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 微波波导魔t元件的设计与仿真

实验三 微波波导魔t元件的设计与仿真

ID:15105211

大小:134.0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1

实验三 微波波导魔t元件的设计与仿真_第1页
实验三 微波波导魔t元件的设计与仿真_第2页
实验三 微波波导魔t元件的设计与仿真_第3页
实验三 微波波导魔t元件的设计与仿真_第4页
实验三 微波波导魔t元件的设计与仿真_第5页
资源描述:

《实验三 微波波导魔t元件的设计与仿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实验三微波波导魔T元件的设计与仿真一、实验目的1.设计一个微波波导魔T元件2.查看魔T的S参数并分析场分布图二、实验设备装有HFSS13.0软件的笔记本电脑一台三、实验原理在魔T中,当模微波信号从p1端口输入时,不能在端口p3内激发电磁场,即端口p3隔离,信号由端口p2和p4反相等分输出(E面T特性);当信号从端口p3输入时,不能在端口p1内激发电磁场,即端口p1隔离,信号由端口p2和p4同相等分输出(H面T特性)。四、实验内容设计一个微波波导魔T元件,其指标要求如下:工作频率为4GHz。此魔T元件设计仿真中采用波导结构实现。最终获得S参数曲线和场分布图的仿真结果。五、实验步骤1.建立新

2、工程了方便建立模型,在Tool>Options>HFSSOptions中讲DuplicateBoundarieswithgeometry复选框选中。2.将求解类型设置为激励求解类型:(1)在菜单栏中点击HFSS>SolutionType。(2)在弹出的SolutionType窗口中(a)选择DrivenModal。(b)点击OK按钮。3.设置模型单位(1)在菜单栏中点击3DModeler>Units。(2)在设置单位窗口中选择:mm。4.设置模型的默认材料在工具栏中设置模型的默认材料为真空(vacuum)。5.创建魔T(1)创建arm_1画一个长方体并命名为arm_1,其位置坐标为:X:

3、-25,Y:-10,Z:0;dX:50,dY:20,dZ:75。(2)设置激励端口(a)在菜单栏中点击Edit>Select>Faces,选择arm_1的最上面表面(b)在菜单栏中点击HFSS>Excitation>Assign>WavePort(c)WavePort:General窗口,将端口命名为p1,在宽边设置积分线,然后点击Next直到Finish结束。(3)创建arm_2借助arm_1的旋转来实现。选中arm_1,点击Edit>Duplicate>AroundAxis,设置:Axis:X,Angle:90(deg),Totalnumber:2。(4)创建arm_3和arm_4借

4、助arm_2的旋转来实现。点击Edit>Select>ByName,选择arm_2,点击Edit>Duplicate>AroundAxis,设置:Axis:Z,Angle:90(deg),Totalnumber:3。(5)组合模型选中所有物体,点击Modeler>Boolean>Unite。6.求解设置(1)设置求解频率(a)在菜单栏中点击HFSS>AnalysisSetup>AddSolutionSetup。(b)在求解设置窗口中作如下设置:SolutionFrequency:4GHz;MaximumNumbersofPasses:6;MaximumDeltaSperPass:0.02

5、;点击OK按钮。(2)设置扫频(a)在菜单栏中点击HFSS>AnalysisSetup>AddSweep。(b)选择Setup1,点击OK。(c)在扫频设置窗口中作如下设置:SweepType:Fast;FrequencySetupType:LinearCount;Start:3.4GHz;Stop:4GHz;Count:1001。(d)将SaveField复选框选中,点击OK按钮。7.保存工程在菜单栏中点击File>SaveAs,在弹出的窗口中将该工程的命名为shiyan3,并选择路径保存。8.求解该工程,点击HFSS>AnalyzeAll9.后处理操作(1)S参数(a)点击HFSS>

6、Result>CreateModalSolutionDataReport(b)选择RectanglePlot(c)在Trace窗口中设置:Solution:Setup1:Sweep1;Domain:Sweep;点击Y标签,选择:Category:Sparameter;Quantity:S(p1,p1)、S(p2,p1)、S(p3,p1)、S(p4,p1);Function:dB。(d)点击NewReport按钮完成。(2)S参数相位(a)点击HFSS>Result>CreateModalSolutionDataReport(b)选择RectanglePlot(c)在Trace窗口中设置:

7、Solution:Setup1:Sweep1;Domain:Sweep;点击Y标签,选择:Category:Sparameter;Quantity:S(p2,p1)、S(p4,p1);Function:cang_deg。(d)点击NewReport按钮完成。六、实验结果仿真图如下:魔T的S参数曲线如下:魔T的S参数相位曲线如下:由上图魔T的S参数曲线可知,S(p2,p1)和S(p4,p1)曲线基本重合,满足功率等分要求。在中心频率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