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辐射对雄性生殖系统损伤的研究进展

微波辐射对雄性生殖系统损伤的研究进展

ID:15232992

大小:44.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8-02

微波辐射对雄性生殖系统损伤的研究进展_第1页
微波辐射对雄性生殖系统损伤的研究进展_第2页
微波辐射对雄性生殖系统损伤的研究进展_第3页
微波辐射对雄性生殖系统损伤的研究进展_第4页
微波辐射对雄性生殖系统损伤的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波辐射对雄性生殖系统损伤的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微波辐射对雄性生殖系统损伤的研究进展【关键词】微波;辐射;雄性生殖系统;损伤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微波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军事、通讯信息、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医疗和科学研究等领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诸多方便和益处。微波治疗仪器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正成为研究的焦点和热点。微波指频率为300MHz~300GHz,相应波长为1m~1 mm范围内的电磁波,目前,移动电话电磁辐射的发射频率大多为800~1800MHz,属微波波段。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人们发现微波辐射对生物体存在一定的致伤效应,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成为医学领域

2、的重大研究课题。微波辐射对生殖系统的影响也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就微波辐射对生殖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暴露于微波幅射场影响不育的危险性探讨  早在20世纪40年代,人们就开始注意到微波辐射对生殖系统存在损伤作用,但是没有引起广泛的关注。之后,国内外学者在此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与研究,发现了不同频率、辐射强度的微波辐射都可会对生殖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Chia15SE等[1]对1所不孕不育治疗中心招募的218名不明原因不育男性患者进行调查显示,职业暴露于微波辐射场是男性不育的一个非常重要危险因子之一。阎素文等[2]采用面对

3、面问卷调查方式对已婚的424名雷达作业人员(实验组)、204名对照组人员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发现,实验组性功能减退发生率为23.18%,对照组为14.17%,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婚后半年、1年的自然受孕率分别为13.18%、39.18%,对照组分别为31.13%、49.16%。婚后2年、3年后的自然受孕率,实验组为30.4%、12.5%,对照组为10.9%、6.1%,组间差异显著(P<0.001)。两组人员生殖结局及子代性别比例未见异常。表明长期低强度微波辐射,屏蔽保护较差的对男性雷达作业人员性功能有不良影响,并

4、且会导致女性自然受孕时间滞后,但对妊娠结局及子代健康无明显影响。王桂珍等[3]对368名接触微波作业男工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性欲减退的发生率随作业工龄的增长而升高,存在明显的时间-反应正比关系,性功能异常率(包括性欲减退、阳痿、早泄等)随着暴露时间延长而相应升高。匈牙利学者对231名男性进行了l3个月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经常携带和使用手机的男性,手机释放出的辐射会使男士们的精子数目减少30%,极大减少了受孕的概率。也有调查发现,微波辐射并未对生殖系统产生影响,其原因可能与暴露的功率较低,时间较短有关系。AgarwalA等[4]对美国俄

5、亥俄州克里夫兰市生殖研究中心门诊的300名不孕男子调查分析表明,使用手机会导致男性精子数目和精液质量的下降,精子运动、活力和形态也较差。减少精子参数依赖于每天接触手机时间的长短和独立的最初精液质量。Erogul15O[5]对27名男子进行调查显示:手机辐射影响人类精子活力,长期使用或接触手机可能会导致男性性行为或雄性生殖细胞的结构变化。这些影响可以影响到以后的生活中,他们表示还会对此进行更加认真、充分的调查。微波辐射的致伤机制与损伤效应  升温过高则可以损伤其结构,阻抑生化反应过程,甚至发生热凝固。概言之,微波的热效应机制主要在于温度升高

6、后加热了机体组织结构中“生物水”的结果[6]。①温度升高改变了组织细胞膜的结构。升温使组织细胞膜中的蛋白质分子和类脂分子等的组成和排列发生相应的变化,并使细胞膜离子(K、Na、cl等)的通透性增加;②温度升高影响到组织血液循环;温度升高超过机体可耐受的阈值,可致病理性充血、出血、水肿以及血栓的形成;③温度升高影响细胞的分裂和增殖。升温过高可造成细胞分裂停滞和间期死亡(包括凋亡和坏死);④温度升高影响亲水蛋白质分子和DNA的构象或状态及其生化反应过程。微波的非热效应是电磁辐射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中最关注的热点之一。非热效应的变化主要发生在细胞和

7、分子水平上,进而影响其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基因、细胞因子、信号转导通路等发生改变,并引起相应的组织器官和整体的损伤效应。关于非热效应对机体的作用机理,学者们提出了几种比较有信服力的理论和假说[7]:①跨膜离子回旋谐振理论;②离子对膜的穿透理论;③15生物系统的相干电振动理论;④射频能量的谐振效应理论;⑤自由基效应机制等。实验发现,电磁辐射的生物效应具有“频率窗”、“功率(振幅)窗”和“作用时间窗”等特点[8]。机体组织细胞对电磁波的应答具有“窗效应”特异性,即具有频率特异性(“频率窗”)和功率特异性(“功率窗”,也称为“振幅窗”)

8、,前者指生物效应(即生物应答反应),对一定频率的电磁波最敏感、最明显,后者指对一定功率(强度)的电磁波最敏感、最明显[6]。但迄今,关于电磁辐射的非热效应机理及对人体的损失途径,研究虽然取得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