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①必修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地理①必修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ID:15158628

大小:99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1

地理①必修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_第1页
地理①必修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_第2页
地理①必修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_第3页
地理①必修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_第4页
地理①必修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理①必修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3.理解洪积扇、冲积、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聚落分布的影响。4.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能够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5.阅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能够分析分析冲积平原各部分的成因及地貌特点。二、过程与方法1.加强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运用、搜集、整理的能力。2.让学生学会运用地理信息,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

2、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1.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教学难点]1.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原理2.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原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幸曾目睹长江的风采呢?不过没关系,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长江沿岸的照片。(课件展示)同学们一定看到了同是长江,但各段的河流两岸的地貌却不一样,你们一定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吧?好

3、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三节的内容:河流地貌的发育。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河流地貌是自然界常见的地貌之一。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与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一)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和搬运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河流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对比照片流水对地表的侵蚀方向上有什么特点?(学生答略)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如图总结:1、河流侵蚀的类型及对河流的影响河流侵蚀概念(侵蚀方向)影响溯源侵蚀向河流源头方向侵蚀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

4、延伸下蚀垂直于地面的侵蚀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侧蚀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像横向发展2、河流不同发育期的特征发育时期集水面积横剖面发育初期的河谷小“V”字型发育成熟期河谷大槽形实际上河流的形成过程正是由于以上的侵蚀作用而形成。到底是如何经过一步步的形成河流呢?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下一个问题。3、河谷的演变实验探究工具:大玻璃渔缸、水、细沙、软水管、漏斗、长度和渔缸宽度相同的细木条。学生分组实验将一根细木条横放在鱼缸1/3处,在2/3的一侧渔缸底部铺满细沙子,另一根细木条垫在鱼缸下,使2/3的一端

5、高起,将软水管一端固定在鱼缸内壁,另一侧连接漏斗。实验开始,学生将水倒入漏斗,学生观察结论!现象1可以看到流水将细沙侵蚀。它的集水面积比较小,横剖面呈“V”字形。教师总结:在河谷的发育初期,河流落差大,流速快,能量集中,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使河谷不断加深和延长。这时的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成“V”型(图a)。“V”型河谷形成后,河流落差变小。这时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流在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使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图b)。经过漫长的过程,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面浅的

6、“U”型(图c)。现象2可以看到原来1/3处没有细沙的地方由于水流带来了细沙沙,(过度)这属于河流的堆积地貌(二)河流堆积地貌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在河流堆积地貌中,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一种堆积地貌类型,包括洪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三种类型。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称为洪积扇。洪积扇不断扩大而彼此相互联合,就

7、形成广阔的洪积平原。河流泛滥时,除河床外,谷底部分也被淹没,被淹没的河底滩地称为河漫滩。河流中下游的河漫滩宽度往往比河床大几倍到几十倍。山区河流受谷底岩岸约束,河漫滩不十分发育,宽度较小,河漫滩常限于河流凸岸。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最终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人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多个三角洲连在一起,便形成了广阔的三角洲平原。三种冲积平原的区别:类型位置成因特点洪积平原山前洪积扇不断扩

8、大坡度较大,较狭长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地区多个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宽广三角洲平原河口处若干个三角洲连在一起广阔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世界上一些主要河流的两岸,常常布满大大小小的城市;越往河流的中下游,城市也越密集。多数乡村的分布也与河流有关。河流的冲积平原为聚落的分布提供了多方面的有利条件:生产和生活用水、交通运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