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分析

78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分析

ID:15178712

大小:3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1

78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分析_第1页
78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分析_第2页
78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分析_第3页
78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分析_第4页
78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78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78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分析【摘要】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PA)临床分离株的耐药现状,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采用美国德灵公司MicroscanAutoscan-4鉴定仪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8株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前5位的耐药率分别为头孢曲松66.67%、头孢噻肟52.56%、氨曲南23.08%、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6.67%、头孢吡肟15.38%。其中5株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除对上述抗生素高度敏感,同时对复方新诺明、氨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舒巴坦、头孢呋辛均敏感。检出1株全耐药菌株。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氨

2、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脲基青霉素及其β-内酰胺酶抑制复合剂保持较低的耐药率。要加强对粘液型和多重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监测和研究,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关键词】假单胞菌,铜绿;微生物敏感性试验;抗药性,细菌  铜绿假单胞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一种可引起人类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条件致病菌。在一些慢性疾病和免疫功能低下以及侵入性治疗或严重创伤的患者中极易罹患该菌感染,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近年来,由于该菌在医院内感染中分离率居高、耐药性广泛、临床治疗困难,而成为医院感染和抗生素耐药的监测重点[1,2]。笔者通过对我院临床标本分离的78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现状的分析,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

3、素。7  1材料与方法  1.1菌株来源2005年1月~12月我院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出78株铜绿假单胞菌。78株非重复分离株铜绿假单胞菌中,下呼吸道标本67株,占85.90%,脓液分泌物标本8株,占10.26%,血液标本1株,占1.28%,尿液标本2株,占2.56%。  1.2试验方法所有菌株经常规分离培养后,用美国德灵公司DadeMicroscanAutoscan-4自动分析系统及配套试剂NC21鉴定/药敏复合板,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并根据2002年版NCCLS文件标准进行抗生素敏感性判断。20种抗生素分别为: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孢呋辛、头孢西丁、头孢泊肟、头孢他啶、头孢噻

4、肟、头孢曲松、头孢吡肟、亚胺培南、氨曲南、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舒巴坦、复方磺胺、环丙沙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标准质控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1.3统计方法药敏试验结果用WHONET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对NC21鉴定/药敏复合板上20种抗生素的监测结果7所有检测菌株对头孢唑啉、头孢噻吩、氨曲南、头孢西丁、头孢泊肟均耐药;对12种抗假单胞菌抗生素的药敏结果,见表1。  2.2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在78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有5株为粘液型。均来自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并感染的患者,并在多次送检标本中重复检出。这5

5、例菌株表现为对12种抗假单胞菌的抗生素高度敏感,同时对复方新诺明、氨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舒巴坦、头孢呋肟辛均敏感。  表178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2种抗生素的药敏结果(略)  2.3特殊菌株从1例痰标本中检出一株对上述试验中所有抗生素均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  3讨论  3.1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78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孢西丁、头孢泊肟等药物均耐药,与有关资料报道呈天然耐药一致[3]。7  对12种抗假单胞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头孢他啶12.82%、头孢噻肟52.56%、头孢曲松66.67%、头孢吡肟15.38%、亚胺培南5.13%、氨曲南23.08%、哌拉西林8.97%

6、、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6.67%、环丙沙星12.82%、庆大霉素10.26%、阿米卡星12.82%、妥布霉素7.69%。统计结果显示,本院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脲基青霉素及其β-内酰胺酶抑制复合剂保持较低的耐药率,但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高于国家细菌耐药监测研究组(BRSSG)2001年、2002年的统计结果[2,4]。三代头孢菌素中,头孢他啶的耐药率较低,但头孢曲松、头孢噻肟耐药率较高,特别是头孢噻肟中介率高达37.18%。氨曲南的耐药率也较高。  3.2耐药原因据有关研究报道[5,6]携带各种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广谱或超广谱β内酰胺酶如TEM、SHV及OXA

7、型酶、AmpC酶、金属β内酰胺酶等)和(或)外膜通道蛋白oprD2基因缺失是导致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重要原因。耐药株产生的β内酰胺酶以AmpC和(或)ESBLs为主,其AmpC基因和调控基因AmpR、AmpD及AmpE与标准菌株染色体介导的AmpC酶基因及氨基酸序列具有95.2%~99.5%同源性。由于AmpC酶是一类可被β-内酰胺类抗生素诱导的头孢菌素酶,因此,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氨曲南的高耐药率,除细菌本身的生物学特征外,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