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训练(二)

作文的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训练(二)

ID:15440949

大小:5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03

作文的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训练(二)_第1页
作文的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训练(二)_第2页
作文的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训练(二)_第3页
作文的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训练(二)_第4页
作文的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训练(二)_第5页
资源描述:

《作文的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训练(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后期要注重作文的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训练(二)——给越秀区各校任教高三语文的老师作参考YYJ060505研读2006年高考各地模拟作文题和例文强化对难题陌生题的审题立意构思训练审题,就是细读提供的材料、题目或话题,弄清写作的基本要求,包括写作内容范围,有何强调或深层意含,文体要求,是否自己拟题等。这是决定写作成败的第一步。立意与构思,就是考生在把准题意及要求和限制之后,自己作文找到恰当的起点、角度,确定所写的中心和行文大体脉络和重点。当然,其中也包括选材。这是决胜的关键。备考的方法,由老师从几类题型中精选有意蕴的

2、陌生题,着重引发思考如何审题立意构思,进行思维训练。并选取相应例文,研读感悟,开拓文思。以话题作文为主。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200604广州二模题)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往风景幽美的地方,这便是“曲径通幽”。它是画家笔下渲染的景致,是射影爱好者不断寻找的目标,是园林设计师着力创造的效果,也是文人墨客一直崇尚的意境,更是生活中人们处理问题常采用的态度和方法……因为“幽”也许在这“曲径”之中,“美”可能源于这回转之间。请以“曲径通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审题。

3、曲径,弯弯曲曲的小路。幽(静,深),风景幽美的地方。在画家、射影爱好者、园林设计师和文人墨客眼里,“径”与“幽”是联成一体的,都是“景致”、“意境”、“效果”、“目标”。“幽”“美”“也许”在曲径中。“幽”的地方(目的地)是美好的,“过程”(通幽的心态、态度等)也是美好的。退一步,倘若写要达到美的目标、境地必须付出艰辛代价,那么“付出”的过程也是“美”的;而不是一般理解成“必须艰难曲折走许多弯路才达到目的地”。因为是话题作文,写时,所供材料可不用,更不必对材料作分析。例文1.曲径通幽,中华之美婉曲比直捷来得更

4、美,这已成为了中国人的共识。体现在建筑上,故宫是宏大的,整齐的房舍不容许有一丝偏倚弯曲。但真正的美丽在于视线之上,檐牙高啄,流线型的瓦檐延伸出流线的美;瓦缝参差,房梁上的斗拱勾心斗角,构筑起细致精巧的美。来到野外,长城是雄伟的,每一块磬石都让人震撼。但雄壮有力的直线之外,更使人陶醉的,是长城在崇山峻岭或是无边大漠间蜿蜒的那条曲线。这条曲线,像草书般遒劲的一笔,体现出中华民族那不乏力量,而且富有曲线般婉约的柔美。苏州的园林更是将曲线的建筑美发挥得淋漓尽致,从每个角度观赏,游人都能发现新的景致。因为建筑中的曲线,

5、把那原来死的景物分割得恰到好处。美,在这曲径通幽的景致中争妍斗丽地展现出来。建筑与环境,是身居其中的人们塑造出来的。反过来,这处处充满曲线美的环境又能影响,陶冶中国人的心灵。楚怀王不像商纣,他没有将正直的屈原像比干一般剖心处死。但空有抱负的屈原正道直行,直言上谏,最终不免落得个贬谪蛮荒的下场。空有爱国之心的他,选择了曲线救国的方式——诗篇。用诗句表达了屈原盼望美好环境的愿望,但却没有像从前进谏般直来直往,而是先言他物。以鲜花香草比喻君王贤人,用虫兽来类比奸邪小人,通过先言他物曲折的表达方式,《楚辞》将比兴的手

6、法发挥得淋漓尽致。借此崇高的艺术成就,屈原的一片爱国之心1才得以在这婉曲的文字中流芳百世。千年以后,又一大文豪遭遇不幸。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但这正是他艺术巅峰的开始。因为,你来我往单刀直入的官场不适合他。通过文意曲折的篇章,委婉地表达乐观,豁达的志向,才是他的用武之地。请看《赤壁赋》吧,篇中对湖光水色的曲折婉约的描写,丝毫不阻碍篇末他对豁达志向的抒怀。更多的文人,如王维,陶潜,选择了那弯曲的山径小路,隐居起来。因为,他们知道:国都内那笔直的康庄大道不适合他们。曾有人建议以梅花作为中国的国花。梅花与白杨等

7、树相比,少一份挺拔,更多的却是婉曲的美。也许,这更能体现中国人那坚强以外,那富有婉约曲线美的物质吧。简评。文题“曲径通幽,中华之美”点明主旨,甚合题意。首段更开门见山,提出“婉曲比直捷来得美”的观点,为下文张本。文章首先以极具标志性的民族瑰宝——长城与苏州园林为例,展现了中华民族建筑史上的婉曲美,接着,作者把笔触转向文学与人情。屈原以委婉含蓄的形式表达幽愤,苏轼以曲折婉约的描写,抒发乐观豁达的心志。正是这种对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的热爱和鉴赏,正是对“曲径通幽”这一民族文化精华的咀嚼和玩味,渗透于文章的字里行间,展

8、示出作者平时阅读与写作的积淀。(执信姚学宗评。评分:53)例文2.绕一绕,别一番天地“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清晨古寺,日照高林,抛开尘世的污浊,诗人轻轻地踏上带着幽幽魅惑的曲折小径,于深邃处,于无尽处,寻觅心灵的净世。转弯,绕道,四顾,探索,那么弯弯曲曲,崎岖难行,但人却找到了生命的寂静之美、归真之美,在万籁俱寂之中感情隐逸的快乐。世界之美也是如此,需要“曲径”来引领。绕一绕,你会发现,又是一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