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盛区2011年粮油生产工作总结

万盛区2011年粮油生产工作总结

ID:15582381

大小:53.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04

万盛区2011年粮油生产工作总结_第1页
万盛区2011年粮油生产工作总结_第2页
万盛区2011年粮油生产工作总结_第3页
万盛区2011年粮油生产工作总结_第4页
万盛区2011年粮油生产工作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万盛区2011年粮油生产工作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盛区2011年粮油生产工作总结万盛区农业委员会(2011.12.21)近几年里,万盛区常年农作物种植面积约31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9.5万亩、总产量5.3万吨左右,油料近1万亩、总产量0.11万吨,是一个粮食、油料生产小区、弱区。2011年,我区以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全市粮食生产电视会议和全市春耕生产现场会精神,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认真贯彻落实农资综合直补、农作物良种直补、农机补贴等惠农政策,围绕万亩水稻高产示范创建、测土配方施肥、重大病虫害防治等项目实施,强化技术的培训和指导,全力抓好优良品种及技术的引进、示范、

2、推广工作,及时启动并开展以应对特大干旱、病虫害等灾害为重点的“百日田管行动”,全面动员,上下联动,增强信心,增添措施,把各项节本增产、抗灾增效的技术措施落实到田间地头。尽管在水稻、红苕等大春生产遭受严重旱灾,不同幅度减产,全年粮油生产总目标的实现尚有差距的情况下,但我们因为工作深入,技术推广到位,抗灾措施落实,在万亩水稻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上取得良好成效,实现了把旱灾的影响缩小到最小范围,把灾害损失程度降低到最小限量,达到了我区2011年粮油生产在大旱灾之年少减产、减收的工作目标,已属不易,是“天不助人、人努力”的结果,是以早制灾、科技抗

3、灾的结果。回顾一年工作,现总结汇报如下。一、全年粮油生产有喜有忧9农情调查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区粮食种植面积19.57万亩,与2010年相当;总产量4.63万吨,比2010年减产0.83万吨,减幅高达15.14%,;平均单产237公斤,比2010年低40公斤,减14.55%;但总产量、单产水平均高于2006年的3.54万吨、199公斤/亩的生产水平。主要是大春水稻、红苕严重减产,其中水稻减产19.74%,红苕减23.89%。油料种植0.98万亩,比2010年略减;总产量0.12吨,比2010年减4.05%;平均单产122公斤,比2010年

4、减0.52%。花生、油菜分别减产1.08%、8.71%。总之,2011年粮食、油料生产是个减产年份,但小春、晚秋生产好于大春生产。(一)小春粮油获得稳产全区小春粮食完成种植面积3.57万亩、平均亩产166公斤、总产量0.59万吨,达到或超计划完成任务指标。油菜种植面积0.38万亩,总产量409吨,平均亩产107公斤。(二)大春生产因旱减产严重农情调查统计结果,全区大春粮食作物13.94万亩,基本实现种植计划,只是因为干旱,水稻、红苕的栽种时间拉长。其中栽插水稻5.08万亩、玉米3.74万亩、红苕3.01万亩、大豆1.21万亩、花生0.59万亩,

5、均与2010年基本持平。总产量3.72万吨,平均单产约267公斤,分别比2010年减0.87万吨、54公斤/亩,减幅依次为19%、24.1%。创下2006年特大旱灾后大春粮食产量的新低。主要原因是水稻、红苕两大作物因旱严重减产所致。水稻单产仅有388公斤,比2010年减产59公斤,减13.23%;红苕平均单产179公斤,比2010年减产69公斤,减幅27.89%。玉米、大豆等作物受旱灾影响较小,减产幅度较小。油料花生减产不足10%,仅减产8.5%左右。(三)晚秋生产达到预期晚秋粮食完成种植面积2.1万亩,实现总产量3100余吨,平均亩产152公

6、斤,比2010年增3公斤/亩,增2.11%。二、减产原因分析2011年,我区整体性是冬干连春旱、接夏旱加伏旱,年份较为特殊,对大春水稻、红苕等农作物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与危害。比较2006年大旱,其特点与危害有以下4方面:(一)干旱跨年分,持续时间长2011年的干旱从2010年10月直到2011年8月底,长达11个月。2006年是阶段性的夏秋旱,大春生产实现了满栽满插,水稻栽插面积5.83万亩;今年全区水稻种植面积只有5.1万亩,创我区历史新低。(二)降雨稀少,重度干旱贯穿了大春生产全过程,旱象是全区性的、整体性的今年开春以来,一直没有下过大雨、透

7、雨,雨量仅有390.7毫米,占常年同时段721.4毫米的54.2%,致使土壤墒情差,塘、库、堰蓄水不足,溪河水量少,稻田蓄水不理想,栽秧水缺少的现实情况,是今年水稻种植面积比2010年的5.5万亩减少了4000亩,比2006年减少了7300亩的主要原因。(三)伏旱特别突出7月下旬到8月22日的30余天伏旱,全区每个角落是烈日烘烤,高温紧逼不退,酷热难当,使整个旱情发展到了极致,土壤蒸发、农作物水分蒸腾都达到高峰值9,成为旱情加剧的催化剂,水稻、红苕两大农作物受旱危害最为突出。(四)存在“卡脖子”旱情,损失大今年的干旱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发展、加

8、重。在红苕结薯与块根膨大、水稻抽穗结实的关键时期正值干旱盛期,因此对比如播种迟的、生育期长的、海拔高的、塝田的部分水稻和迟栽的、瘦薄地、陡坡地的红苕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