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2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ID:15375320

大小:1.21 MB

页数:28页

时间:2018-08-03

2012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2012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2012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2012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2012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2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2山东公务员言语理解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1.「答案」D.中公解析:先看第一空,“流露”多与感情相搭配,用在此处不合语境,排除A.由“这是……更是……”可知,第二空要填入词语的含义应与“胸怀”成递进关系,“理解”、“宽容”与“胸怀”语义重复,不体现递进关系,因此选“自信”更为贴切,且更能与文后的“狭隘虚弱”相呼应。故本题选D.   2.「答案」B.中公解析:此题可用对应分析法来解答。观察选项中,能与“亮丽”、“线条”、“花间人的恬淡自在”、“清唱”相呼应的词语分别为“色”、“形”、“意”、“音”。故本题选B.   3.「

2、答案」C.中公解析:由句意可知,只有洞悉真理的人才能传授真理,由此可排除“敬畏”;而“通晓”多与语言相搭配。故排除A、C.“高谈阔论”多含贬义,用在此处不合语境,排除D.各抒己见,指每个人充分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与大学的氛围相符。故本题选B.   4.「答案」B.中公解析:设想,指设计与想象,考虑与着想;突出目的性。第一空并不包含某种目的,故排除D.期望,是指人们对每样东西提前勾画出的一种标准。此处,人们并没有对语言的作用划定某种标准,故排除A.争端:引起争执的事端。多指矛盾较大的冲突。与前面的“日常生活”相对应,用“摩擦

3、”更恰当。因此本题选B.   5.「答案」B.中公解析:由句意可知,第二句是对第一句的例证解说。“技术革命”与“以微博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相呼应,“社会发展的      ”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变化”相对应。与“变化”呼应的词语只能是“变革”。因此本题选B.   6.「答案」A.中公解析:依照,按照、根据。融汇,融合。第一空处意为,借助透视这种手段来表现三维空间,强调的是“借”,“依照”、“融汇”均不合句意,排除C、D.附属,指依附归属。呈现,指展现、显现。由句意可知,第二空处强调的是浮雕的依附、归属性。故本题选A. 

4、  7.「答案」C.   8.「答案」C.中公解析:第一空是对前句中“一些地方的地下水越来越少”的概括,“枯竭”填入句中程度过重,排除B.第三空应填入相关部门对科学家发现的态度,“批评”、“反对”程度过重,学术问题上的争议用“质疑”贴切。本题答案为C.   9.「答案」A.中公解析:第二空中,“开拓”与“范围”、“题材”不搭配,排除B、D项。第一空中,靠了解国外的文化动态,中国文化并不能走向国际社会,而根据市场供求定律,要走向国际,中国文化应立足于国际市场需求。故本题答案为A.   10.「答案」A.中公解析:由“春分,昼

5、夜平分,春色与茶色平分”、“春分时节……沏上一杯春分茶”、“尽在这春分茶中”可知,文段主要围绕“春分茶”展开,据此排除脱离这一论述对象的B、C项。D项“采香茶”只涉及采茶这一环节,表述过于片面,不能概括全文,排除。本题答案为A.   11.「答案」A.   12.「答案」C.   13.「答案」C.中公解析:分析文段可知,“煎饼人”的定义包含两层意思:一,“门门通”,爱好广泛涉猎;二,“门门松”,不愿意进行深入探究,进而略知皮毛。A、B、D三项皆是对“煎饼人”不正确的表述。C项全面概括了这两点,故为正确答案。   14.「

6、答案」A.中公解析:文段最后一句点出主旨,即课堂应当成为不可忽视的创新源泉。而这不仅体现在对学生的培养上,同时也体现在教师对学术知识的研发上。B、D两项只强调了对学生的培养有失片面,排除。C项偏离了文段的主题——课堂创新,排除。故本题选A.   15.「答案」A.   16.「答案」A.中公解析:文段前两句说明高等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性,以引出末句的主旨,即在改革发展的时代新形势下,高等教育迫切需要改革,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参与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去。因此本题选A.   17.「答案」A.   18.「答案」C.中公解析:

7、由转折词“但”可知,其后内容多为文段主旨。这句话强调的是在我们运用科技改变社会的同时,也应反思科技对健康、环境的作用,即要全面审视科技对人类及环境的影响。由“比如”可知,“合成技术”是为了证明观点而举的例子,B项以其为论述对象,明显缩小了文段的论述范围,排除。因此,本题答案为C.   19.「答案」B.   20.「答案」B.中公解析:文段第一句是说民间草根对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热情成为了这一波中国文化热不可忽视的推动力量,而这并不能说明新一波中国文化热主要源自民间。故A项错误。由文段“其中虽然带有些盲目的成分,但……

8、”可知,C项不是文段重点所在,排除。由文段“民间草根”、“它的出现和规模”、“其力量”可知文段强调的是民间草根的重要性,而不是知识精英如何,D项落脚点在知识精英,故不是文段重点,排除。正确答案为B.   21.「答案」A.中公解析:文段在肯定了网络监督积极作用的基础上,说明目前我国在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