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道中兴的清代书法

书道中兴的清代书法

ID:15165850

大小:3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1

书道中兴的清代书法_第1页
书道中兴的清代书法_第2页
书道中兴的清代书法_第3页
书道中兴的清代书法_第4页
书道中兴的清代书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书道中兴的清代书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书道中兴的清代书法.txt等余震的心情,就像初恋的少女等情人,既怕他不来,又怕他乱来。听说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回想起来,我竟然七手八脚地裸奔了二十多年!今天心情不好,我只有四句话想说,包括这句和前面的两句,我的话说完了!书道中兴的清代书法清代历二百六十余载,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书道中兴的一代。清代初年,统治阶级采取了一系列稳定政治,发展经济文化的措施,故书法得以弘扬。明末遗民有些出仕从清,有些遁迹山林创造出各有特色的书法作品。顺治喜临黄庭,遗教二经;康熙推崇董其昌书,书风一时尽崇董书,这一时期,惟

2、傅山和王铎能独标风格,另辟蹊径;乾隆时,尤重赵孟頫行楷书,空前宏伟的集帖《三希堂法帖》刻成,内府收藏的大量书迹珍品著录于《石渠宝笈》中,帖学至乾隆时期达到极盛,出现一批取法帖学的大家。至清中期,古代的吉书、贞石、碑版大量出土,兴起了金石学。嘉庆、道光时期,帖学已入穷途,当时的集大成者有刘墉,邓石如开创了碑学之宗,阮元和包世臣总结了书坛创作的经验和溃巾论。咸丰后至清末,碑学尤为昌盛。前后有康有为、伊秉绶、吴熙载、何绍基、杨沂孙、张裕钊、赵之谦、吴昌硕等大师成功地完成了变革创新,至此碑学书派迅速发展,

3、影响所及直至当代。纵观清代260余年,书法由继承、变革到创新,挽回了宋代以后江河日下的颓势,其成就可与汉唐并驾,各种字体都有一批造诣卓著的大家,可以说是书法的中兴时期。其代表人物有:傅山、石涛、朱耷、郑燮、金农、邓石如、伊秉绶、陈鸿寿、何绍基、吴熙载、赵之谦、吴昌硕、李瑞清、康有为、刘墉、王文治、王铎、包世臣。傅山(1607-1684):字青主,别字公它,山西阳曲人。他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医学家,兼工书画篆刻。他先学赵后学颜,其中对赵孟頫贬斥得很利害,甚至苛求。傅青主的书法传统功基甚厚。全祖望

4、《阳曲傅先生事略》云(傅山):“工书,自大小篆,隶以下,无不精,兼工画”。他的小楷《千文》直追钟王,朴实古拙。其实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艺术家,而且深通医道的名医和出色的思想家。更兼他“学问志节”为人所重,世人对他的书法也就倍加珍视了。其主要作品有:草书诗轴和草书七绝诗轴草书诗轴:草书。傅山的草书正是在王铎草书的基础上,加以发挥,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他在书法上有一段著名的论断:“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此件草书轴为其代表风格,现藏上海博物馆。《草书七绝书轴》:草书。为其代表作

5、,诗云:“右军大醉舞蒸豪,颠倒青蓠白锦袍。满眼师宜欺老辈,遥遥何处落鸿毛。”其流畅的用笔中仿佛有着某种生拙的气息,然而其用笔又在法度之中。缠绕游丝的强调,使字与字,笔划与笔划间的疏密空间对比格外鲜明。其间欹斜反正、相避揖让、纵敛开合等艺术手法,在傅山的手下运用得十分娴熟,仿佛均在不经意中,真率的情感、大起大落的章法,充分表现了他博大精深的胸怀。石涛(1641-约1718):清代书法家,本姓朱,名若极。籍贯广西。为僧后法名道济,字石涛,号苦瓜和尚。石涛以“搜尽奇峰大草稿”的精神,在山水画创新上成就很

6、大。著《石涛画语录》。他的书法,在行楷中参以隶法,有六朝造像记的笔意。隶书也写得“散朴有致,不检绳墨”。其主要作品是:石涛题画:石涛的行书取法苏东坡而更为瘦劲,笔墨淋漓,意境高古。他主张“笔墨当随时代”,反对拟古风气。朱耷(1622-1705):字雪个,号“八大山人”。明朝朱元璋之子朱权的后裔。明亡后,遭国毁家亡之难,削发为僧。朱耷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他的简笔写意花鸟画,以独特的面貌,开一代新风。他的书法亦与他的绘画风格相似,极为简练,到晚年喜用秃笔,一变锐利的笔势而变成浑圆朴茂的风格。近人研究八

7、大书法,追其师承渊源众说纷纭。或曰宗二王、宗董其昌、宗王宠等等,终如寻其书画师承,至今无一定论一样。其主要作品是:行书临河序册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江苏兴化人。字克柔,早年家贫,以书画维持生活。清代的扬州八怪中,要数郑板桥最为人熟知。他的书法早年师法苏东坡,黄庭坚。他的书法非常别致,能熔正、草、隶、篆于一炉,可以说是我国书法史上的一怪。板桥的怪是“恕不同人”的怪,不愿流于凡俗的怪,而不是不要传统的怪。他自己说过:“横涂竖抹,要自笔笔在法中。”又说:“必极工而后能写意。”他在书法上

8、非常强调自己的新意,他在《跋临兰亭序》中说:“板桥道人以中郎之体,运太傅之笔,为右军之书,而出己意。并无所谓蔡、钟、王者,岂复有兰亭画貌乎?”其作品欣有:行书扇面和行书论书轴。行书论书轴:清郑燮书。这篇作品集中体现了郑板侨的书法风格。这幅作品的内容也是一篇术法律论文,我们既可以欣赏他的书法艺术,又可以了解他的书法观点。此作品高104.4厘米,宽54.4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金农(1687-1764):原名司农,字寿门,号东心,浙江杭州人。居于扬州八怪之首。诗文书画金石皆精。他的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