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设计的策略 包装设计的文化策略及定位

包装设计的策略 包装设计的文化策略及定位

ID:15105929

大小:35.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8-01

包装设计的策略 包装设计的文化策略及定位_第1页
包装设计的策略 包装设计的文化策略及定位_第2页
包装设计的策略 包装设计的文化策略及定位_第3页
包装设计的策略 包装设计的文化策略及定位_第4页
包装设计的策略 包装设计的文化策略及定位_第5页
资源描述:

《包装设计的策略 包装设计的文化策略及定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包装设计的策略包装设计的文化策略及定位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包装设计的文化策略及定位”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to.com的支持!设计部:项倩包装设计的文化策略及定位(1)、加强文化情调的设计文化情调是包装设计中最感性直观的要素,它总是体现于一定的形式,如色彩的选择,图形的设计,造型的独特,材料的运用,命名恰切,以及这些因素的有机融合,都是增强文化情调的重要因素.文化情调是文化在价值观、审美观、情感观等方面所表现出的总体倾向与基调。从根本上看,格调体现出的是导向。文化产品、文

2、艺作品等文化载体体现出的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雅与俗等格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判断、道德追求、审美情趣。特别在大众传媒日趋发达、传播渠道日益多样的时代背景下,格调的导向作用更加突出。16格调,反映文化的品味、境界,体现文化建设的趋势、走向。近年来,文化产品、文艺作品在数量倍增、质量提高的同时,也存在着格调不高甚至低俗的问题。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主流相比,这些问题虽然只是支流,但社会影响广泛、消极作用日显。格调问题关乎导向,影响长远,需引起高度重视格调体现价值导向。尽管文化的形态、

3、作用非常广泛,在最高层次上文化所体的是人们共同的理念、思想、规范、秩序。只有格调健康的文化,才能赋予人们正确的思想、远大的理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文化建设在多元多样中立主导、在交流交融中谋共识、在变化变动中一以贯之。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活动中推出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大型文献专题片《辉煌六十年》、电影《建国大业》、电视剧《解放》、“爱国歌曲大家唱”等作品、活动,格调高雅、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凝聚了党心民心,成为激励人们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而格调低俗的

4、文化产品、文艺作品所体现出的往往是落后的甚至是错误的价值导向。今年上半年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中,一位女嘉宾“宁愿在宝马车里哭泣,也不愿在自行车上微笑”的言论在社会上广为传播。这样的节目内容背离中华传统理念、传统美德,冲淡甚至放弃了人们对精神价值的追求。16格调体现道德导向。积极进步、具有时代精神、民族特点和社会担当的道德导向,是文化的生命线。优秀的文化产品、文艺作品总是形象地体现现实社会的要求与走向,以强大的、进步的道德力量影响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注重文化对人和社会的塑造

5、引领作用,“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等论断,都强调“文而化之”、“以文化人”。新中国成立以来,许多优秀文化产品、文艺作品都体现出鲜明的道德导向,一部电影、一篇小说、一支歌曲让人们在看了、听了之后,就知道爱什么、恨什么、崇尚追求什么。而时下的一些电影、电视剧中,这种道德导向淡化了,是非善恶的界限模糊了。一些商业大片除了靠场面的宏大、演员的亮丽吸引观众眼球之外,鲜有道德导向的内容、价值观念的引导。一些电视剧甚至将反常伦理现象作为剧情主要推动力,《我的丑娘》、《我的丑爹》等苦情戏放大苦情

6、的倾向,很容易造成社会道德伦理观念的偏差。16格调体现审美导向。文化的发展史,是一个不断从野到文、从粗到细、从低到高、从俗到雅、从源到流的历史发展与继承过程。在社会制度先进、群体活力勃发、思想观念活跃的时代背景下,文化产品、文艺作品应该靠其内在的思想活力与外在的精神张力引导大众的审美趣味。近年来,文化在空前繁荣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也出现了一味迎合低级趣味、满足刺激观众感官的媚俗倾向。从芙蓉姐姐、凤姐,再到犀利哥,“娱乐以丑为美”的风气颇有空间、市场,反映了社会转型期一些人浮躁

7、、无聊、猎奇的心态。作为文化产品、文艺作品的生产者和创造者,既要热情支持并大力满足人们正当的、健康向上的文化需求,又要勇于抵制病态的、充溢低级趣味的需求,特别是要克服因过分追求通俗走向低俗、媚俗,防止造成大众审美层次的普遍降低。格调问题涉及广泛,表现不同,体现在多个方面近年来,随着市场化、商品化、城市化对人们日常生活方式、精神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文化格调呈现出世俗化、大众化等特点。与之相适应,一些文化产品、文艺作品淡化了集体主义宏大叙事对价值导向的循守、对精神追求的执著,产生了思想虚脱和精神贫乏。从

8、文化项目到文化产品,从互联网到手机,从荧屏声频到出版物,媚俗、恶俗、低俗等格调问题屡禁不止,已经成为了文化建设的“毒瘤”。具体表现为:16一是功利化。片面地认识处理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与商品属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过分强调商品属性、经济效益,以经济利益为驱动力,过分强调舞台艺术和电影上座率、电视节目收视率、网络点击率、出版物发行量,寻找所谓“卖点”,淡化了科学、正确、积极、先进的价值导向与精神追求。文学艺术领域尽管“新锐”、“新写实”、“后现代”的口号层出不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