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重点复习资料2010

局部解剖学重点复习资料2010

ID:15426987

大小:63.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8-03

局部解剖学重点复习资料2010_第1页
局部解剖学重点复习资料2010_第2页
局部解剖学重点复习资料2010_第3页
局部解剖学重点复习资料2010_第4页
局部解剖学重点复习资料2010_第5页
资源描述:

《局部解剖学重点复习资料2010》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隐静脉裂孔(卵圆窝):阔筋膜在腹股沟韧带中,内1/3交界处的下方约一横指处或趾骨结节下外方约3到4厘米处,形成一个卵圆形的薄弱区,称为~。有大隐静脉,小血管,淋巴管等通过。横韧带:伸肌支持带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位于踝部前方的称为横韧带。屈肌支持带:又分为裂韧带;附于内踝与跟骨内侧面之间股鞘:是腹部筋膜延伸到股部形成的漏斗形筋膜鞘。包裹股动脉股静脉上端腹股沟深淋巴结。上宽下窄。前壁由腹部筋膜延伸。后壁为髂筋膜。股鞘长3~4厘米;被两个纵隔分为外中内三格。外侧格容纳股动脉;中间股静脉;内侧格形成股管。股环:前界腹股沟韧带后界耻骨肌及筋膜内侧陷窝韧带外侧股静脉股管:是个

2、漏斗形间隙;下端为盲端,上端开口于腹腔,称为股环。股管内含有疏松结蒂组织;淋巴管和一个淋巴结。股三角:位于股前部上1/3;为底朝上;尖朝下的三角形凹陷。上界(腹股沟韧带)外侧界(缝匠肌内侧缘)内侧界(长收肌内侧缘)前壁(阔筋膜)后壁(髂腰肌、耻骨肌、长收肌)内容(神经动脉静脉及其分支,还有股管等结构)收肌管(缝匠肌下管):前壁(缝匠肌肌腱膜)外侧(股内侧肌)后壁(长收肌及大收肌)上口界(股三角尖)下口(内收肌腱裂口)内容(股动脉、股静脉、隐神经、股神经内侧肌肌支、膝降动脉)腘窝:上外侧(股二头肌)上内侧(半腱肌半膜肌)下内下外(腓肠肌内外侧头)底(股骨、膝关节囊

3、、腘肌及筋膜)顶(腘筋膜)内容[(浅到深)胫神经、腓总神经、腘静脉、腘动脉]踝管:屈肌支持带与内踝,跟骨内侧共同形成踝管内容由前到后(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胫后动静脉胫神经、姆长屈肌腱)大隐静脉:为全身最长的浅静脉,长约76厘米。起足背静脉弓内侧端经过内踝前方、股骨内侧髁的后方、隐静脉裂孔,最后穿隐静脉裂孔汇入股静脉。5支属支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内侧浅静脉、股外侧浅静脉。结扎大隐静脉属支防止静脉曲张复发,防止静脉血回流腹股沟淋巴结:约10-13个。排列:t字,横群(上外侧上内侧)收集腹前壁下部、臀部、会阴部、肛门外生殖器子宫底;纵群(下外侧下

4、内侧)足、小腿内侧、大腿浅部。小腿前区浅层皮神经:小腿内侧有隐神经,外下方有腓浅神经、腓深神经分支趾背神经、腓浅分支足背内侧皮神经、足背中间皮神经、腓肠神经延续、足背外侧皮神经股前内侧肌群:1)缝匠肌:屈并外旋大腿,协助屈小腿且使小腿稍微内旋,由股神经支配2)股四头肌:股神经支配,伸小腿,协助屈髋3)股内侧肌群:耻骨肌、长收肌、股薄肌、大收肌、短收肌。闭孔神经支配。股动脉:来自髂外动脉在腹股沟中点位置表浅,分为:腹壁浅、旋髂浅、阴部外、膝降、股深(旋股外动脉、旋股内动脉、穿动脉)腓总神经:分为腓浅神经(行于腓骨长肌与腓骨短肌)和腓深神经。腓总损伤后,小腿前肌群、

5、外侧肌群运动障碍,足下垂足内翻,形成跨阈步态。感觉障碍见于小腿前外侧和足背。坐骨神经:发自骶丛,全身最大,由梨状肌下孔出盆至臀,易受肌肉压迫,是出现梨状肌综合征的原因之一。于掴窝上角处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两终支。12臀肌的名称作用及神经支配:臀大肌(后深并外旋大腿,下肢固定,防止骨盆前倾;臀下神经支配)梨状肌(使大腿外旋)臀中肌(受臀上神经支配;外展髋关节,前部纤维内旋大腿,后部纤维外旋大腿)臀小肌(同臀中肌)梨状肌上下孔:上孔(臀上神经动脉静脉)下孔(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动脉静脉)由梨状肌下孔出盆;随即又通过坐骨小孔分布于会阴部的有阴部神经;阴部内动脉静

6、脉。小腿后肌群:均由胫神经支配;浅层(腓肠肌、比目鱼肌、跖肌)深层(腘肌、趾长屈肌、胫骨后肌、姆长屈肌)胫神经:延续坐骨神经。皮支(腓肠内侧皮神经,与小隐静脉伴行)肌支(到邻近的腓肠肌内外侧头,比目鱼肌、腘肌)关节支(膝关节)头部腮腺床:腮腺的深面与颈突诸肌及深部血管神经相邻,这些血管神经包括颈内动、静脉,舌咽、迷走、副及舌下神经。它们共同形成腮腺床,紧贴腮腺的深面,并借茎突于位于其浅面的颈外动脉分开。腮腺的位置:位于面侧区,上缘临颧弓,外耳道,颞下颌关节,下达下颌角,前临咬肌,下颌支和翼内肌后缘浅部向前延伸,覆盖于咬肌后份的浅面;后缘邻接乳突前缘及胸锁乳突肌前

7、缘的上份。穿过腮腺的结构及位置关系:纵行的(颈外动脉、颞浅动脉、静脉、下颌后静脉、耳颞神经)横行(上颌动脉静脉、面横动脉静脉、面神经分支)上述结构由浅入深依次为:面神经分支、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及耳颞神经。腮腺管的走行:在腮腺浅部前缘发出,在颧弓下一横指处,横行越过咬肌表面,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出的颊粘膜。三叉神经面部分支:眶上神经分布于颅顶;眶下神经分布于下睑、鼻被外侧、上唇皮肤;颏神经出颏孔,分布于下唇及颏区的皮肤。额顶枕区的软组织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皮下组织)、帽状键膜及枕额肌、键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和颅骨外膜。浅部三层连接紧密,难以分开,合称“头

8、皮”。键膜下间隙多发生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