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

如何进行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

ID:15466318

大小:4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3

如何进行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_第1页
如何进行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_第2页
如何进行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_第3页
如何进行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_第4页
如何进行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进行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授课教师:汪魁授课时间:2011.16授课地点:青春广场7如何进行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内容提要】根据我国刑法第20、21条的规定,行为人进行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不负刑事责任,因此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也被称为"排除犯罪性的行为"。什么是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成立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应具备什么条件,二者之间有什么异同,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行使正当防卫的权利,所有这些都是本文将要阐述的问题。 在讲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什么是排除犯罪性的行为。所谓排除犯罪性的行为,是指某些行为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从

2、表面上看似乎符合某种犯罪的构成要件,但本质上并不具有社会危害性,反而是对国家和人民有益的行为。在大陆法系国家的理论中,这类行为多被称为"违法性阻却事由"。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都属于排除犯罪性的行为,本文将对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作一简单介绍。  一、正当防卫的概念及其构成要件  1、含义  根据刑法第20条第一款的规定,正当防卫是指为了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行为。刑法明确规定,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我国刑法中规

3、定的正当防卫有两个鲜明的特点:第一,从客观上看,正当防卫行为是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保护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的正当行为,它不仅不具有社会危害性,而且是对社会有益的行为;第二,从主观上看,正当防卫行为是防卫人面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出于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合法权利的目的,而采取的一种抵抗和制止不法侵害的防卫行为。行为人主观上不具有危害社会的故意和过失,它同违法犯罪行为有着本质的区别。  2、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  法律赋予了每个公民正当防卫的权利,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任意实施,而不受任何条件的约束

4、。由于正当防卫是采取给不法侵害者造成损害的方法实施的,所以法律又严禁滥用防卫权。只有符合条件的合法的防卫行为,才是正当的,才不负刑事责任。  (1)起因条件——不法侵害行为的存在  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不法侵害行为来实施,这是正当防卫的本质所在。所谓不法侵害行为,是指对法律所保护的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行为。不法侵害行为有两个特征:一是不法侵害行为必须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社会危害性;二是不法侵害行为必须具有侵害的紧迫性。  (2)时间条件——不法侵害行为正在进行  正当防卫的起因

5、条件是不法侵害行为的存在,但并不是有了不法侵害行为,任何时候都可以实行正当防卫。正当防卫有时间的限制,即只有不法侵害行为正在进行的过程中才能实行正当防卫。所谓正在进行,是指不法侵害行为已经开始且尚未结束。  (3)主观条件——防卫意图的存在7刑法明确规定,正当防卫成立的主观条件是防卫人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即防卫人具有防卫的意图,只有具备了正当防卫的意图,才能保证防卫行为是对社会有益的行为并排除了防卫行为的社会危害性。防卫意图也是认识因素和意志因

6、素的统一,它要求防卫人在主观上认识到不法侵害行为的存在,并希望通过自己所实施的防卫行为来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侵害。  (4)对象条件——只能对不法侵害人实施  由于正当防卫的目的在于制止住不法侵害行为,以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侵害,所以正当防卫行为只能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如果明知对方没有实施不法侵害行为,而故意加以侵害,不是正当防卫,构成犯罪的,应按故意犯罪承担刑事责任。  (5)限度条件——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我国刑法明确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所

7、以正当防卫只有在一定限度内实施,才可能是合法的。  二、紧急避险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1、含义  根据我国刑法21条的规定,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利益的行为。根据法律的规定,紧急避险行为,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的特点是:第一,从客观上看,它是在处于极其危险的状态下,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较小的合法权益来保全较大的合法权益的行为;第二,主观上,行为人实施紧急避险的目的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

8、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没有犯罪的故意或过失。第三,从总体上看,紧急避险行为不仅不具有社会危害性,而且是一种有益于社会的合法行为,这也是刑法规定紧急避险行为不负刑事责任的根据所在。  2、紧急避险的构成要件  由于紧急避险是采用损害一种合法权益的方法以保全另一种合法权益,所以,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它才是合法的,才能排除犯罪行,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利的行为。  (1)起因条件——一定危险的存在  只有当合法权益受到一定危险的威胁时,才会产生实行紧急避险的需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