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脱贫攻坚奖候选人

全国脱贫攻坚奖候选人

ID:15648527

大小:389.58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04

全国脱贫攻坚奖候选人_第1页
全国脱贫攻坚奖候选人_第2页
全国脱贫攻坚奖候选人_第3页
全国脱贫攻坚奖候选人_第4页
全国脱贫攻坚奖候选人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国脱贫攻坚奖候选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全国脱贫攻坚奖候选人申报审批表候选人姓名:田祥森推荐单位(盖章):填报时间:2018年7月10日全国脱贫攻坚奖候选人申报审批表姓名田祥森性别男民族汉政治面貌党员籍贯湖北省蕲春县出生日期1952.05工作单位湖北省蕲春县大同镇李山村家庭住址湖北省蕲春县大同镇李山村二组通信地址湖北省蕲春县大同镇李山村二组邮政编码435334联系电话电子邮箱身份证号码参评奖项奋进奖R贡献奖□奉献奖□创新奖□工作单位联系方式联系人田德志职务村主任联系电话邮政编码435334通讯地址湖北省蕲春县大同镇李山村村委会个人简历1970年3月——1976年9月蕲春县大同镇李山村财经委员、

2、团支部书记;1976年9月至今蕲春县大同镇李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获奖情况2009年被评为“省扶贫工作突出贡献十大标兵”;2011年12月当选为湖北省第十二届省人大代表;2012年11月被市委、市政府评为“黄冈市十大感动人物”;2013年7月被省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2015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6年荣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主要事迹(300字内)田祥森,1952年5月出生,1976年开始担任李山村支部书记,个人先后获得“湖北省扶贫工作突出贡献十大标兵”、“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是湖

3、北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四十多年来,他放弃公职,坚守贫困的偏远山区小村,带领党员干部群众,围绕“红色旅游、绿色发展”思路,坚持党旗引领,大力发展茶叶产业,探索“党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模式,实施“11252脱贫工程”,确保每个贫困户年收入达到6万元以上。2017年,全村社会总产值实现1.2亿元,集体收入达到6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15000元,户均存款超过20万元。同时,还辐射带动周边4个乡镇126个村2000多个农户实现脱贫致富。李山村已成为“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湖北省“宜居村庄”、“湖北旅游名村”、“全国文明村镇”。省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牵头部

4、委审核意见签字(盖章)年月日全国评选办公室资格审核意见签字(盖章)年月日全国评选委员会评审意见签字(盖章)年月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批意见(盖章)年月日坚守四十载终圆小康梦——湖北省蕲春县李山村党支部书记田祥森先进事迹材料田祥森,湖北省蕲春县大同镇李山村人,1952年5月出生,1976年开始担任李山村支部书记,至今已有41年。个人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湖北省扶贫工作突出贡献十大标兵”、“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表彰,是湖北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这一系列的荣誉,凝聚了他扎根山区、毕生奉献的坚守与执着。四十多年来,他为梦想跋涉,

5、佝偻了身躯,沧桑了面孔,但初心不变。“我从小有个梦,要让全村人都富起来”李山村位于蕲北偏远山区,距离县城70多公里,海拔800多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全村人均年收入仅78元,村里是个“穷壳子”,对外是个“债坨子”,群众住的是“土坯子”。“种地靠贷款、吃粮靠返销、生活靠救济”是当时村民生活最真实的写照,一连戴了很多年的省、市重点贫困村“帽子”,想摘都没气力。1970年,老村支书向组织推荐在乡镇民政办工作的田祥森回村当会计。是走出大山,还是留在大山?年仅16岁的他作出了惊人之举,毅然辞职回村。当他提着行李出现在村口,白发苍苍、老泪纵横的母亲不明白这个傻儿子

6、,好不容易跳出农门,居然又回来挖“土疙瘩”。“妈,我是山里娃,从小就有个梦,我要和乡亲们一起改变山里人的命运,要让全村人都富起来。”回村后的田祥森,工作认真、忠诚守信、吃苦耐劳,赢得了全村干部群众的信赖。1976年9月,田祥森接手村支书时暗暗发誓:“李山若不变样,我死不罢休!”为让村里早点富起来,他和村“两委”一班人访贤问能、多方求证,最后统一思想,决定因地制宜发展茶叶产业,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思路确定了,但真正实施起来,还是困难重重,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还有很多群众不理解。为了筹集启动资金,田祥森调出自家8亩口粮田,卖掉了家里的两头猪和一头牛,取出了家里

7、仅有的2000块钱存款,还动员老伴卖掉出嫁时带过来的一对耳环,并发动村民筹资,最终筹集到12万元启动资金。为了建优质茶场,实行连片种植,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不少人质问:“田书记,把好田好地都调出来,不是夺我们的饭碗吗?喝茶能当饭吃?”面对村民的质疑和不解,田祥森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并公开承诺:凡是把田地调出来的,统一吃“商品粮”,每亩按1000斤折款补偿。创业总是艰难的,但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也要东挪西借,每年按时向群众兑现承诺。1995年,茶叶大量上市,他带着村干部外出推销,但屡屡碰壁。他深深体会到,必须按市场规律办事,提升茶叶的品质,创自己的品

8、牌。于是,他请来省茶果研究所专家现场指导,改进茶叶种植和加工;成立了生产合作社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