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纵向整理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纵向整理

ID:15456611

大小:6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03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纵向整理_第1页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纵向整理_第2页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纵向整理_第3页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纵向整理_第4页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纵向整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纵向整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史(纵向)一.政治体制的改变中央机构:秦①(三公九卿)、汉(内★、外朝)、隋朝②(三省六部制)、宋(枢密院、御史台)、元(中书省、御史台、枢密院)、★明③(内阁)、清④(军机处)——皇权与相权的较量地方机构:秦(郡县)、汉(刺史)、元(行省、宣政院、澎湖巡发展演变:检司)、清⑤(对地方的管辖)①秦:帝国最高统治者为皇帝;中央政府(三公九卿制)最高官职为丞相(百官之长,行政)、御史大夫(监察)、太尉(军事);一切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②隋: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草诏、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2、)③明: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包括六部在内的政府各部门直接听命于皇帝;明成祖朱棣确立内阁制度,内阁逐渐成为协助皇帝决策的中央机构。④清:军机处:雍正帝以应对西北战事为由,设军机房,后将其定为常设的军机处。军机处完全秉承皇帝旨意办事,职掌参赞机务、批答奏章、草拟诏旨等,是为皇帝出谋划策,辅佐皇帝总揽全国军政事务的中央机构。⑤清对地方的管辖:东北:沙俄于17世纪中叶入侵中国黑龙江流域,康熙时,清军通过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俄军,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两国东段边界,此后这一地区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西北:历经康雍乾三朝平定准

3、噶尔部叛乱,乾隆时平定回部叛乱,设伊犁将军,管辖当地军政;西南:雍正帝设立驻藏大臣直接监督西藏政务,乾隆规定驻藏大臣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乾隆实行金瓶掣签制,规定达赖、班禅的转世程序;东南: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康熙时清军攻占台湾,设台湾府,驻守军备二.经济发展(趋势:向南方江南发展;原因:见㈢、㈣)㈠.春秋战国:工具革新——铁器、牛耕㈡.三国:区域经济发展1.曹魏:曹操在北方地区实行屯田:民屯、军屯,又下令在辖区内广泛推行屯田(这对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具有不小作用)2.蜀汉:诸葛亮在农业上兴修水利、开展屯田、

4、大力发展农业,经济上积极推动煮盐织锦等手工业发展,还致力于开发少数民族集聚的南中八郡,改变山地运输的落后面貌(促进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民族融合做出了重要贡献)3.孙吴: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发展很快。水稻种植、丝麻纺织、铜铁瓷器烧造等都有明显发展,造船技术也日益进步。山岳、越人与平原地区的汉族农民同居躬耕(对推动山越人经济文化的进步,加速平原沃野的开发,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㈢.南朝:江南经济的进一步开发原因:①社会较安定;②自然条件地理环境优越;③北人南迁,带来劳动力、生产技术和经验,统治者重视经济文化;④山越等少数民族出局平

5、原,与汉人交往接触,互相融合,共同为南方经济的开发做出了贡献。表现:①逐渐形成江浙、湘赣、巴蜀等先进农业区,农业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②丝织、冶铸、造船、造纸、漆器、制瓷、制盐等手工行业都比较发达;③长江中下游出现了不少商业繁荣的大城市,海外贸易也有所发展。㈣.宋:经济重心的南移背景:两宋时期的社会经济有了较全面的发展。民间商品经济有所发展,国内外贸与城镇商业超过唐代。原因:南宋时期,由于北方人口大量南移,带来劳力补充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南方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而北方因战乱人口减少、城镇衰落,农村经济发展缓慢表现:农业:①

6、农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成熟稻麦轮作的推广;②耕地开垦:圩田、沙田和梯田;③水稻居全国粮食作物的首位,太湖流域成为全国的粮仓,“苏湖熟,天下足”;④棉花、茶叶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手工业:①纺织:杭州、苏州、成都等地设有官办丝织作坊,江浙出现私人作坊——“机户”;海南岛出现先进的棉纺织工具;②制瓷:江西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产品远销海外;③造船:东南沿海造船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海外贸易:海上丝绸之路背景:1.西夏兴起,通往西域的中外商路受阻;2.商业繁荣和经济重心南移;3.宋朝政府重视并鼓励海外贸易;4.造船发达和航海技术提高

7、。概况:1.海路前来通商的国家有50多个;2.南宋时,出现广州、泉州、明州三大外贸港口;3.官府在贸易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贸易,征收商税,还有“番坊”、“番市”;4.输入的商品主要有香料、珍宝、药材;输出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茶叶等;5.以泉州为起点,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波斯和阿拉伯等50多个国家;影响:使宋朝政府获得了巨额的财政收入,也给通商各国的文明进程增添了活力。㈤.清:商业的繁荣背景:康、雍、乾时期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使农业、手工业、商业出现令人瞩目的迅速发展。农业:著名的湖州丝、松江布,不仅输往各地,还行

8、销国外商业:1.许多城市渡过鼎革之际的萧条,恢复了往日的繁盛,南京、广州、佛山、厦门等地更有新的发展;2.长江沿岸出现不少著名的商品集散地,如汉口为“船码头”,镇江为“银码头”,无锡为“布码头”;3.首都北京成为全国贸易中心。三.对外贸易㈠.西汉:开通丝绸之路西汉张骞开通丝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