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概述new

信息安全概述new

ID:15560319

大小:27.89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4

上传者:xinshengwencai
信息安全概述new_第1页
信息安全概述new_第2页
信息安全概述new_第3页
信息安全概述new_第4页
信息安全概述new_第5页
资源描述:

《信息安全概述new》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第1章信息安全概述1.广义的信息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信息受到保护.2.信息安全威胁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人为因素的威胁和非人为因素的威胁。人为因素的威胁包括无意识的威胁和有意识的威胁。非人为因素的威胁包括自然灾害、系统故障和技术缺陷等。3.信息安全不仅涉及技术问题,而且还涉及法律、政策和管理问题。信息安全事件与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和管理紧密相关。4.网路不安全的根本原因是系统漏洞、协议的开放新和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包括黑客攻击、计算机犯罪和信息安全管理缺失。5.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是从用户的角度提出的最基本的信息服务需求,也称为信息安全的基本特征。6.ISO基于OSI参考互连模型提出了抽象的网络安全体系结构,定义了五大类安全服务(认证(鉴别))服务、访问控制服务、数据保密性服务、数据完整性服务和抗否认性服务、八大种安全机制(加密机制、数字签名机制、访问控制机制、数据完整性机制、认证机制、业务流填充机制、路由控制机制和公证机制)和完整的安全管理标准。7.信息安全既涉及高深的理论知识,又涉及工程应用实践。一个完整的信息安全保障体制系框架由管理体系、组织机构体系和技术体系组成。技术体系可划分为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应用安全和管理安全五个层次,全面揭示了信息安全研究的知识体系和工程实施方案框架。第2章信息保密技术1.密码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手工加密阶段、机械加密阶段和计算机加密阶段。密码技术是现代信息安全的基础和核心技术,它不仅能够对信息加密,还能完成信息的完整性验证、数字签名和身份认证等功能。按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是否相同,密码体制可分为对称密码体制和非对称密码体制。对称密码体制又可分为序列密码和分组密码。2.移位密码、仿射密码、维基利亚密码和置换密码等是常用的古典密码案例,虽然在现代科技环境下已经过时,但它们包含的最基本的变换移位和代替在现代分组密码设计中仍然是最基本的变换。3.对称密码体制要求加密、解密双方拥有相同的密钥,其特点是加密速度快、软/硬件容易实现,通常用于传输数据的加密。常用的加密算法有DES、IDEA。对称密码算法根据加密分组间的关联方式一般分为4种:电子密码本(ECB)模式、密文链接(CBC)模式、密文反馈(CFB)模式和输出反馈(OFB)模式。4.非对称密码体制的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是不同的。非对称密码被用做加密时,使用接收者的公开密钥,接收方用自己的私有密钥解密;用做数字签名时,使用发送方(签名人)的私有密钥加密(或称为签名),接收方(或验证方)收到签名时使用发送方的公开密钥验证。常有的算法有RSA密码算法、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算法、ELGamal加密算法等。5.加密可以用通信的三个不同层次来实现,即节点加密、链路加密和端到端加密。节点加密是指对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不对报头加密;链路加密在数据链路层进行,是对相邻节点之间的链路上所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在节点处,传输数据以文明形式存在,侧重于在通信链路上而不考虑信源和信宿;端到端加密是对源端用户到目的端用户的数据提供保护,传输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始终以密文形式存在。6.序列密码要求具有良好的伪随机特性。产生密钥流的常见方法有线性同余法、RC4、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LFSR)、非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有限自动机和混沌密码等。序列密码主要用于军事、外交和其他一些重要领域、公开的加密方案并不多。 7.加密算法:指将明文转换成密文的变换函数,表示为C=Ek(M).8.解密算法:指将密文转换为明文的变换函数,表示为M=DK(C)第3章信息隐藏技术1.信息隐藏是将秘密信息隐藏在另一非机密的载体信息中,通过公共信道进行传递。秘密信息引产后,攻击者无法判断载体信息中是否隐藏信息,也无法从载体信息中提取或去除所隐藏的秘密信息。信息隐藏研究的内容包括了隐写术(隐藏算法)、版权标识、隐通道和匿名通信等。2.隐写术是指把秘密信息潜入到看起来普通的载体信息(尤其是多媒体信息)种,用于存储或通过公共网络进行通信的技术。古代隐写术包括技术性的隐写术、语言学中的隐写术和用于版权保护的隐写术。3.信息隐藏的目的在于把机密信息隐藏域可以公开的信息载体之中。信息载体可以使任何一种多媒体数据,如音频、视频、图像,甚至文本数据等,被隐藏的机密信息也可以是任何形式。信息隐藏设计两个算法:信息潜入算法和信息提取算法。常见的信息隐藏算法有空间域算法和变换域算法。4.数字水印是在数字化的信息载体(指多媒体作品)中嵌入不明显的记号(包括作品的版权所有者和发行者等),其目的不是为了隐藏火传递这些信息,而是在发现盗版货发生知识产权纠纷时候,用来证明数字作品的真实性。被嵌入的标识与源数据紧密结合并隐藏其中,成为源数据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可以经历一些不破坏资源数据的使用价值的操作而存活下来。5.隐通道是指系统中利用那些本来不是用于通信的系统资源,绕过强制春去控制进行非法通信的一种机制。根据隐通道的形成,可分为存储隐通道和事件隐通道:根据隐通道是否存在噪音,可分为噪音隐通道和无噪音隐通道;根据隐通道所涉及的同步变量或信息的个数,可分为聚集隐通道和非聚集隐通道。隐通道的主要分析方法有信息流分析方法、非干扰分析方法和共享资源矩阵方法。6.匿名通信是指通过一定了的方法将业务流中的通信关系加以隐藏、使窃听者无法直接获知或退职双方的通信关系或通信双方身份的一种通信技术。匿名通信的重要目的就是隐藏通信双方的身份或通信关系,从而实现对网络用户各个人通信及涉密通信的更好的保护。7.信息隐藏具有五个特性:安全性,鲁棒性,不可检测性,透明性,自恢复性.第4章消息认证技术1.用做消息认证的摘要函数具有单向性、抗碰撞性。单向函数的优良性质,使其成为公共密码、消息压缩的数学基础。2.消息认证码指使用收、发双方共享的密钥K和长度可变的消息M,输出长度固定的函数值MAC,也称为密码校验和。MAC就是带密钥的消息摘要函数,或称为一种带密钥的数字指纹,它与普通摘要函数(Hash函数)是有本质区别的。3.消息完整性校验的一般准则是将实际的到的信息的数字指纹与原数字指纹进行比对。如果一致,则说明消息是完整的,否则,消息是不完整的。因产生数字指纹不要求具有可逆性,加密函数、摘要函数均可使用,且方法很多。4.MD5和SHA-1算法都是典型的Hash函数,MD5算法的输出长度是128bit,SHA-1算法的输出长度是160bit。从抗碰撞性的角度来讲,SHA-1算法更安全。为了抵抗生日攻击,通常建议消息摘要的长度至少应为128bit 第5章密钥管理技术1.密码系统中依据密钥的重要性可将密钥大体上分为会话密钥、密钥加密密钥和主密钥三大类。主密钥位于密钥层次的最高层,用于对密钥加密密钥、会话密钥或其他下层密钥的保护,一般存在于网络中心、主节点、主处理器中,通过物理或电子隔离的方式受到严格的保护。2.密钥在大多数情况下用随机数生成器产生,但对具体的密码体制而言,密钥的选取有严格的限制。密钥一般需要保密存储。基于密钥的软保护指密钥先加密后存储。基于硬件的物理保护指密钥存储于与计算机隔离的智能卡、USB盘或其他存储设备中。3.密钥分为网外分配方式和网内分配方式。前者为人工分配,后者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分配。密钥的分配分为秘密密钥的分配和公开密钥的分配。秘密密钥既可用加密办法由通信双方确定,又可使用KDC集中分配。公开密钥有广播式公开发布、建立公钥目录、带认证的密钥分配、使用数字证书分配等4种形式。4.密钥共享方案可将主密钥分解为多个子密钥份额,由若干个人分别保管,这些保管的人至少要达到一定数量才能恢复这个共享密钥。基于密钥共享门限思想的会议密钥广播方案能够较好地解决网络通信中信息的多方安全传递问题。5.密钥托管允许授权者监听通信内容和解密密文,但这并不等于用户隐私完全失控,适当的技术手段在监管者和用户之间的权衡是值得研究的。第6章数字签名技术1.判断电子数据真伪的依据是数字签名。数字签名其实就是通过一个单向函数对电子数据计算产生别人无法识别的数字串,这个数字串用来证明电子数据的来源是否真实,内容是否完整。数字签名可以解决电子数据的篡改、冒充、伪造和否认等问题。2.本章介绍了三种数字签名方案,其中RSA数字签名的安全性是基于大整数因子分解的困难问题,Schnorr数字签名方案和DSA数字签名方案的安全性是基于素数域上离散对数求解的困难问题。其共性是签名过程一定用到签名人的私钥,验证过程一定用到签名人的公钥。3.为适应特殊的应用需求,各种数字签名方案相继被提出,本章介绍了盲签名、代理签名、签名加密、多重签名、群签名和环签名等基本概念。4.数字签名应用的公钥基础设施,称为PKI。目前,我国各省市几乎都建立了CA中心,专门为政府部门、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用户提供加密和数字签名服务。5.iSignature电子签章系统是一套基于Windows平台的应用软件,它可以对Word、Excel、Html文件进行数字签名,即加盖电子印章,只有合法用户才能使用。第7章物理安全1.物理安全是针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硬件设施来说的,既包括计算机网络设备、设施、环境等存在的安全威胁,也包括在物理介质上数据存储和传输存在的安全问题。物理安全是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的基本保障,是信息安全的基础。2.环境安全是指对系统所在环境(如设备的运行环境需要适当的温度、湿度,尽量少的烟尘,不间断电源保障等)的安全保护。环境安全技术是指确保物理设备安全、可靠运行的技术、要求、措施和规范的总和,主要包括机房安全设计和机房环境安全措施。3.广义的设备安全包括物理设备的防盗,防止自然灾害或设备本身原因导致的毁坏,防止电磁信息辐射导致的信息的泄漏,防止线路截获导致的信息的毁坏和篡改,抗电磁干扰和电源 保护等措施。狭义的设备安全是指用物理手段保障计算机系统或网络系统安全的各种技术。常见的物理设备安全技术有访问控制技术、防复制技术、硬件防辐射技术以及通信线路安全技术。第8章操作系统安全1.漏洞是指系统中存在的弱点或缺点,漏洞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程序员不正确和不安全编程所引起的。按照漏洞的形成原因,漏洞大体上可以分为程序逻辑结构漏洞、程序设计错误漏洞、开放式协议造成的漏洞和人为因素造成的漏洞。按照漏洞被人掌握的情况,漏洞又可以分为已知漏洞、未知漏洞和0day漏洞。2.Windows系统的安全性根植于Windows系统的核心层,它为各层次提供一致的安全模型。Windows系统安全模型由登录流程(LoginProcess,LP)、本地安全授权(LocalSecurityAuthority,LSA)、安全帐号管理器(SecurityAccountManger,SAM)和安全引用监视器(SecurityReferenceMonitor,SRM)组合而成。3.Windows注册表是一个二进制数据库,在结构上有HKEY_LOCAL_MACHINE、HKEY_CURRENT_CONFIG、HKEY_CURRENT_USER、HKEY_CLASSES_ROOT、HKEY_USERS5个子树。用户可以通过设定注册表编辑器的键值来保障系统的安全。4.帐号是Windows网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控制用户对资源的访问。在Windows2000中有两种主要的帐号类型:域用户帐号和本地用户帐号。另外,Windows2000操作系统中还有内置的用户帐号。内置的用户帐号又分为Administrator帐号和Guest帐号等。Administrator帐号被赋予在域中和计算机中,具有不受限制的权利。Guest帐号一般被用于在域中或计算机中没有固定帐号的用户临时访问域或计算机,该帐号默认情况下不允许对域或计算机中的设置和资源做永久性的更改。5.Windows系统的安全策略可以从物理安全.安装事项.管理策略设置方面来考虑.管理策略上有打开审核策略.开启账号策略,开启密码策略,停用Guest账号,限制不必要的用户数量.为系统Administrator账户改名.创建一个陷阱账户,关闭不必要的服务,关闭不必要的端口.设置目录和文件权限,关闭IPC和默认共享,禁止空连接,关闭默认共享等手段及备份数据,使用配置安全工具等.第9章网络安全协议1.由于TCP/IP协议在最初设计时是基于一种可信环境的,没有考虑安全性问题,因此它自身存在许多固有的安全缺陷。网络安全协议是为了增强现有TCP/IP网络的安全性而设计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2.目前已经有众多的网络安全协议,根据TCP/IP分层模型相对应的主要的安全协议有应用层的S-HTTP、PGP,传输层的SSL、TLS,网络层的IPSec以及网络接口层的PPTP、L2TP等。3.SSL协议是在传输层提供安全保护的协议。SSL协议可提供以下3种基本的安全功能服务:信息机密、身份认证和信息完整。SSL协议不是一个单独的协议,而是两层协议,最主要的两个SSL子协议是SSL握手协议和SSL记录协议。SSL记录协议收到高层数据后,进行数据分段、压缩、认证、加密,形成SSL记录后送给传输层的TCP进行处理。SSL握手协议的目的是使客户端和服务器建立并保持用于安全通信的状态信息,如SSL协议版本号、选择压缩方法和密码说明等。4.IPSec协议由两部分组成,即安全协议部分和密钥协商部分。安全协议部分定义了对通信的各种保护方式;密钥协商部分定义了如何为安全协议协商保护参数,以及如何对通信实体 的身份进行鉴别。安全协议部分包括AH和ESP两个安全协议,通过这两个协议为IP协议提供基于无连接的数据完整性和数据机密性,加强IP协议的安全性。密钥协商部分主要是因特网密钥交换协议(IKE),其用于动态建立安全关联(SA),为IPSec的AH和ESP协议提供密钥交换管理和安全关联管理,同时也为ISAKMP提供密钥管理和安全管理。第10章应用层安全技术1.应用系统的安全技术是指在应用层面上解决信息交换的机密性和完整性,防止在信息交换过程中数据被非法窃听和篡改的技术。2.随着用户对Web服务的依赖性增长,特别是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一系列网络应用服务的快速增长,Web的安全性越来越重要。Web安全技术主要包括Web服务器安全技术、Web应用服务安全技术和Web浏览器安全技术。3.电子邮件的安全问题备受人们关注,其安全目标包括邮件分发安全、邮件传输安全和邮件用户安全。4.身份认证是保护信息系统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它限制非法用户访问网络资源。常用的身份认证方法包括口令、密钥、记忆卡、智能卡、USBKey和生物特征认证。5.PKI是能够为所有网络应用透明地提供采用加密和数字签名等密码服务所需要的密钥和证书管理的密钥管理平台,是目前网络安全建设的基础与核心。PKI由认证中心(CA)、证书库、密钥备份及恢复系统、证书作废处理系统和应用接口等部分组成。第11章网络攻击技术1.网络攻击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信息收集、攻击实施、隐身巩固。2.信息收集是指通过各种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网络攻击的信息收集技术主要有网络踩点、网络扫描和网络监听。踩点就是攻击者通过各种途径对所要攻击的目标进行多方面的调查和了解,摸清楚对方最薄弱的环节和守卫最松散的时刻,为下一步入侵提供良好的策略。网络扫描是一种自动检测远程或本地主机安全脆弱点的技术。网络监听是一种监视网络状况、监测网络中数据的技术。3.攻击实施是网络攻击的第二阶段。常见的攻击实施技术有社会工程学攻击、口令攻击、漏洞攻击、欺骗攻击、拒绝服务攻击等。所谓“社会工程学攻击”,就是利用人们的心理特征,骗取用户的信任,获取机密信息、系统设置等不公开资料,为黑客攻击和病毒感染创造有利条件。4.隐身巩固是网络攻击的第三阶段。网络隐身技术是网络攻击者保护自身安全的手段,而巩固技术则是为了长期占领攻击战果所做的工作。第12章网络防御技术1.网络防御技术分为两大类:被动防御技术和主动防御技术。被动防御技术是基于特定特征的、静态的、被动式的防御技术,主要有防火墙技术、漏洞扫描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和病毒扫描技术等。主动防御技术是基于自学习和预测技术的主动式防御技术,主要有入侵防御技术、计算机取证技术、蜜罐技术和网络自生存技术等。2.防火墙是指隔离在本地网络与外界网络之间的一道防御系统,其主要功能有:限制他人进入内部网络,过滤掉不安全服务和非法用户;防止入侵者接近其他防御设施;限定用户访问特殊站点;为监视Internet的安全提供方便。 3.入侵检测技术是指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或计算机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网络或系统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的技术。一个完整的入侵检测过程包括3个阶段:信息收集、数据分析和入侵响应。4.计算机取证也称数字取证、电子取证,是指对计算机入侵、破坏、欺诈、攻击等犯罪行为,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按照符合法律规范的方式,对能够为法庭接受的、足够可靠和有说服性的、存在于计算机、相关外设和网络中的电子证据的识别、获取、传输、保存、分析和提交认证的过程。计算机取证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证据获取技术、计算机证据分析技术、计算机证据保存技术和计算机证据提交技术等。5.蜜罐是一个资源,它的价值在于它会受到攻击或威胁,这意味着一个蜜罐希望受到探测、攻击和潜在地被利用。蜜罐并不修正任何问题,它们仅为我们提供额外的、有价值的信息。从应用层面上分,蜜罐可以分为产品型蜜罐和研究型蜜罐;从技术层面上分,蜜罐可以分为低交互蜜罐、中交互蜜罐和高交互蜜罐。第13章计算机病毒1.计算机病毒是一段附着在其他程序上的可以实现自我繁殖的程序代码。传染性是病毒的最基本的特征,此外病毒还具有破坏性、隐蔽性、潜伏性与可触发性、诱惑欺骗性等特性。2.计算机病毒的感染动作受到触发机制的控制,病毒触发机制还控制了病毒的破坏动作。病毒程序一般由主控模块、感染模块、触发模块和破坏模块组成。其中主控模块在总体上控制病毒程序的运行,协调其他模块的运作。染毒程序运行时,首先运行的是病毒的主控模块。3.计算机病毒从其发展来看分为4个阶段。早期病毒攻击的目标较单一,病毒传染目标以后的特征比较明显,病毒程序容易被人们分析和解剖。网络时代,病毒与黑客程序结合,传播速度非常快,破坏性更大,传播渠道更多,实时检测更困难。4.引导型病毒和文件型病毒是典型的DOS时代的病毒,对它们工作机理的研究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宏病毒不感染EXE和COM文件,它是利用MicrosoftWord的开放性专门制作的具有病毒特点的宏的集合.宏病毒在1997年非常流行,并且该年成为"宏病毒年",网页脚本病毒和蠕虫病毒是随着网络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们往往和木马程序结合在一起侵入主机.5.反病毒技术因病毒的出现而出现.并且必将伴随着病毒的长期存在而长期存在下去.反病毒技术一般有特征值扫描技术.启发式分析技术,完整性验证技术.虚拟机技术,沙箱技术及计算机免疫技术,动态陷阱技术,软件模拟技术,数据挖掘技术,预先扫描技术和安全操作系统技术等.第14章信息安全法律与法规1.计算机犯罪是指非法侵入受国家保护的重要计算机信息系统及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并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受刑法处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计算机犯罪是一种新的社会犯罪现象,其犯罪技术具有专业性、犯罪手段具有隐蔽性、犯罪后果具有严重的危害性、犯罪空间具有广泛性、犯罪类型具有新颖性、犯罪惩处具有困难性等明显特点。2.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在信息时代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保护国家信息主权和社会公共利益;规范信息主体的信息活动;保护信息主体的信息权利;协调和解决信息社会产生的矛盾;打击和惩治信息空间的违法行为。3.从国外来看,信息安全立法的历程也不久远。美国1966年颁布的《联邦计算机系统保护法案》首次将计算机系统纳入法律的保护范畴。1987年颁布的《计算机安全法》是美国关于计算机安全的根本大法。我国1994年2月颁布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该条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规范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惩治侵害计算机安全的违法犯罪的法规,在我国信息安全立法史上具有非 常重要的意义。4.我国在1997年修改《刑法》后,专门在第285条和第286条分别规定了非法入侵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等。第15章信息安全解决方案1.安全体系结构理论与技术主要包括:安全体系模型的建立及其形式化描述与分析,安全策略和机制的研究,检验和评估系统安全性的科学方法和准则的建立,符合这些模型、策略和准则的系统的研制(比如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系统等)。2.网络安全研究内容包括网络安全整体解决方案的设计与分析以及网络安全产品的研发等。目前,在市场上比较流行的安全产品有防火墙、安全路由器、虚拟专用网(VPN)、安全服务器、PKI、用户认证产品、安全管理中心、入侵检测系统(IDS)、安全数据库、安全操作系统等。3.网络安全需求包括物理安全需求、访问控制需求、加密需求与CA系统构建、入侵检测系统需求、安全风险评估系统需求、防病毒系统需求、漏洞扫描需求、电磁泄漏防护需求。网络威胁一般包含边界网络设备安全威胁、信息基础安全平台威胁、内部网络的失误操作行为、源自内部网络的恶意攻击与破坏和网络病毒威胁等。4.根据网络系统的实际安全需求,结合网络安全体系模型,一般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漏洞扫描、防病毒、VPN、物理隔离等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