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时代学生成绩分析的数据思维

数据时代学生成绩分析的数据思维

ID:15538970

大小:2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03

数据时代学生成绩分析的数据思维_第1页
数据时代学生成绩分析的数据思维_第2页
数据时代学生成绩分析的数据思维_第3页
数据时代学生成绩分析的数据思维_第4页
数据时代学生成绩分析的数据思维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据时代学生成绩分析的数据思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数据时代学生成绩分析的数据思维  案例背景  在年级管理工作中,以班级为最小组织单位,以班主任和学科教学为最小实施单元,在承认并贯彻“教学质量是德育管理质量的副产品”的前提下进行年级的德育与教学的统一管理,是我们的基本认识和总体原则。从教学看德育,从教学看管理,如同“执果索因”,探求的目的绝不会偏离事物的本质。  但是,在当今以数据引领管理和管理决策的时代,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原有的年级管理模式和运行方式,仍然没有达到数据时代应有的分析质量和分析层次。  1.借鉴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手段和数据分析,形成管理的数据思维,实现

2、从“经验型”到“数据型”的转变  (1)数据思维要求年级管理从对学生成绩、班级成绩的粗糙了解,转变到精细的数据分析和对数据特征及规律的把握。  (2)数据思维要求年级管理从对考试中某一群体成绩的粗糙了解,转变到精细的分类和对每一个体特征的把握。  2.借鉴大数据时代的管理理念和组织原则,明确与挖掘管理对象的本质,实现从“分数型”到“知能型”的转变  (1)重新审视传统的“一分三率”(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和低分率)关注的是什么,从学校及教学管理层关注“一分三率”,转变到学生和教师共同关注数据分析反映出来的知能问题。 

3、 (2)“知能型”分析不仅仅把进行教学分析的主体放在年级管理人员、班级管理人员一方,更注重把成绩分析的主体放在学生和家长一方,从而引导“教”的一方改进“教”的方法,促进“学”的一方改进“学”的策略。成绩分析更应注重使学生和家长参与到分析和质量评估的过程中来。  3.借鉴数据挖掘的思想,从“横断型”转变到“追踪型”数据分析,并确切地表现为决策、管理与实践  (1)从对一次考试的深入分析,转化到深入进行历次考试的纵向分析,并进行数据的比对。  (2)通过追踪分析多次考试成绩的变化规律,转变到思考教与学和管理细节,不仅仅是

4、阶段性的决策与措施,更重视反思若干个连续的时期的措施与管理的系统工程的实施。  4.管理的精细化必然要求评价指标化、数据化,教学与德育管理中的数据存储与数理统计,需借鉴大数据的“数据存储仓库”和“网络数据分布”手段  (1)借助于计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以往不能或难于进行的分析将被解决,但这需要评价人员革新观念和管理方式。例如,在传统的模式下,数据以“一周”或“一月”为周期的阶段性汇总和分析,以体现被观察对象的阶段表现。而在分布式数据存储模式下,数据可随时以任何时间间隔汇总与分析,并以方便的图表化方式呈现规律与状态。 

5、 (2)以往的成绩分析,因其技术性及专业性,只能由专业技术人员操作,而借助现有的计算技术和统计模型,成绩分析已经成为学生、家长和普通教师提取信息的操作。  (3)数据及分析结果的可靠存储和检索、便捷的提取和访问、即时的分析与使用,使得“用数据表述事实”、“用数据权衡资源调配”、“用数据判断决策”和“用数据改进管理”成为现实。  (4)以数据技术、计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背景的数据分析、结果描述的数据思维成果,是教学资源的组成部分。同样,教学与德育的管理层、年级组长、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需要进行教育评价、数理统计和组织管理

6、知识的自我“充电”,毕竟统计与评价是一门综合的科学。  案例问题  在实践工作中,我们发现在学校及教学管理层中所强调的“一分三率”标准,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策略,并成为教师教学与管理的事实标准。这种依据“一分三率”的管理目标,在指导教师教学时,使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较好地针对每一个人,同时,各学科之间也将失去联系与沟通,从而优势力量与优势资源不能集中,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学生“偏科”和教师“拼抢”时间现象成为普遍。正因为过度关注“一分三率”,学生的层次差距、班级的针对性管理就成为笼统的分析,而不能建立在数据基础上清晰地描

7、述年级和班级之中出现的层次分化,也不能建立在如何调整后续工作的思考上。  我们在多次以数据进行思考的成绩分析的尝试后,逐步认识到要尽可能引导教师以数据来分析和反思成绩分析所反映的知能问题。这种引导,不是仅限于“一分三率”,更注重直观化、图表化和数据化问题,体现成绩分析中表现出来的学生整体结构问题、阶段性问题、时序性问题和层次问题,从而追踪和返回到教学问题、班级管理问题以及家校互动问题。这样的分析,就把年级管理的上层与下层,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作为一个系统有机的整体,完全纳入到问题的分析之中,形成教育与思考的合力。 

8、 问题解决  1.在年级教学管理中,关注班级整体和学科整体的分析与比对  (1)关注各个班级的学科成绩是否均衡,从差异上观察班级与任课教师特征。通过统计的方法,得到某次考试的班级“学科成绩均衡图”,直观反映单次某一班级各学科的优势。这样,结合“各科成绩对班级贡献度比较”,年级组长、班主任可详细掌握班级各学科学习情况和动向。  (2)关注各个班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