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肿块鉴别诊断

乳房肿块鉴别诊断

ID:15124863

大小:3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1

乳房肿块鉴别诊断_第1页
乳房肿块鉴别诊断_第2页
乳房肿块鉴别诊断_第3页
乳房肿块鉴别诊断_第4页
乳房肿块鉴别诊断_第5页
资源描述:

《乳房肿块鉴别诊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乳房肿块鉴别诊断【关键词】乳房肿块鉴别诊断乳房是一种动态器官,经常受内分泌激素的影响,在增生及复旧过程中,产生生理性或病理性肿块。生理性为多(83%),病理性以各种类型的小叶增生最常见(7.7%),其次为恶性肿瘤(5.8%),良性肿瘤(3%)以及炎症(0.8%)。  1生理性肿块  1.1先天性发育异常胎儿第六周腋窝至腹股沟线上(乳线)有6~8对乳腺始基,出生前除胸部一对外,其余均退化。否则,形成多余乳腺、乳房、乳头等,多见于正常乳房下内侧。  1.2初生儿乳房肿大婴儿受胎盘雌激素孕酮、催乳激素以及生长激素的影响,促使乳房生长和发育,并有乳头性溢液(即所谓“婴

2、儿乳腺炎”)。实际上是一种自身限制性疾病,一般出生后两周左右即自然消退,少数病例可发展为“真性炎症”。  1.3性早熟即“青春期症”7,出现于儿童。小儿的卵巢肿瘤(如粒层细胞瘤,黄体囊肿),第三脑室病变,肾上腺皮质肿瘤等,均可引起性早熟,较少见。另一种特发性性早熟,不伴有生殖系统和骨骼系统的早熟,原因不明,但较多见。  1.4乳房早期发育与性早熟不同,一侧乳房出现中心型肿块(2~3cm),质软,扁平,数月后对侧乳房亦同样发育。与性早熟一样,均不宜手术切除或活检。  1.5处女型乳房肥大多为一侧,偶有两侧,发生于青春期。与雌激素分泌过高有关,呈不可逆性肥大,大者

3、重达10kg左右。其病理变化主要是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的增生,必要时需整形。  1.6妊娠期乳房肿大妊娠期乳房过度肥大,多见于第二次妊娠期,笔者见一例妊娠2个月,双侧乳房肥大下垂至髂前部,很罕见。  1.7“奶块”和潴留性囊肿乳腺导管引流不畅或阻塞,或形成“奶块”或囊肿(哺乳期或断奶以后)。前者有疼痛和压痛并可诱发炎症,后者具有良性肿瘤征象。  1.8乳痛症也称单纯性小叶增生症。好发于30岁以后未婚、未生育或授乳较少、发育较差的小乳房。表现为疼痛或压痛,乳腺组织增厚,呈颗粒状,偶有乳头浆液性溢液,数年内症状或减轻或消失,闭经或妊娠也可自愈。7  1.9男性乳房发

4、育症好发于青春期或老年期。大多数是生理性的,病理性的常伴有原发病症群(如肝硬化症群,类无睾症群,男性假两性畸形等)。青春型多见于13~17岁,一侧乳房增大,偶有双侧对称性增大。肿块2~3cm,中心型。一般无症状,偶有疼痛和压痛,严重者呈女性样乳房。老年型多见于50~70岁,临床病理均与青春型相同,需与癌肿鉴别。一般6~12个月可自然消退。特发性男性乳房发育症与女性青春期乳房相似,病变与一般男性乳房发育不同,不是局限性结缔组织增生,而是完整的小叶增生,但不伴有生殖系统异常或病理变化。  2病理性肿块  病理性乳房肿块多数为良性病变,仅少数为恶性病变。  2.1炎

5、症  2.1.1急性乳腺炎好发于初产妇哺乳期的开始数周,通过损伤或沿导管逆行感染形成肿块。链球菌感染表现为广泛性蜂窝织炎(丹毒样改变),并伴有全身症状,适当处理,一般不形成脓肿。金黄色葡萄球菌多累及乳腺深层组织,易形成脓肿。急性期处理不当可形成慢性炎症。慢性炎症也可由结核引起,早期易和癌肿混淆,晚期形成寒性脓肿或多发性窦道,则易确诊,但结核可并发或诱发癌肿。血丝虫性乳房炎症性肿块也易与肿瘤相混淆,应予鉴别。7  2.1.2脂肪坏死固定、坚硬并有压痛的乳房肿块,发现后不再增大,应考虑脂肪坏死。早期可液化,呈囊性肿块,晚期纤维化,疤痕收缩,皮肤回缩,很似癌肿,须加

6、鉴别。50%病人有外伤史,少数悬垂型大乳房,由于长期压迫,也可发生脂肪坏死。X线软组织显示有细小钙化灶,活检可明确诊断,病理检查早期呈脂肪皂化,细胞模糊不清,不是真性坏死。如病变广泛,有慢性炎症反应,如异物巨细胞,淋巴细胞浸润,病变中心常有泡沫状巨噬细胞,病变周围出现纤维组织增生。  2.1.3导管扩张症病程有几个阶段,故有不同名称,如浆细胞性乳腺炎,粉刺样乳腺炎,慢性脓肿刺激性肿瘤等,其生物特质属良性病变,须与癌肿鉴别,因为也有皮肤回缩、粘连、水肿及腋窝淋巴结肿大。早期病理表现为导管系统急性炎症,起于乳晕下一级导管,伴有梗阻、扩张。导管内充满细胞碎屑、类脂,

7、导管内上皮萎缩,无增生反应。导管周围由于管内具有腐蚀性的类脂溢液,产生刺激性炎症反应。临床上不易发觉肿块,晚期乳头指向上方,拟为癌肿引起注意。多见于绝经前后妇女,有授乳困难史者。  2.2乳腺增生或结构不良症乳腺增生症是最常见的女性乳房肿块,多由外因而致内因变化引起,如环境、饮食污染、情绪不调等因素,使雌激素水平过高、黄体素相对过低,乳腺发生较多反应而形成。好发于“育龄妇女”7。多为双侧性,有多发结节、疼痛及压痛,腋窝淋巴结很少肿大。月经前疼痛加剧,偶呈不规则性疼痛,经后疼痛减轻。肿块界限不清,橡皮硬度。结节样病变多为小叶囊肿,病理改变多样化,如腺样小叶增生、

8、囊肿形成囊内乳突、大汗腺上皮化生、结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