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高考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ID:15504884

大小:264.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8-03

高考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_第1页
高考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_第2页
高考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_第3页
高考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_第4页
高考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三语文文言虚词复习学案设计:程国栋第一课时文言文阅读——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考纲要求:《考试说明》关于文言虚词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层级B级。常见文言虚词有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在文中的用法”,就是在文言文阅读材料的上下文中确定某个虚词的具体意义和作用。复习文言虚词,一般不要求同学死记硬背虚词的义项。教学重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教学难点:掌握虚词选择题的答题技巧教学过程:一、教师讲解做文言

2、虚词选择题的方法技巧——1.代入筛选法这是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高考考查文言虚词的题型绝大部分是将每个虚词都放在两个句中加以比较来考查其异同,并且一句是出自原文,一句是出自中学课本。课外知识是课内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掌握了课内知识点,特别是掌握了考纲规定的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我们就可以在解答考查文言虚词这一小题时自如地运用代入法。答题时先确认判断该虚词在两句中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那一句里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将其代入另外一句,再看看替代后文意是否通顺、恰当,如通畅,则相同;反之,则不同。2.语境推断法一个虚词,往

3、往有好几种用法,好几种解释,甚至分属好几类词,这些解释和用法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不同的语法搭配来进行判断,要充分利用语境来辨别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阅读材料中,要根据上下文的特定语言环境加以理解。如“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这里的“乃”是副词还是连词?我们考查一下前文的意思:前文蔺相如说和氏璧是天下共同称颂的宝玉,赵王送璧时设九宾礼于庭,表示对大国的尊重,那么璧送来了,秦王也应对赵国表示尊重,“设九宾于廷”。这样看来,蔺相如提出的是一个必要条件,两句间是“只有……才……”的关系,因此,“乃”应解释为“才”,表

4、条件。3.标志识别法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词,其用法是固定的。如用“见”“于”“为”“为所”表被动,用“之”“是”表示宾语前置,如:何厌之有。4.语法切入法从语法结构角度切入也是理解文言虚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以勇气闻于诸侯”和“故内惑于郑袖”,结合文意可知,前句的主语是廉颇,是施动者;后句的主语应是楚怀王,是受动者。故第一句中“于”译为“在”,第二句中“于”译为“被”。5.词性界定法17有些文言词兼有实词和虚词两种性质,可借助上下文的语境,推断其词性和用法。词性不一样,用法也不一样。如“秦王为赵王击

5、缶”和“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前一个“为”是介词,“替,给”;后一个是动词,“作为”。6.结构推断法一是可以根据句子的对称关系来推断:文言句子讲究整齐、对称,抓住这点,我们可从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推知相同位置的另外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而”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那么“以”也该和它相同,也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二是根据词语在句子中所作的成分来推断。不同的句子成分决定了词语的词性和用法。如:①“其皆出于此乎”,“其”,副词,表揣度语气,“大概”,作状语;②“其孰能讥之乎”,“其”,副词

6、,表反问语气,“难道”,作状语;③“其一犬坐于前”,“其”,指示代词,“其中的”,作定语;④“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其”,第一人称代词,“自己”,作兼语;⑤“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其”,语气助词,可不译;⑥“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其”,表祈使语气,“千万、一定”。[特别提示] 我们在做虚词题时容易犯理解虚词词义不结合语境的错误。具体的语言环境是词义存在的基础。文言虚词的意义虽然较“虚”,但也符合一定语境,并且语境限定了虚词的用法。因此,文言句子里面的虚词,如果根据句子的大意还不能判

7、明其意义和用法,那就要结合上下文语境来判断。否则,就会出错。7.句意分析法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此法在日常学习和考试中常用。如“非挟泰山以超北海之类也”,根据句意“不是挟着泰山来跨过北海这一类情况”可确定“以”是连词,“来”,表目的。又如“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中的“因”,可以结合句子的意思“府吏听说了这个变故,就暂时请假赶了回去”,确定“因”是连词,“于是,就”,表承接。二、合作探究悟考题,掌握答题技巧下面题目的答案是考生的现场答案,各答案均有问题,请你现场评分并说明扣分理由。一、翻

8、译下面文段中的画线句子。(一)胡颖,字叔献,潭州湘潭人。父,娶赵方弟雍之女,二子,长曰显,有拳勇,以材武入官,数有战功,颖自幼风神秀异,机警不常,赵氏诸舅以其类己,每加赏鉴。(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五》)(3分)(二)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也。寇至当守;1、力不足,死焉,职也。(2分)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