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对安徽省地区收入增长差异影响的实证分析

教育对安徽省地区收入增长差异影响的实证分析

ID:15260503

大小:2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2

教育对安徽省地区收入增长差异影响的实证分析_第1页
教育对安徽省地区收入增长差异影响的实证分析_第2页
教育对安徽省地区收入增长差异影响的实证分析_第3页
教育对安徽省地区收入增长差异影响的实证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育对安徽省地区收入增长差异影响的实证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教育对安徽省地区收入增长差异影响的实证分析  【摘要】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投入的增加.有利于改善人力资本水平,从而提高居民收入,缩小地区差距。本文通过建立人均GDP与受过高中教育的人口的比重间的模型,实证表明,增加各地区的高中教育人口所占比重,尤其是欠发达地区,提高人口的素质,这对于提高人均收入,改善居民的收入,缩小地区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人力资本收入分配人均GDP教育投入  一、安徽省各市教育投资现状  (一)财政性教育投资额  1994年安徽省政府用于教育方面的财政支出额为21.07亿元,2009年安徽省政

2、府用于教育方面的财政支出额为323.79亿元,16年间增长了15.37倍,1994年安徽省GDP为1320.4亿元,2009年安徽省GDP为10052.9亿元,16年间增长了7.61倍,1994年安徽省GI/GDP的比重为1.60%,2009年安徽省GI/GDP的比重为3.22%,而美国、日本、英国三国的同类指标已分别达到了6.7%、5.4%、5.6%[2]。虽然从1994年至2009年以来,安徽省政府用于教育方面的财政支出额占安徽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在逐年增加,但远低于《教育法》明确规定的4%的目标(见表1)。  (二)安徽省各

3、市用于教育方面的财政支出  表2是安徽省各市用于教育方面的财政支出,安徽省17个地区中,人均教育经费支出排在前四名的是铜陵市、马鞍山市、合肥市和芜湖市,其人均教育经费分别为750.87元、697.38元、611.56元、589.01元;人均教育经费支出排在后四名的是亳州市、阜阳市、蚌埠市、滁州市,其人均教育经费分别为287.94元、297.81元、373.88元、376.28元,最高人均教育经费与最低人均教育经费相差竟达2.61倍,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生均教育经费在地区间的分配差异。  二、教育对安徽省地区收入增长差异影响的实证

4、分析  以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能改善收入分配状况,从而有利于增加居民的收入。接下来将从样本的分类、数据采集及指标选取、模型估计、结果分析四个方面来实证教育对安徽省地区收入增长差异的影响。  (一)样本的分类  在样本和数据的选取上,本文选择了安徽省的数据,并根据人均GDP的大小,将全省分为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即发达地区为合肥市、芜湖市、铜陵市、马鞍山市、淮南市、淮北市、黄山市,欠发达地区为安庆市、池州市、巢湖市、蚌埠市、滁州市、宣城市、阜阳市、宿州市、六安市、亳州市。  (二)数据采集及指标选取  不同层次学历受

5、教育人口,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受教育水平的高低。自安徽省逐渐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以来,小学的入学率和小学入初中的升学率,全省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的差异已经很小。而不同地区的大学生人数,由于存在跨省市招生,难以反映一个地区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因此,本文选择受过高中教育的人口的比重作为计量分析的教育指标,一方面由于高中是非义务教育阶段,另一方面基本不涉及跨省市招生,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能较好地反映一个地区的教育投入和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接下来,本文将通过相关性分析及计量回归统计检验进行具体的实证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引人“滞后变量”,

6、即某年高中教育的人口的比重(%),对应三年后的人均GDP(万元)。其一由于当年接受教育并不能当年形成劳动力对GDP产生贡献;其二是高中学制为三年,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一般至少三年后才能成为劳动力。所以在数据的选取上,受过高中教育的人口的比重(%)为1993~2006年的数据,人均GDP(万元)为1996~2009年的数据,具体的数据如下(见表3)。  (三)模型估计  设全省模型为Y1=c1+a1x1。  三、结果的分析  从以上的三个模型可知,其判定系数(R2)分别为0.9291、0.9013、0.8741,模型拟合优度均较高

7、;三个模型的t统计量值均通过了检验,即T检验亦显著,说明模型中的每个解释变量的单独影响都很显著;F值亦较大,模型对总体的近似程度较好,故模型通过了统计检验。  由系数估计值可知,安徽省受过高中教育的人口的比重(X)与人均GDP(Y)均为正相关,其关系分别为全省、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的受过高中教育的人口的比重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单位%)所带动的人均GDP增加(单位万元)的大小分别为2.4352、6.1744、1.3686。其结果说明了增加各地区的高中教育人口所占比重,尤其是欠发达地区,提高人口的素质,这对于提高人均收入,改善居民的收入

8、,缩小地区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边雅静,沈利生.人力资本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12).  [2]廖楚晖.政府教育支出效益的有限性分析及模型[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