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里红特点及鉴定方法。

釉里红特点及鉴定方法。

ID:15373144

大小:78.4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2

釉里红特点及鉴定方法。_第1页
釉里红特点及鉴定方法。_第2页
釉里红特点及鉴定方法。_第3页
釉里红特点及鉴定方法。_第4页
资源描述:

《釉里红特点及鉴定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所谓釉里红是指以铜红料在胎上绘画纹饰后,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气氛中烧成,使釉下呈现红色花纹的瓷器。釉里红对窑室中气氛要求严格,铜非得在还原焰气氛中才呈现红色。 釉里红由于烧成难度大,产量低,传世与出土的元代釉里红器数量不多。特别是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出土物更是屈指可数。国外仅见菲律宾出土了一批元代釉里红瓷器,国内则有北京丰台出土的釉里红玉春壶、保定窖藏的一对青花釉里红盖罐以及元大都和景德镇湖田窑址的少量残片。此外,江苏省吴县收藏有一件釉里红龙纹盖罐,罐身刻划纹饰三组,腹部釉里红为地,衬出白龙,红色艳丽,极为难得。

2、 釉里红烧制条件苛刻,对窑室气氛要求比青花严格,故成功率低。加上烧制时工艺技术掌握难度大,从元末和洪武烧制的釉里红器皿来看,红色多数不够纯正,呈色偏向灰褐,色鲜的极少。而直到永乐、宣德时才烧出呈色红艳如宝石的釉里红,但产品甚少。到了成化时由于工艺简便的釉上彩代替了釉里红,造成釉里红一度中断。洪武是明代釉里红烧制最兴盛时期,不仅数量多,而且多为大型器皿,其造型纹饰有元代遗风,颜色浅红浅灰,很少有纯正的。宣德朝的釉里红烧制极为成功,形成了鲜艳的宝石红色。因对铜红釉烧造技术掌握较好,所以纹饰浓淡自如。值得注意的是,宣德釉

3、里红瓷主要采用涂抹法,洪武朝盛行的那种细线描绘图案的釉里红器,并不多见。 元釉里红颜色大多呈灰色,很少有纯正的鲜红色,线条也常见晕散,没有浓淡不等的几个色阶。 明洪武是釉里红的极盛时期,洪武釉里红除个别鲜红外,大多呈色较淡,色泽趋灰或趋黑,红色晕散;洪武釉里红以线描为主要装饰方法。纹饰以花卉为主,有较多扁菊花纹是一大时代特征。明洪武釉里红瓷除玉壶春瓶、玉壶春执壶及口径在20厘米左右的大碗为釉底外,其他均为糙底,底部刷有一层釉浆,烧成后呈红色;另外,此时碗类细器底足已采用平削,底足平齐。 青花釉里红是历代的名贵品种,

4、在当今的拍卖市场上也时时拍出天价。如清康熙青花釉里红团花锯齿纹摇铃樽曾拍出1920.8万元高价,清雍正青花釉里红海水云龙纹天球瓶成交价为1624.5168万元。另有4件青花釉里红的价格高于1000万元。这些均为清三代的精品。元代青花釉里红也受追捧。如2009年一件青花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罐最终拍出590万元的高价,2008年一件青花釉里红瓷砚就以110万元成交。对于收藏者来说,历代名品自然非常诱人,但是还是要懂得收藏市场的“一分钱一分货”。收藏市场价格已经非常透明,好东西一定配高价,想要低价捡漏,最终就只能买到假东西。

5、“釉里红”产生于元代,属釉下彩,是以氧化铜为呈色剂在胎上彩绘,然后施釉,经高温烧制而成,有纯色“釉里红”和“青花釉里红”两种。它的诞生具有偶然性,是在宋代钧窑窑变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与其他瓷器比起来,“釉里红”瓷器的烧制难度极高,对工匠而言更是极大的挑战。由于铜红料甚为敏感,制作过程中无论是底釉成分、铜红料比例或焙烧温度,都必须达到最精确的水平,稍有偏差,便往往导致其不能达到预期的一抹艳红。因此,“釉里红”在创烧之初很不成功,轻易烧不成,色彩鲜艳的“釉里红”难得一见,颜色多为浅红、黑红、灰黑色。这也是元代釉里红瓷

6、器的鉴别要点。同时,元釉里红瓷器的白釉呈现白里泛青的颜色特点。  到了明代初期,洪武年间烧制的“釉里红”瓷器数量相对多了一些,但仍不够成功,颜色仍以浅红和黑红为主。到了永乐、宣德时期,“釉里红”的烧制工艺进一步成熟,人们能够相对熟练地掌握氧化铜呈色技术,“釉里红”的颜色终于呈现出艳丽的“红色”,但烧制数量仍然不是很多,图案相对简单,多见“三鱼”图案,不像元代、明初期时复杂的缠枝花卉等。由于“釉里红”瓷器在元代和明洪武时期极少落款,因此很难断言它是否专为宫廷而烧。由于“釉里红”的烧制难度终归很大,加上原料又相对减少,

7、明成化以后,“釉里红”的烧制技术开始出现滑坡,自此,明代“釉里红”一蹶不振。  就在所有人都认为这种彩瓷即将“悲伤”落幕时,清康熙年间又有人意外地成功烧制出“釉里红”。康雍两朝的“釉里红”不但颜色艳丽,而且图案、题材明显增多,花卉、花鸟等均有呈现。乾隆时期的“釉里红”颜色整体偏暗,以黑红为主,较洪武时期的“黑”要少一些。李先生说,这并不代表它烧制不成功,而是这一阶段的特点和特征。乾隆以后,“釉里红”数量越来越少。到了清晚期时,“釉里红”的颜色越来越“灰暗”,这似乎预示了它的“生命”即将走到终点。但是,相较于元代和明

8、代而言,清代的“釉里红”从器型、图案上都多起来。  有理红:数百年难觅芳踪  据介绍,这只拍出天价的明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的传承极为传奇。该瓶曾为一对苏格兰夫妇所藏,起初他们以为它只是件普通的中国瓷器,便将其作为灯座,直至他们参观博物馆时,看到一件类似瓷器后才交给佳士得专家进行鉴定及估价,由此确认了它是一件珍罕的明釉里红瓷器。1984年,伦敦佳士得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