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下期江永二中高二第二次月考答案语文

2013年下期江永二中高二第二次月考答案语文

ID:15614872

大小:4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4

2013年下期江永二中高二第二次月考答案语文_第1页
2013年下期江永二中高二第二次月考答案语文_第2页
2013年下期江永二中高二第二次月考答案语文_第3页
2013年下期江永二中高二第二次月考答案语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3年下期江永二中高二第二次月考答案语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古代诗歌鉴赏训练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倦夜杜甫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冲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①。[注]①徂(cú):过去。(1)诗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体现“倦”意的?(2)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自月升到月落,诗人不曾合眼,身倦;诗人心事重重,彻夜难眠,心倦。(2)前六句是借景抒情,后两句是直抒胸臆。忧国忧民,报国无门。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

2、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风吹古木睛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销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注]此诗写于长庆三年诗人任杭州刺史的次年。江楼,也称望海楼。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风吹古木睛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时所不到也”。你认为这两句诗高妙吗?为什么?(限50字以内)[答案]晴本无雨,夏本无霜,风吹古木如闻雨声,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联想与想象生出清凉,足以消暑。(主要看对表达技巧的赏析)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村夜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1

3、)诗人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首诗是怎样表达这个变化的?(2)《唐宋诗醇》称白居易的《村夜》:“一味真朴,不假妆点,自具苍老之致,七绝中之近古者。”你认为这样的评价合理吗?为什么?[答案](1)孤独寂寞——想排遣烦闷——由于惊喜而忘了孤寂。诗人借景物的变换写出感情的变化。(2)合理。本诗采用白描手法,描写了乡村秋夜的凄清和村外田野月光朗照的优美,用自然景物的变换来体现诗人情感的变化,写得不着痕迹,朴实无华,余味无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蜀中九日登高王勃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①从北地

4、来?[注]①那:奈何,为什么。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读之,初似常语,久而自知其妙。”你认为这两句妙不妙?为什么?[答案]很妙。因为抒发佳节思亲的感情;不得北归,偏要南来,形成对比;无理之问烘托真情。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①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注]①广陵:今扬州。清人孙洙誉在评价这首诗时,对“烟花三月下扬州”极为推崇,认为它是“千古丽句”。你同意他的评价吗?为什么?[答案]同意。因为“烟花三月下扬州”不仅再现了暮

5、春时节,繁花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意境优美,文字绮丽。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喜见外弟①又言别李益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②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③道,秋山又几重。[注]①外弟:表弟。②沧海:比喻世事的巨大变化。③巴陵:现湖南省岳阳市,即诗中外弟将去的地方。“别来沧海事”中的“沧海事”是什么意思?作者是怎样来表现见到外弟的“喜”的?[答案]“沧海事”化用沧海桑田的典故,表现了十年间个人、亲友、社会的种种变化,也流露了作者对社会动乱的无限感慨。见到外弟的“喜”是通过从久别

6、,到重逢,到长时间的叙旧来表现的。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有人认为“桂花”一词,有点题之妙,你同意吗?作简要说明。(2)《全唐诗》在收录这首诗时将末句的“落”字作“在”字,你认为哪一个更有表现力?[答案](1)桂花既可指庭院中的桂树,又可指传说中的月亮上的桂树,这就暗写了诗人在望月,从而表现了更丰富的美的联想。因而“桂花”有点题之妙。(2)“落”字更有表现力,它能给人以动的形象,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而“在”就没有

7、这样的艺术效果。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寄全椒①山中道士韦应物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②。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注]①全椒:县名,在安徽东部。②煮白石:道家有“煮五石英法”,在农历九月初九,将薤白、黑芝麻、白蜜、山泉水和白石英放进锅里熬煮。苏东坡很爱这首诗,对“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极为推崇,并用其韵而仿写。你能说说苏东坡推崇的原因吗?[答案]因为“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很好地将形象和情感结合在一起,构成了情韵深长、耐人寻味的意境:秋风萧瑟,满山落叶、全无人迹,

8、诗人想到了道士们的清苦,对朋友的关怀;而路径难寻,无以对朋友慰藉而惆怅、无可奈何,而自己在清冷中的寂寞之情也无从消解。形象和情感就这样自然地结合在一起的。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有人评价这首诗时,认为全诗抒情重心在第二句的“客愁新”三字上,你同意这一看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