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案例

小学科学教学案例

ID:15417922

大小:2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3

小学科学教学案例_第1页
小学科学教学案例_第2页
小学科学教学案例_第3页
小学科学教学案例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教学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科学教学案例这6分钟值不值温州市瓯海区教师教育与科研中心(筹)周琼莉一堂三年级科学公开课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内容是《淀粉的踪迹》,执教的是一位年轻的刘老师。她首先创设了情境:每组桌上有2个纸包,一包淀粉,一包滑石粉。老师一忙,忘了哪包是淀粉了,请同学帮忙想办法找出哪一包是淀粉。这一情境满足了学生爱表现的欲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投入到下面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之中。听课老师也被学生的探究活动深深吸引。当学生在进行“用碘酒来鉴别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这一活动时,一组学生出现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错误。让我们看看刘老师是如何处理的:教学片段师:我们在吃的米饭中找到了淀粉的踪迹,

2、那其他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呢?先让我们来预测一下。生1:粉干、面包、梨含有淀粉,马铃薯、胡萝卜不含淀粉。生2:我有不同意见。梨不含淀粉。生3:我认为马铃薯含有淀粉。师:哦,意见不一致。那,你们打算怎样证明自己的想法?生:用滴管把碘酒滴上去。如果变成了紫黑色,那这种食物就含有淀粉。如果没有变色,就没有含淀粉。学生实验后交流:师:你们有什么发现?生1:我们发现面包、粉干、马铃薯都含有淀粉。梨、胡萝卜不含淀粉。师:有不同的意见吗?[教师非常关注学生的真实探究,因此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不同的发现。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第四组学生:老师,我们组发现梨也含有淀粉,因为它变成了紫黑

3、色。生:(很多学生都说:不可能吧,我们的梨都没有变色。)师:(略带惊奇地走到这一组旁边)这一组的发现怎么不一样?这是怎么一回事?[教师遇到“意外”时,没有措手不及,说明她在课前已充分估计到可能出现的有关情况,故而能随机应变,因势利导。]生3:老师,他们一定看错了。怎么就他们一组不一样,少数服从多数,梨里面肯定没有含淀粉。生2:(不服气)你才看错呢!不信你看。(这位学生举起了自己组的梨,果然变色了。)生4:他们做实验时可能出错了!师:(很有兴趣)可能是什么地方出错呢?[教师不妄加断言,反而对学生实验的反常现象表示出探索的兴趣,这样更能激励学生将探究进行到底。]生4:(皱起了眉头,摸了

4、摸后脑勺)这,我也不知道。(教室里一片沉默,这时的沉默是学生在积极地思索,老师静静地等待着。过了一会儿,出现了窃窃私语的情景,各组在议论出错的原因。)生5:老师,我有一个建议。师:(满含期待)请说!生5:我想问问他们是怎么做的?可以让他们再做一次。师:我觉得这个建议不错。你们接受吗?(这一组的学生纷纷点头,向老师要了一片梨,又做起了实验。)第四组学生:是我们错了,这回没变色。可是第一次我们也是这么做的呀。(几个学生有点自责,显得有点无奈,都垂下了头。)师:(满含鼓励的目光)实验中出现与别人不一样的现象是难免的。科学家研究时,一个实验也常常反复做好几次才成功。失败不可怕,我们得找找原

5、因。生:我还是很纳闷,两次实验做法一样,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师:(有点欣喜)真了不起!会思考自己实验出错的原因。大家帮忙找找原因。(老师的鼓励使学生积极地展开思维,寻求原因。)生6:肯定是他们组的那片梨有问题。第四组一位学生:(恍然大悟,非常兴奋地叫起来)老师,我明白了!观察好淀粉后,我把弄过淀粉的几根牙签插在了梨上,做实验时又拔了下来。牙签上粘有淀粉,你看,现在还有呢!(其他学生情不自禁地围上来,有的边观察边笑着说:“都怪你,怪不得……”。)这个“惹祸”的学生有点不好意思。师:刚才,我听到有些人在怪那位同学……生1:(接上了话茬)他自己不小心乱弄牙签,浪费了这么多时间,这节课肯定上

6、不完了。(其他学生也纷纷附和。)师:那,你们真的一点收获也没有吗?(学生沉思片刻,纷纷举手。)生1:老师,我们这一组起先实验没有成功,后来成功了,我感到非常高兴!生2:以后,如果实验失败了,我也不怕。师:为什么?生2:找出原因,重新做。生3:失败乃成功之母。(另一位学生文诌诌地插了一句。)生4:我明白了做科学实验时,必须非常小心。用过的东西决不能乱放,不然实验就会失败了。生5:我觉得第四组同学非常勇敢。其实我做实验时,发现了梨的颜色也有一点点变紫,大家都说没变色,我想肯定是我错了,也就不敢说了。师:那你现在明白原因了吗?生5:明白了!我的手上有点淀粉。(微笑着又有点不好意思地坐下了

7、。)……分析与思考:这堂课由于学生实验中偶然的出错,教师花费了6分钟来让学生自己寻找原因修正错误,而这6分钟不仅不是浪费时间,反而最能体现意义与价值。三年级是科学课的起始年级,学生在刚开始进行探究活动时,我们教师应该创设机会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但是,由于学生的探究能力、习惯、态度等方面的原因,实验往往可能会失败。有时,失败不仅没有害处,反而更有意义。因为失败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思考,关键是教师如何正确处理学生实验活动中的失败。我们科学老师应尽可能让实验活动成为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