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肺气虚寒型鼻鼽

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肺气虚寒型鼻鼽

ID:15119243

大小:28.5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1

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肺气虚寒型鼻鼽_第1页
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肺气虚寒型鼻鼽_第2页
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肺气虚寒型鼻鼽_第3页
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肺气虚寒型鼻鼽_第4页
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肺气虚寒型鼻鼽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肺气虚寒型鼻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肺气虚寒型鼻鼽【关键词】鼻鼽;肺气虚寒;中医药疗法鼻鼽是指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为主要特征的鼻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变应性鼻炎。临床上中医辨证常分为肺气虚寒、脾气虚弱、肾阳不足、肺经伏热等证,其中尤以肺气虚寒为多。笔者采用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肺气虚寒型鼻鼽,并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总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选择肺气虚寒型鼻鼽患者80例,并符合中华耳鼻咽喉科学会1997年11月(海口)修订的“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2]。就诊时间为2006年8月-20

2、07年8月,年龄10~50岁,病程1~15年,均不合并鼻息肉、哮喘。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10~50岁,平均33.5岁;病程1~15年,平均5年。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11~50岁,平均34.5岁;病程1~14年,平均4.5年。  2治疗方法5  2.1治疗组采用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①中药汤剂:黄芪30g,石菖蒲、石榴皮、蝉蜕、白芷各15g,乌梅、地龙、麻黄(先煎)、白术、防风、辛夷(包)各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②用1%呋喃西林麻黄素生理盐水和双黄连注射液混

3、合液行鼻雾化吸入10min,每日1次(使用德国百瑞有限公司生产的压缩雾化吸入机)。③采用广东省汕头市医用设备厂生产的DL-CⅡ五官超短波电疗机理疗,辐射器对准患者迎香穴、上颌窦区,理疗15min,每日1次。④耳穴压豆,选穴:内鼻(在耳屏内侧面下1/2处,即耳屏4区)、外鼻(在耳屏外侧面中部,1、2区之间)、肺(在心、气管区周围处,即耳甲14区)、内分泌(在屏间切迹内耳甲腔的前下部,即耳甲18区)、肾上腺(在耳屏游离缘下部尖端即耳屏2区后缘处)、风溪(耳轮结节前,指区与腕区之间,即耳舟1、2区交界处)。将王不留行籽贴附在0.6cm×

4、0.6cm大小胶布中央,用镊子夹住胶布贴敷在选用的耳穴上,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每穴按压0.5~1min,每日更换1次,双耳交替,刺激强度视患者情况而定。  2.2对照组口服开瑞坦(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70410),每次10mg,每日1次;10~11岁儿童口服55mg,日1次。鼻腔喷内舒拿(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X20000258),每日每侧鼻孔2喷(50μg/喷);10~11岁儿童每日每侧鼻孔1喷。早晨喷入。  2.3疗程2组观察周期为14d,并于3个月后随访1次,分别统计疗效。  3

5、观察指标与方法根据症状、体征分级分别计分。①喷嚏:一次连续个数3~9个计1分,一次连续个数4~10个计2分,一次连续个数≥15个计3分。②流涕:每日擤鼻≤4次计1分,每日擤鼻5~9次计2分,每日擤鼻≥10次计3分。③鼻堵鼻痒:偶有间断计1分,介于两者之间蚁行感,但可忍受计2分,几乎全天用口呼吸蚁行感,鼻痒难忍计3分。④鼻甲肿胀:下鼻甲轻度肿胀,鼻中隔、中鼻甲尚可见计1分,下鼻甲与鼻中隔(或鼻腔底)之间尚有小缝隙计2分,下鼻甲与鼻腔底、鼻中隔紧靠,见不到中鼻甲,或中鼻甲黏膜息肉样变、息肉形成计3分。  4疗效标准按照“变应性鼻炎诊断

6、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2],根据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计分的总合按下列公式评定疗效:(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51%为显效,50%~21%为有效,≤20%为无效。5  5结果治疗14d后,治疗组显效18例(45.0%),有效17例(42.5%),无效5例(12.5%),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显效27例(67.5%),有效10例(25.0%),无效3例(7.5%),总有效率92.5%。经Ridit分析,2组比较,u=1.73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月后随访再次进行疗效评定,治疗组显效15例(

7、37.5%),有效17例(42.5%),无效8例(20.0%),总有效率80.0%;对照组显效11例(27.5%),有效12例(30%),无效17例(42.5%),总有效率57.5%,经Ridit分析,2组比较,u=1.30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6讨论  根据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本病不难诊断,关键在于辨证论治。中医学认为,“人之禀质有偏”,“亢阳本虚弱,更以冬月助其令,故病者喷嚏,鼻流清涕。”《内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5故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以扶正为主,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机体过敏状态达到治疗目的。中

8、医药治疗肺气虚寒鼻鼽虽然见效慢,但远期疗效比较好,效果稳定。方中玉屏风散(防风、黄芪、白术)益气固表止汗,用于表虚自汗,或表虚易感风邪者;辛夷、白芷祛风通窍,主治鼻渊,用于鼻塞、流浊涕不止、前额头痛;乌梅、蝉蜕、石菖蒲开窍宁神、润肤止痒、抗过敏;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