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例中老年口腔黏膜白斑回顾分析

75例中老年口腔黏膜白斑回顾分析

ID:15105138

大小:2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1

75例中老年口腔黏膜白斑回顾分析_第1页
75例中老年口腔黏膜白斑回顾分析_第2页
75例中老年口腔黏膜白斑回顾分析_第3页
75例中老年口腔黏膜白斑回顾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75例中老年口腔黏膜白斑回顾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75例中老年口腔黏膜白斑回顾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对中老年口腔黏膜白斑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成因、诊断与治疗。方法对75例临床诊断为口腔黏膜白斑的中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多发,局部刺激因素的长期存在对白斑的发生和恶变有密切关系,颊部最常见,部分患者可恶变。结论中老年口腔黏膜白斑的发生与中老年的生理自身特点以及饮食、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部分患者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时,应行组织病理检查,证实恶变者,尽早手术。【关键词】中老年黏膜白斑口腔白斑病(OLK)是一种口腔科临床上较常见的疾病,表现为口腔粘膜上擦不掉的白色斑块,属于癌前病变,有

2、转变成口腔鳞癌的潜在可能,对于口腔白斑这个名词或术语的定义,多年来一直有所争议,甚至到目前为止尚未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见。1978年,WHO首次制定了较为明确的OLK定义,并在1983年又对该定义进行了修订。白斑的定义和诊断标准为:OLK是发生在口腔粘膜上的白色斑块,临床和组织病理学上不能诊断为其他疾病,不应包括上腭的烟草性过角化及其他局部刺激因素引起的单纯性过角化,同时指出该病属于癌前病变[1]。我国“两病”(口腔白斑与口腔扁平苔藓)防治研究协作组在1988年依据WHO的定义修改为:OLK是发生在口腔粘膜上的白色角化斑块,属于癌前病变,不包括吸烟等局部刺激因素去

3、除后可以消退的单纯性过角化。该定义明确了两点:①明确指出了OLK是一种癌前病变;②4明确排除了由局部理化因素刺激引起的一大类白色角化病。目前,大多数学者都认为OLK和口腔良性过角化病(OHK)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口腔粘膜白色损害。前者为癌前病变,有不同程度的上皮异常增生;后者为良性损害,有过角化,但无上皮异常增生,并有明确的致病因素,如吸烟等,去除病因后,损害可逆转。应将两者严格区分,以利于指导研究和临床工作,同时也缓解了多数白色角化病病人的精神负担,提高了人们对OLK的警惕性[2]。现就我院临床诊断为口腔粘膜白斑的75例中老年患者回顾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

4、1病例资料75例患者均为45岁以上中老年患者,男性62例,女性13例。所有病例均经同一名医生诊断治疗,均按时复诊,无失访。男性患者中吸烟史超过10年者58例,占93.5%,女性有吸烟史者6人,吸烟史均超10年,占46.15%,有牙缘尖锐、残根、龋洞、牙缺失(以固定或可摘义齿修复)等口腔疾患者72例,占96%,男性患者中饮酒史超10年者57例,占男性患者92%,其中37例行取材活检或切除活检,27例有轻度以上异常增生,重度异常增生或癌变11例。1.2诊断所有病例均按照WTO及我国两病协作组的有关白斑的诊断标准进行确诊,排除去除刺激因素后可逆转的口腔白色损害,如创

5、伤性白色损害、烟斑等口腔粘膜疾患,所有患者诊疗过程均超过3个月。41.3治疗(1)通过去除口腔内的尖锐牙尖、修补龋洞、拔除残根、修复缺失牙、更换不良修复体等措施以解除口腔内的不良机械刺激因素。(2)嘱戒烟、戒酒,注意口腔卫生,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3)大部分轻症患者采用维甲酸醇或5%5-氟尿嘧啶霜局部涂抹治疗,部分患者以依曲替酸局部应用。(4)经病理证实有异常增生者,均行扩大切除,有局部淋巴结转移的癌变白斑患者行病灶扩大切除+同侧颈淋巴清扫术。2疗效本组患者共75例,保守治疗者38例,随访2年,3例复发,复发率8%,手术治疗37例,局部均无复发,术后鳞状细

6、胞癌远处转移3例。3结论本次观察结果显示,OLK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多见,患者中男性占83.0%,女性占17.0%。男性的患病率高于女性,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4在口腔粘膜白斑的发病因素中局部刺激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次观察结果也显示,吸烟和饮酒的量及时间对于OLK的发病率具有很大的影响,OLK的患病率随着吸烟和饮酒量的增加而升高。从统计中还可看出,男性由于吸烟、饮酒者所占的比例较大,其OLK的患病率也高,因此可以推论,吸烟及饮酒是诱发OLK的重要因素。我院采用了预防、西药、中药和CO2激光疗法对OLK进行治疗。其中,预防治疗即采用去除口内刺激物及改变不良习惯加维

7、生素补充的方法。这一疗法主要适合于病情较轻的患者。我们对34例患者采用了此种疗法,总有效率达88.3%。维甲酸(RA)是体内维生素A的代谢中间产物,主要影响骨的生长和促进上皮细胞增生、分化、角质溶解等代谢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寻常痤疮、银屑病、鱼鳞病、扁平苔癣、毛发红糠疹、毛囊角化病、鳞状细胞癌及黑色素瘤等疾病,本院用维甲酸来治疗OLK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总有效率达92%。白斑属于癌前病变,早期发现细胞不典型增生,应早期切除,重度异常增生以上者还应同时作颈淋巴结清扫或预防性颈清。参考文献[1]郑际烈编著.口腔黏膜病诊断学.[2]口腔粘膜病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8、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