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报警远程监控系统项目设计方案

消防报警远程监控系统项目设计方案

ID:1523455

大小:4.60 MB

页数:30页

时间:2017-11-12

消防报警远程监控系统项目设计方案_第1页
消防报警远程监控系统项目设计方案_第2页
消防报警远程监控系统项目设计方案_第3页
消防报警远程监控系统项目设计方案_第4页
消防报警远程监控系统项目设计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消防报警远程监控系统项目设计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消防报警远程监控系统项目设计方案第一章系统概述1.1前言火灾作为现代城市的主要灾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消防报警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融合这两门学科的城市和各类区域的消防智能化自动报警网络的建设因而倍受瞩目。消防自动报警远程监控系统主要面向于城市、各类区域和行业内部的消防管理部门。通过消防自动报警远程监控系统可以帮助建设单位了解联网单位消防报警设备的开通情况、运行情况,对于不按规定安装、使用和维护消防自动报警设备的单位,及时要求其作出相应整改。可以帮助建设单位实时了解联网单位消防值班人员的在岗情

2、况,杜绝因各种因素造成的人员脱岗现象。可以帮助单位进行上述各类数据的统计并编制报表。辅助联网单位消防控制室的值班人员及时、准确地确认和上报火警,最大限度提早报警时间、缩短报警过程,争取宝贵时间迅速出警灭火。消防自动报警远程监控系统的自动接警功能并不是对值班人员通过人工119报警的取代,而是辅助完成对火警的上报工作,并使之更加规范、可靠。城市的自动接警中心可将确认后的火警信息通过专用设备传到城市119指挥中心。各地消防管理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和如何使用自动接警功能。1.2需求分析30随着业务的迅速发展,对保障

3、建筑消防安全越来越重要,消防设备暂未进行集中联网监控,消防系统采取分散管理的方式,安全性难以得到保障。1.3建设目标对现有消防报警设备进行集中联网,在不更换设备的前提下,通过各厂商提供的通讯接口和协议以及增加相应的采集模块、协议转换模块实现系统集成。安全设施集中联网监控系统是运用现代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图像处理、智能测控等先进技术,利用先进的通信网络对分布于本区域或者远程区域的机房和工作区进行实时相互式监控,以实现图像监控、智能门禁、环境监控、烟雾探测、防盗报警、故障告警、紧急时事件处理、记录并处理相关数据,从

4、而实现对在一个区域或不同区域里的各个及工作区域进行集中监控。安全设施集中监控系统是一个综合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新型传感技术等构成的计算机网络,其监控对象是机房内动力设备、消防设备、机房环境监测和图像采集等。安全设施集中监控系统的建设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加强维护支持手段的建设,保障通信设备稳定运行和机房安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网络维护水平。1.4指导思想消防联网工程的设计和建设要秉承先进、实用、灵活、稳定、高效、易于建设和扩展升级、并最终能够大范围推广应用的设计指导思想。使整个消防自动

5、报警系统的建设与其他单位相比较具有更加先进、实用的功能,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思路,系统建设比较灵活、并可根据实际需要和资金情况、分步骤来建设和完善整个系统,这样一来系统的建设可实现自由组合、配置。1.5设计目标30根据本公司在消防自动报警及消防联网系统建设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并结合给出的详细、严谨的需求分析和设计标准制定,本设计方案将达到如下的总体目标:l整个系统将建设成为联网的综合消防网络监控系统,系统按地理位置和功能逻辑结构按前端的火灾报警控制器层和接口层、传输网络层、监控管理层及外部接口五个层联网结构划分。l

6、接口层主要由具有联网功能的数据通讯转换模块,与火灾报警控制器层的不同厂家的火灾报警控制器连接。系统能够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独立的实现远程控制火灾报警联网监控功能,数据通讯转换器具有长时间、持续、稳定、高效、可靠的运行性能。l系统传输网络采用目前电信局已有的光纤传输网络。l监控层的构成是根据现状我们划分,中心功能强大,中心采用的所有硬件系统均采用高性能产品,软件系统功能要足够强大和实用,能够利用计算机、大屏幕实现软件监控,地图分布管理、报警点标识等功能。l系统功能易于扩充,系统容量容易扩展,最大限度满足用户对系统功能的

7、要求和容量扩展的要求。系统前端的数据通讯转换模块具有连接其他报警监控系统的接口和容量。监控中心对前端的监控数量要留有足够的扩展容量,系统扩展时比较容易和方面。1.6设计原则系统设计必须按照先进、可靠、长远发展的要求进行,以适应当今数字化、网络化、系统化、多维化发展的需要。监控中心的各分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按照现有条件分期、分步实施。充分考虑多种设备、系统的连接。网络设计要考虑到进一步与其他各系统的网络连接,实现多系统整合。系统应具备相当的网络设备容量及处理能力,软、硬件预留接口,使系统具有充分的

8、可扩充性。为此,系统设计、建设必须遵循以下原则进行:1.6.1系统性原则系统的建设,必须从系统的角度考虑,综合分析各要素之间相互的关系,建立一个广泛的系统和结构。301.6.2标准性原则系统的设计、建设,必须坚持遵循国家、行业、企业相关的消防、建筑、防盗、电源、报警、通信等产品、系统的设计标准、规范。1.6.3先进性和实用性原则系统设计必须采用成熟的先进技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