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第7、8课复习学案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7、8课复习学案

ID:15379958

大小:46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3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7、8课复习学案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7、8课复习学案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7、8课复习学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7、8课复习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7课《汉字与书法》第8课《笔墨丹青》一、课程标准:1、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2、概述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二、复习目标:(准确记忆落实)1、汉字七体的演变(甲、金、小、隶、草、楷、行)及其字体的基本特征2、秦代统一汉字的背景、意义。3、汉字发展为自觉的艺术的时间、条件,历代书法家、代表作及特点、反映的时代特征4、中国书法艺术的特征。5、记忆各时期代表性的画家及其作品名称与特征6、了解中国画的分类,如文人画、山水画、风俗画、民间画(年画、剪纸、布贴画)等7、魏晋、隋唐、宋代、明清时期的绘画

2、作品及反映的时代特征。8、中国画的特点(分类、手法、作用、发展趋势)见精讲精练25页9、重点落实:北宋两大画种出现发展的原因(1)风俗画: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兴起,文化普及(民间文化繁荣)。(2)文人山水画:宋代重文,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理学兴起使文人更加注重内心修养。三、巩固练习:1、有人说:“文字的发明是人类发展史上石破天惊的大事”。对“石破天惊”的准确解读是A.有了文字人类才得以交流B.文字是传播和传承文化的唯一载体C.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D.文字最能体现人类的创造力2、下图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形象标识,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对

3、其解读正确的有()①反映了中国书法艺术②体现了中国汉字象形特征③反映了中国汉字由繁到简的演变趋势④展示了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结合A.①②④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3、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不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影响深远。对下图书法字体的表述正确的是①②③④A.①创始于秦代,字体略长,飞洒活泼B.②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东晋时C.③最能体现中国古代汉字书法注重规范法度D.④最能体现古代汉字书法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4、“舞”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来加上“舛”(双脚形),强调双脚配合双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材料说明汉字 A.演变总

4、趋势是由简到繁B.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 C.都是由象形文字构成的D.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5、我国古代的书法理论讲究“意在笔先”。能体现这一理论的是A.“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B.“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焉。”C.“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D.“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6、中医、京剧和中国画都是国粹。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B.《伤寒杂病论》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C.清朝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D.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

5、,追求“得意忘形”7.下列书法作品按照其形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顺序是①②③④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②①④D.③①②④8、从商朝甲骨文演变到现今使用的汉字经历了三千多年,上图所示说明了文字演变的主要规律是由繁到简、从难到易。决定其如此演变的因素有(  ) ①古代帝王所创造  ②受书写工具影响 ③有利于交流传播  ④摒弃文化传统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9、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下列各项中,属于文人画的是ABCD10.

6、集文学、书法、篆刻等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注重诗意.集中体现了创作者多方面的文化素养。这一艺术创作特点反映的是古代中国的()A、唐诗B、草书C、文人画D、京剧11.右图为苏轼的《枯木怪石图》,有评价说,枝干“虬(qiu,盘曲)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能体现其风格的是A.“意存笔先,画尽意在”B.“笔才一二,像已应焉”C.“诗中有画”,“画中有诗”D.“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12、欧阳修的《盘车图》说:“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该诗描绘的绘画及其风格是A.山水画,重视写实B.花鸟画,浓墨重彩C

7、.文人画,重视写意D.人物画,形神俱备13、一位著名的绘画史学者在其著作中写道:“若论佛道人物仕女牛马,则近不及古;若论山水林石花鸟禽鱼,则古不及近。”他所说的“古”与“近”,应指何时?A.晋、唐B.唐、宋C.宋、元D.元、明14、南宋画家马远、夏圭往往把景物放在画面一侧,被后世称为“马一角”“夏半边”,有人联系他们生活的时代称这类画作的意境为“残山剩水”。以下诗句中与这类画作创作背景相同的是:A.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B.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C.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D.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15.苏轼认为:“(在唐代)诗至杜子美,

8、文至韩退之,书至颜鲁公,画至吴道子,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