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ID:15199765

大小:3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01

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_第1页
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_第2页
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_第3页
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_第4页
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_第5页
资源描述:

《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作者:宋建东,李停,李海东,石勇,吴恒【摘要】目的探讨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3年11月至2004年12月,应用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6例32个间盘,通过该方法降低间盘内压,使突出部分回缩,缓解压迫,达到了治疗的目的。结果随访6个月,术后患者VAS评分显著下降,SF36评分显著增高,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操作简单、安全、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能迅速缓解症状,短期疗效显著,但长期疗效尚不肯定。【关键词】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腰椎间盘突出症  

2、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作为一种脊柱微创技术,在治疗腰腿痛方面有其独特之处。我院自2003年11月至2004年12月,应用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共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6例32个间盘,取得了较为满意的近期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8  本组共26例,其中男9例,女17例;年龄28~51岁,平均37岁。主要表现为腰痛及下肢痛,部分患者同时伴有下肢麻木和(或)感觉异常。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腰椎动力位(正侧位及过伸过屈位)X线摄片、CT扫描或MRI检查。检查显示L3~4突出4例,L4~5突出19例,L5~S1突出9例。  参照文献[1]病例的纳入标准为,a)腰腿痛程度大于背痛;

3、b)影像学检查提示为突出型;c)保守治疗6周以上无好转;d)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阳性;e)受累椎间盘高度大于邻近椎间盘高度的75%。排除标准为,a)受累椎间盘高度小于邻近椎间盘高度的25%;b)髓核完全破坏;c)影像学检查提示为脱垂游离型;d)脊柱骨折、肿瘤、感染;e)中到重度椎管狭窄。  2手术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采用1%利多卡因5mL局部浸润麻醉。在C臂X线机监视和引导下于患侧距棘突连线旁8~10cm处,将脊柱专用穿刺针与椎间隙平行并与矢状面成40°~60°穿刺,针尖置放在病变椎间盘中央。然后,将直径为0.8mm的双极射频汽化棒与Arthro8Care2000组织汽化

4、仪相连接,将汽化棒沿套管针置入椎间盘内,射频消融能量定位为2档(125Vrms)。在椎间盘内按0、2、4、6、8、10等方向缓慢来回移动汽化棒,对髓核进行汽化和凝固各2min,并用汽化棒在椎间盘内探测髓核腔内压力。当感觉空虚无弹性时,说明椎间盘内已减压充分。退出汽化棒,沿套管向椎间盘内注入庆大霉素1~2mL,拔出穿刺针,妥善包扎穿刺口。  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脱水药物2~4d,术后卧床2~3d,腰围保护下地,适当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3个月内避免弯腰承重及剧烈运动。  3结果  26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未发现有神经根损伤、穿刺口及椎间感染等并发症出现。  为评价手术效果,我

5、们应用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8scale,VAS)和SF36测量表对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情况进行评分。VAS通过压力疼痛刺激器对患者进行测定,使患者对可量化的机械性疼痛刺激进行疼痛程度表达,从而了解患者原发疼痛的程度[2]。SF36测量表是目前被普遍认可的生命质量测量表,从8个健康领域评估个人健康状况,最后总分在0~100分之间。评分越高,说明健康状况越好,现已被广泛应用于评估腰背痛、坐骨神经痛等患者的生命质量[3~4]。将术前、术后评分输入计算机,运用SPSS10.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术前患者VAS评分平均为7.1分,术后6个月为3.1分,

6、两者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术前SF36评分平均为35.8分,术后6个月为51.4分,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4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其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及开放手术,切开髓核摘除术仅适用于非手术治疗无效或突出较严重、伴有神经根症状的患者;而突出程度较轻的患者往往不选择切开手术治疗[5]。在过去的30年里,出现了各种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方法,显著提高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效果。这些方法的原理大都是通过各种技术切除或缩小髓核,从而缓解由此引起的疼痛,包括椎间盘镜髓核切除术、经皮穿刺髓核切除术、髓核化学溶解术等[6

7、~8]。  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同样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微创方法,于2000年7月被FDA批准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它利用冷融切的低温(约40℃)气化技术去除部分髓核组织,完成椎间盘内髓核组织重塑,并利用加温(约70℃8)技术使髓核内的胶原纤维气化、收缩和固化,使椎间盘总体积缩小,从而使椎间盘内压降低,以达到治疗目的。其特点是可去除部分病变组织而不引起周围正常组织的不可逆损伤(出血、坏死等)。与经皮穿刺切吸等手术相比,该方法穿刺孔小(约1.5mm),穿刺通道基本无渗血,创伤轻微,术后可即刻下地行走[9]。  我们应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