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

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

ID:15558832

大小:131.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04

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_第1页
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_第2页
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_第3页
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_第4页
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人文地理學研究方法作業三之二地理四b90208006彭鈞毅音樂文化空間分布與搖滾樂樂團文化轉變的關係—以台北市為例【關鍵字】:搖滾樂、次文化、文化空間、音樂地理學※文獻回顧:音樂文化空間以及搖滾樂其背後的背景和歷程是近幾年較為大眾討論的一項範疇,隨著文化轉變以及歷史脈絡的影響,搖滾樂本身不同於其他所謂正統的音樂文化形式給予了音樂文化一個特殊的意義。因此我們就搖滾樂的本質以及它所包含的意義來做一系列有關的文獻回顧,來探究在這部份的文化是怎麼樣及如何被討論的。關於搖滾、音樂文化和文化空間的討論,我們先就搖滾樂本身的特性和文化工業的關係來討論,接著討論搖滾樂在文化中所佔有的地位及其所

2、扮演的角色,在這樣的角色之下衍生出怎麼樣的文化?產生何種文化上的影響?最後再討論這種關係如何影響文化空間上的改變。一、搖滾樂與文化工業(一)搖滾樂的特性關於搖滾樂的特性,Firth(1978)認為搖滾音樂的特性在於:(1)溝通的立即性,它是以表演而非作品為主的音樂。(2)它能藉由人類聲音的表達特徵將感覺與情緒傳達給聽者。(3)獨特的韻律感,這種節奏的最大特點在於大膽地傳達性的焦慮和誘惑。除此之外非洲音樂傳達集體情感的特質也一併被吸納到搖滾樂的骨隨裡。他也解釋了搖滾樂內容所包含的意義為:搖滾樂中所包含的的另外兩個重要的音樂形式是鄉村音樂和民謠。就民謠來說,民謠強調的不在音樂的素養

3、與歌唱技巧,而是在於歌唱者的真摯與誠懇,個人自傳式的真實生活與正確的政治觀點遠遠要比音樂才華來得重要得多。就鄉村音樂來說,鄉村音樂與藍調音樂一樣皆是反映一般大眾的生活問題與階級被壓迫的苦難景象。(Firth,1978)。在這方面的討論反映出了搖滾樂並非吵雜無章法或是混亂秩序的集合,它在文化工業中佔有一席之地,也同樣地和戲劇、文學、古典樂包含了許多人類文化的內涵,也同樣正在撰寫人類歷程的轉變。它所擁有的特別形式,常常使得其角色被忽視或被認為不具有代表性,也因此忽略了其重要性。(二)搖滾樂的質變隨著搖滾樂本身歷史的演進,以及發展的背景,搖滾樂發展出了截然不同的方向,而這方向使得搖滾

4、樂在文化工業又有不同的發展。搖滾樂在60年代發展成一股對抗流行音樂價值觀的搖滾文化與意識形態,這是因為搖滾樂者這時開始經歷道存在於他內在的藝術動力與唱片工業/歌迷需求之間的矛盾與衝突,而搖滾樂因下列因素而產生了質變:(1)青少年做為搖滾樂的最大消費群體,在六零年代成為具有自覺意識與政治主張的新生代,搖滾樂成為這個群體表達共同情感與生經驗的工具。換句話說,搖滾樂成為青年反文化的重要象徵。(2)上述提及的民謠意識在這時候被注入主流流行音樂的核心,民謠對歌詞的強調以及對歌者之誠懇性與洞察力之重視,都被沿用於搖滾樂的商品需求中。(3)地下刊物的大量出現成為搖滾樂意識形態的重要來源,地下

5、刊物賦予搖滾樂諸如自由主義、性觀念與文化鬥爭等意圖。(三)搖滾樂與主流與非主流、地下、另類的區別對於搖滾樂是屬於哪一種音樂?或者他本身的特色,常常會因為不同學者的角度而有不同的討論。李岳奇(1996)認為在歐美的樂界,主流與非主流音樂的區分起源於流行樂壇主導者習慣將銷售成績優良、流行多數的音樂類型,冠上主流的封號;反之則被稱為非主流。在這個角度來討論搖滾樂行銷的情形以及其狀況來說,搖滾樂可以是屬於非主流音樂的。而這角度主要是著眼在流行樂界強勢的定義之下,認為銷售優良的才可以為主流唱片。O'Sullivan(1997)則解釋了另類和非主流的形式在於,是要站在主流生產的對立面,反對

6、或挑戰既定的和制式的策略,就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形式都主張要改變社會,或至少是站在批判的立場,要求重新評估那些傳統的價值。在這角度來思考搖滾樂所存在的位置是在於非主流的角度之上,這是從搖滾樂本身的特質以及其他發展的本意來觀察的,著眼在搖滾樂本身,而非經濟上的層面。一、搖滾樂參與與認同(一)參與行為古宜靈(2000)提到係立基在個人內心主觀意識與外在環境控制之作用力相互制動下所表現出來的現象,其形成受到社會結構因素(如社群領域或組織、個人區辨與經驗、社會權利與象徵、環境意識等等)的影響,進而透過整個社會系統不斷地反省與調整後,在時間--空間的相互作用的向度中所呈現的一種生活實踐與

7、行為的軌跡。在這樣的討論之下,可以得知搖滾樂中的參與行為的原因,是同時建立在內外在之上,因此這樣參與的行為是對於整體影響所做出的行為,也同時是自身內在所發生的動作。又由於搖滾樂本身特殊的背景,其參與行為的討論,更是值得注目。(二)認同行為在認同的討論中,Grossberg(1992)指出,為什麼在消費文化中人們主動追尋的,常是建構屬於自己的認同,這部份是因為生活中實在也沒有別的空間和場域,能使我們可以投注與建構我們所在乎的意義,這也使得消費性工業快速的得到人們的青睞,而投入其中所涵蓋的種種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