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咪酯诱导全麻经口插管的临床观察

依托咪酯诱导全麻经口插管的临床观察

ID:15199378

大小:3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01

依托咪酯诱导全麻经口插管的临床观察_第1页
依托咪酯诱导全麻经口插管的临床观察_第2页
依托咪酯诱导全麻经口插管的临床观察_第3页
依托咪酯诱导全麻经口插管的临床观察_第4页
依托咪酯诱导全麻经口插管的临床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依托咪酯诱导全麻经口插管的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依托咪酯诱导全麻经口插管的临床观察作者:王强马正良刘礼军鲍方桂勤芳【摘要】目的采用双频指数(BIS)和熵(Entropy)观察全麻中依托咪酯诱导时的镇静、催眠作用。方法选择未用术前用药、ASAⅠ~Ⅱ级腹部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静脉注射(>30s)依托咪酯0.2、0.3、0.4mg/kg,持续监测BIS和熵指数,当反应熵(RE)、状态熵(SE)、BIS为60、50、50时给予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3倍ED95)行气管插管。比较各组睫毛反射消失的时间,RE、SE、BIS为60、50、50的时间及可行插管的

2、时间。结果除3例患者外,其余患者在RE、SE、BIS减低到60、50、50时均可顺利进行气管插管且无不自主运动。0.2、0.3、0.4mg/kg组患者睫毛反射消失的时间为72s、65s和69s,差异无显著性(P>0.05);患者BIS降低到50的时间和到气管插管的时间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给予依托咪酯后,达到某一脑电效应的可预测性较差。脑电监测可能有助于更好地判断临床麻醉深度。【关键词】麻醉深度;全麻;依托咪酯;气管插管;BIS;熵指数 依托咪酯是一种咪唑衍生物,为非巴比妥类催眠药,适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3、患者的全麻诱导。临床诱导剂量0.2~0.4mg/kg,快速注射后108s意识消失。但由于其药动学的个体差异性,不同个体注射相同剂量产生的药物血浆浓度亦具有明显个体差异;再加之药效学的个体差异性,因此注射依托咪酯后其镇静催眠效应的预测性可能较差[1-3]。双频指数(BIS)和熵(Entropy)为脑电图衍生的变量,与全麻镇静及遗忘效应密切相关。因此,我们设计了这个前瞻性、双盲研究,采用目前常用的3个依托咪酯诱导剂量,评估给药后达到同样的临床效应(睫毛反射消失)和脑电效应(BIS和熵)是否具有可预测性,并且观察脑电参数监测是否有利

4、于减少气管插管后非自主性体动反应的发生。  1资料和方法  1.1病例选择30例ASAⅠ~Ⅱ级、不用术前药、拟在全身麻醉下行择期腹部手术患者。有下列情况者剔除:听力障碍;超过理想体重〔男性=(身高cm-80)×0.7,女性=(身高cm-70)×0.6〕120%以上或低于80%,长期或短期(研究前48h内)摄入镇静或镇痛药物者。入室后常规监测心电图、无创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所有患者均开放左肘静脉,研究开始前输注乳酸钠平衡盐溶液300~500ml。  1.2熵和BIS监测首先用酒精棉球擦拭患者前额和右颞部,待皮肤自然干燥后再用R

5、edPotTM皮肤试纸(3M公司,加拿大)擦拭以减少皮肤电阻。熵电极和BIS电极按厂商建议标准放置,轻压电极,将熵电极与Datex-OhmedaS/5TM(Datex-Ohmeda公司,Helsinki,芬兰)多功能监护仪熵模块连接,BIS电极与AspectA-2000监测仪(Aspect公司,美国)连接,同时监测反应熵(RE)、状态熵(SE)和BIS,BIS的计算时间窗设定为15s,当监护仪通过电极测试,能稳定测出、显示脑电参数,患者安静平卧5min后记录基础值,脑电参数以5s/个速度记录下载。麻醉诱导前吸氧排氮直到呼出气氧

6、含量>90%。8  1.3分组3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n=10),分别静脉注射依托咪酯(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070906)0.2、0.3、0.4mg/kg,注射时间均<30s;一位不知道依托咪酯用量的麻醉医师负责监测和记录RE、SE、BIS值并进行气管插管。当RE、SE、BIS值降低到60、50、50时应用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3倍ED95)进行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后使用芬太尼和七氟醚继续麻醉。插管前RE、SE、BIS值不能降低到60、50、50时可给以丙泊酚2mg/kg。当无法顺利进行气管插管或患

7、者发生麻醉浅的现象时(不自主运动、吞咽、咳嗽、出汗、流泪等)也应予以丙泊酚加深麻醉。  1.4观察指标记录从依托咪酯注射(T0)到睫毛反射消失的时间(T1),到RE、SE、BIS降低到60、50、50的时间(T2),到气管插管的时间(T3)。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也需记录。术后第1天询问患者是否有术中知晓及记忆。  1.5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AS9.13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中位数表示(非正态分布),组间比较采用K-W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组间T0、T1、T2、T3的MA

8、P、HR,气管插管后30s的RE、SE、BIS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的时间间隔均分散在较广的范围内。依托咪酯0.2、0.4mg/kg组中有3例患者的睫毛反射消失的时间短于RE、SE、BIS值降低到60、50、50的时间,而依托咪酯0.38mg/kg组中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