年夏来到上海,这年,他和夫人到浙江普陀山度暑假。鲁彦正是带着由于时势变化而产生的不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