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景山对穴临床应用经验举隅

吕景山对穴临床应用经验举隅

ID:15183099

大小:2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1

吕景山对穴临床应用经验举隅_第1页
吕景山对穴临床应用经验举隅_第2页
吕景山对穴临床应用经验举隅_第3页
吕景山对穴临床应用经验举隅_第4页
吕景山对穴临床应用经验举隅_第5页
资源描述:

《吕景山对穴临床应用经验举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吕景山对穴临床应用经验举隅【关键词】和解少阳滋阴降火吕景山教授师承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先生及祝湛予、程莘农、杨甲三教授。吕老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精研“药对”、创用“穴对”和“同步行针法”,对糖尿病、胃肠病、妇科疾病、过敏性病症等疑难杂症颇有研究。著有《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针灸对穴临床经验集》、《施今墨对药》等。吕老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西省中医管理局高级顾问。吾侪在继承吕老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将临床上常用的“穴对”举隅如下,以供同道参考。1临床常用穴对举隅1.1支沟、阳陵泉,和解少阳6支沟,为少阳三焦经腧

2、穴,有调理脏腑、通关开窍、活络散脉、行气止痛、清利三焦、通调腑气、降逆泄火之功;阳陵泉,又名筋会,为足少阳胆经脉气所入,属合土穴,有和解少阳、疏肝泄胆、清泻湿热、祛除风邪、舒筋活络、缓急止痛之效。支沟以清利三焦之气为主,阳陵泉以疏调肝胆为要,二穴伍用,一上一下,同经相应,同气相求,疏散郁结、和解少阳之力增强。用于治疗少阳病、胆囊炎、慢性肝炎症见胁肋疼痛者,肋间神经痛,习惯性便秘,妇女妊娠大便秘结,妇人经期乳房胀满,经行不畅等。笔者以此对穴曾治一位男性患者,患者表现为头晕、目眩,系由感受风寒未能及时治疗所引起,脉症合参,属少阳证。取支沟、阳陵泉,针刺先后行针、守气、调气20min,患者全身顿

3、感轻快,起针之后,嘱其休息,不必服药。翌日,诸恙悉除。1.2鱼际、太溪,滋阴降火鱼际,为手太阴肺经荥穴,乃本经脉气所溜,为荥火穴,具有宣肺止咳、清热泻火、清利咽喉、消肿止痛、和胃降浊之功;太溪,又名吕细,为足少阴肾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注,为输土穴、原穴,具有滋肾阴、退虚热、壮元阳、利三焦、补命火、理脑宫、补肝肾、强腰膝之效。鱼际穴功用突出一个“清”字,太溪穴功用侧重一个“补”字,鱼际以泻火为主,太溪以滋阴为要。二穴伍用,一肺一肾,一补一泻,子母相生,滋阴润燥,清热退烧,止咳止血之功益彰。用于治疗虚劳,肺燥,咽喉肿痛证属阴虚火旺者。盖虚劳一证,多由脾肾两亏,阴液枯涸,不能上滋心肺,以致火炎肺

4、痿,遂成虚损症。施治大法,宜仿喻嘉言清燥救沛汤之意立法,清热以减弱肺金之势,滋阴液以润腑燥。曾治一位男性患者,咽干舌燥,咽喉疼痛,时轻时重,已2年之久,舌红少苔,脉细数,取鱼际(泻法),太溪(补法),连针10次,肿消痛止。1.3中脘、足三里,补中益气6中脘为任脉经穴,腑之会穴,胃之募穴,有调升降、和胃气、化湿滞、理中焦、消胀满之功;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入,既是合土穴,又是下合穴,有调理肠胃、理气消胀、行气止痛、健脾和胃、消积导滞、利水消肿、化痰止咳、降气平喘、调和气血、和胃安眠、强壮健身之力。中脘穴居于胃腑之上,为病所取穴;足三里为本经循经远道配穴。中脘以升清为主,足三里以

5、降浊为要。二穴伍用,一上一下,一近一远,一升一降,相互促进,相互为用,健脾胃、促运化,理气机、和气血,消胀除满止痛之功益彰。中脘、足三里伍用,出自《杂病穴法歌》中“水肿水分与复溜,胀满中脘三里揣。”和《行针指要歌》中“或针痰,先针中脘、三里间。”其伍用机理《内经》云:“阳明之上,燥气治之,燥者阳明之本也。”胃腑禀此燥气,故能消腐水谷,若燥气不足,则水谷内停矣;燥气太过,则又为中消、噎膈等症。二穴合用,专理胃腑,兼治腹中一切疾病。主取中脘,以其为六腑之会,胃之募穴也;辅以足三里,以应中脘而安胃也。审其症属脾胃虚寒,症见饮食不下,积聚胀痛,或停痰蓄饮者,则以补中脘而扶胃气,散寒邪也,泻足三里6

6、,意即引胃气下行,降浊导滞,协助中脘以利运行是也。若胃腑燥化太过,以致消谷善饥,口渴引饮,呕吐反胃者,中脘可酌用泻法。若夏秋之季,暑湿秽浊,扰乱中宫,以致清浊不分,阴阳逆乱,上吐下泻,腹中绞痛者,先宜三棱针点刺放血,以去其暑秽之气,然后补中脘,以升清阳之气,泻足三里以降浊逆之气。二穴相合,一升一降,升降和合,中气调畅,阴阳续接,斯疾除矣。笔者认为:临证之际,尚须随症化裁,若下焦虚寒者,宜加气海,针刺用补法,亦可重用灸法,以补虚散寒;若上焦郁热者,宜加束骨,以泻其热;若脏气虚惫者,宜加章门,以培补脏气之虚;若气滞胸闷不舒者,宜加膻中,针刺用泻法,以理气散结;若肠有积滞,肠鸣腹胀,大便不调者,

7、宜加天枢,以行气消胀,整肠化滞。另外,治胃下垂者,中脘先宜直刺,在得气的基础上,将针退至皮下,再向神阙方向沿皮透刺,若有收缩之感时,即可置针守气20min~30min,足三里穴针刺用补法。曾治一男性中年患者,患慢性泄泻达八年之久,大便稀薄,每日更衣4次~5次,伴有食欲不振,疲乏无力,腹痛不舒,腹部平软,舌淡,苔白,脉细弱(以右关、尺脉尤甚)。脉症合参,证属脾肾阳虚,运化无力,清气下陷之证。处方:中脘、足三里,针刺用补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