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排龈法在金属烤瓷冠中的应用

二次排龈法在金属烤瓷冠中的应用

ID:15127190

大小:2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1

二次排龈法在金属烤瓷冠中的应用_第1页
二次排龈法在金属烤瓷冠中的应用_第2页
二次排龈法在金属烤瓷冠中的应用_第3页
二次排龈法在金属烤瓷冠中的应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二次排龈法在金属烤瓷冠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二次排龈法在金属烤瓷冠中的应用【关键词】金属烤瓷冠;龈沟;排龈线金属烤瓷冠(PFM)是一种最常用的牙体修复形式,既有足够的强度,又兼顾美学效果。然而,这种精密铸造技术需要临床医生将冠边缘清晰准确地展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采用正确的排龈技术,让龈缘收缩、龈沟暴露,使取得的印模更加准确、清晰,最终使冠修复体边缘符合生理条件、牙齿漂亮美观。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二次排龈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不仅使印模准确性提高,还可以减少牙周组织的损伤,帮助实现牙周组织健康。  1排龈线的选择  市场上可供选用的排龈线有多种类型,如编织排龈线、双股搓捻排龈线及添加了不同药剂的排龈线等。选用的基本要

2、求是排龈线应具备一致的韧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其更容易被放置于龈沟内且不易磨损。编织排龈线因具备更好的止血、扩张及干燥龈沟、易从出血块上取出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  2操作方法及效果  2.1二次排龈法的操作4先按常规完成牙体制备,只留下向龈下预备的部位,然后排龈,首先干燥,隔湿基牙。选用与龈沟宽度一致的排龈线,将排龈线起始段放置于预备基牙的近中或远中邻面,围绕预备的基牙按近中→舌侧→远中→唇侧→近中→远中的顺序,缠绕1圈或1.75圈。因为唇侧龈沟一般较浅,无需排太深,而在其他部位就需要排得较深一些,即用一根较长的排龈线包绕这颗牙齿1.75圈。一般3~5min为宜。接着完成龈下颈缘牙体的

3、预备(位置在排龈线的上部),使肩台位于龈下0.5~0.8mm,宽度0.7~1.0mm。牙体预备完成后、取模之前应再次排龈3~5min,取模。  排龈工具的使用:排龈应该用专用的钝圆形的排龈工具,放置排龈线时力量应轻,大约10g,排龈器的方向应与水平约呈45°角,排龈器尖端压紧排龈线沿牙齿壁慢慢下滑,推牙龈向侧方及根尖方向移动,避免损伤上皮组织附着龈与结合组织附着龈。如龈沟较深者,将到达邻面的排龈线继续缠绕预备的基牙排龈,排龈后,使排龈线与游离龈缘上端平齐、连续、清晰。对于高血压患者慎用蘸有肾上腺素的排龈线,因肾上腺素可使血压升高、心跳加快。  2.2注意事项①预备时避免车针对游离龈

4、内侧上皮的损伤和出血,以免边缘模糊不清,影响模型的准确性。②入排龈线前,用气水枪冲洗龈沟内的唾液和血液,以免湿的龈线难以安放。排龈工具应使用钝器械,安放的方向要一致,逆时针或顺时针。③4排龈线要选择恰当,排龈方向要正确,排龈力量要轻柔,避免暴力。因为牙龈非常脆弱,有些牙龈在损伤后将不会恢复,这样会给治疗带来得不偿失的后果。④取出龈线时要在湿润状态下,防止龈线与牙龈发生粘连而损伤牙龈,这也是导致修复后牙龈退缩的一个重要原因。⑤龈线一般放置时间15min左右,不能过长,牙多时就要加快排龈的速度。取出排龈线后,应立即制取印模。⑥龈沟过深,渗出液多影响取模,采用双层排龈的方法,取模前只取出

5、上层龈线,利用沟底部的排龈线继续干燥、隔湿,以获取干燥清洁的环境,取模后立刻取出下层龈线,以防发生不必要的龈损伤。⑦牙龈增生、龈沟深度超过2mm者,可采用高频电刀做龈切术,切除部分牙龈袋,使龈沟深度恢复正常。待局部牙龈恢复正常形态后,可使用排龈线排龈后取模。  2.3使用效果通过对二次排龈法和普通排龈法对比研究,发现二次排龈法模型边缘清晰程度明显提高,二次排龈法20颗单冠一次就位成功19颗(95%),普通排龈法15颗单冠一次就位成功12颗(80%)。  3讨论  健康的牙齿是由牙槽骨支持并通过牙周膜及上端的牙龈组织所构成的一个整体。从牙槽嵴项到牙龈边缘依次为附着龈、附着上皮及游离龈

6、,其中附着龈与附着上皮构成牙的生物宽度,其切端的游离龈并不直接与牙齿相连,其间有一浅沟——龈沟。国外统计数字表明,龈沟0.69mm、上皮组织附着龈0.97mm、结合组织附着龈1.07mm。沟深一般平均14mm,游离龈中存有少量弹性纤维组织,其作用是使牙龈保持一定位置,并防止其被拉长,但是健康的游离龈边缘可被移动,离开牙少许距离,并在外力去除后又反弹回原有位置,紧密地与牙冠部靠在一起。基于此生理特征,我们可以通过使用排龈线将其推开,以便顺利完成临床操作。  修复体边缘的放置,过去曾有许多争论,大多数学者认为应置于易被清洁的区域。因此,龈上边缘最符合生理要求。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龈上边缘

7、不易满足患者及修复条件的需要。诸如:前牙区烤瓷冠修复中,为了取得较好的美容效果,通常将冠边缘置于龈沟内;或当存在龈下龋坏及充填体,冠折至龈下,釉牙骨质界及根部敏感以及临床冠过短须颈部外形固位时,都须要改变边缘位置的设计,采用龈下边缘。  综上所述,二次排龈法的临床应用,为减少龈下牙体预备时对龈的创伤及出血提供了条件,保障了基牙预备后获取精确印模,满足了精密修复体的制作和前牙美观的需要。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