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与写作训练

议论文与写作训练

ID:15101461

大小:4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01

议论文与写作训练_第1页
议论文与写作训练_第2页
议论文与写作训练_第3页
议论文与写作训练_第4页
议论文与写作训练_第5页
资源描述:

《议论文与写作训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科目]语文[考试类型]中考[文件]zhongkao30.doc[标题]议论文阅读与写作专项训练[内容]阅读与理解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                 说"疑"  ①未解之惑,未识之物,未辨之味,未通之理,皆可谓之"疑"。在客观事物面前,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个"疑"字。科学研究就是破"疑",破"疑"才有所发明。  ②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科学上的重大突破,理论上的重大创造,技术上的重大发明,往往就是从"疑"开始的。"苹果为什么落在地上?"这个"疑",对于探索"万有

2、引力"的牛顿曾有极大的启示;"水开了,壶盖为什么跳起来?"这个"疑"使瓦特发现了蒸气的力量,"挂灯摇摆的幅度无论大小,为什么时间都是一样?"这个"疑",使伽利略发现了等时性原理。这些自然现象,皆是人们生活中经常所见。然而,寻常人熟视无睹,唯具有探索精神的人对此产生"疑",努力探求,以至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宋朝思想家张载说得好:"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③"疑似之迹,不可不察"。见"疑",决不是"讳疑",而应当"解疑"。见疑不疑,主观臆断,强不知以为知,那就会走到真理面前却失之交臂,悔恨终身。利比息在研究从海藻中

3、提取碘时,发现在母液底部,沉着一层深褐色的液体,具有刺鼻的臭味。利比息想当然,认为这是"氯化碘"。法国波拉德在做同样的实验时,对深褐色的液体细加研究,发现它不是氯化碘,而是一种新的元素--溴。这件事对利比息的教育很深。他在自传中提到这件事时说:"从那以后,除非有非常可靠的实验根据,我再不凭空地自造理论了"。  ④对前人留下的"已知"成果,要善于学,也要敢于疑。亚里士多德曾断言:物体从高空落下,"快慢与其重量成正比"。这个断言,流传了1800年。伽利略却要重新用实践再检查它是否是真理。他拿着两只大小不同的铁球,跑到比萨斜塔上往下

4、扔,一次次实验,结果证明亚里士多德的断言是错误的。不仅如此,伽利略还从中掌握了物体运动轨道,推动了力学的发展。敢于对权威的结论见疑,才有希望穿破未知的障碍,打开真理的大门。不怀疑"电磁波穿过空气层就会一去不复返"的结论,马克尼就不可能不用导线把信号送到大西洋,开创无线电事业;不怀疑格林关于人体血液"遍布全身就在体内完全消耗干净"的说法,哈维就不会发现人体血液循环的真理;电磁场、原子能的发现,相对论、量子论的提出,生物进行论,元素周期表的创立,不都是敢于对权威的错误论断挑战的结果吗?  ⑤"疑"就是解放思想,独立思考,就是提倡科

5、学的探索,不被陈规旧章束缚头脑,不随主观臆想乱下判断,不因权威之言捆住手脚,敢想,敢干,敢于在科学上"掀翻天地重扶起"。这不是虚无主义者的怀疑一切,而是不执迷于一切权威的结论。在实现"四化"的进军途中,身为科学技术大军的战士,都要敢于"疑",善于"疑"。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A科学研究就是破"疑",破"疑"才有所发明。B"疑"是思之始,学之端。C见"疑"决不可"讳疑",而应当"解疑"D在实现"四化"的进军途中,身为科技大军的战士,都要敢于"疑",善于"疑"。2按议论文的引论、本论和结论,把文章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____

6、___自然段。第二部分:____________自然段。第三部分:_______自然段。3第二部分可以分为两层意思:第一层:_______自然段,用________两方面的事例论证了________。第二层:_______自然段,用________的著名比萨斜塔实验等事例论证了__________。4第②自然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有:()A举例论证 B道理论证 C比喻论证 D对比论证5文章第一句话中加引号的"疑"字,和文章最后一句话中加引号的"疑"字,意思一样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一样,都是"怀疑"的意思。B一样,都是"疑问"

7、的意思。C不一样,前者是"怀疑"的意思,作动词;后者是"疑问"的意思,作名词。D不一样,前者是"疑问"的意思,作名词;后者是"怀疑"的意思,作动词。6和下面例句中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对前人留下的"已知"成果,要善于学,也要敢于疑。A这个"疑",对于探索"万有引力"的牛顿曾有极大的启示。B宋朝思想家张载说得好:"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C见"疑"决不可"讳疑",而应当"解疑"。D母液底部,沉着一层深褐色的液体,具有刺鼻的臭味,利比息想当然,认为这是"氯化碘"。7用最后一段中加"·"的词语造一个句子。不是……而是…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我常常想:世界文明的发展,源远流长,错综万端。它是从古到今,全人类共同(dì)造的。各个国家和地区贡献也许有多有少,但是,谁也离不开其他地方人们的支援和帮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