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浣花溪公园规划设计

成都浣花溪公园规划设计

ID:15677700

大小:18.3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4

成都浣花溪公园规划设计_第1页
成都浣花溪公园规划设计_第2页
成都浣花溪公园规划设计_第3页
成都浣花溪公园规划设计_第4页
成都浣花溪公园规划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成都浣花溪公园规划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浣花溪公园规划设计千年更迭,城市以文明的姿态演进,而在不经觉间,历史的渊源却在文明的喧嚣中悄然湮没。历史的传承、现状的维系、未来的发展,如何在三者之间保持平衡?得解,这个时代定会留下城市历史上最蓬勃的景象。浣花风景区包括成都西区二环路以内,南河上游段,东起琴台路,西至二环路,北以青华路为界,南抵大石西路,面积253hm2。区域内拥有杜甫草堂、青羊宫、浣花祠、文化公园、百花潭公园等文化古迹及公园,有浣花溪、干河、南河等河流。依托城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人文底蕴,区域内现建有春天花园、浣花溪山庄等众多高品质房地产项目。由于历史原因,浣花溪风景区内“脏、乱、差”

2、现象突出。绿地、水体等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影响了该区原有的历史文化氛围。2002年9月3日,浣花溪公园设计开标,选标工作正式启动。参加竞标的7种方案均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保留现有东西、南北穿越改用地的城市支路。整个用地被城市支路和河道氛围独立的三块,浣花溪流经其间。在草堂寺将恢复重建玩佛楼,并作为整个景区的标志,其中的优秀方面有评标专家组遴选后向政府部门推荐。一、前期分析(一)区位浣花溪公园(以下简称公园)位于成都市西一环路与二环路之间浣花溪风景区内,占地36.92hm^2.公园是浣花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联系了杜甫草堂与四川博物馆,它的建设似的这风景区得到

3、彻底治理。(二)地域特征公园北侧为杜甫草堂,整个用地文化特征明确,规划要求以蜀文化为主体风格,并将自然景观、城市景观、古典园林和现代建筑艺术、时代范围有机结合起来(三)基地特征用地呈不规则S型,东北侧与青华路相接,南侧直达河干,西南侧延伸至二环路清水河大桥,地势平坦,但基地有大量弃土及建筑垃圾,在基地有大量弃土及建筑垃圾。在基地北侧杜甫草堂入口处有大量香樟林,其他无重要植被,浣花溪呈S形穿过用地,干河在用地南侧穿过。(四)视线走廊根据规划要求设四条视线走廊,万佛楼为视觉制高点。东北:送仙桥至万佛楼东:浣花南路西侧20m道路至万佛楼南:干河风雨廊桥至万佛楼西

4、南:二环路彩虹桥至万佛楼(五)交通现状用地北中部草堂路为机动车道,穿过用地,今后改为园内道路以步行为主。二、规划理念(一)自然生态的设计追求在公园设计中始终围绕着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这一主题,力图建成以山林为主体,开敞水面为核心的自然生态系统,以此改善小气候,为城市增加氧气以及地下水补充.并且力图招引鹭鸟,形成良性生态环境,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公园主体自身的生态平衡.也有利于公园的维护保养.同时提供一个生态教育的场所。(二)恢复簟堂周边自然环境众所周知.”诗圣”杜甫写有大量诗词描绘草堂周边自然环境.设计中以杜诗中描绘的意境为蓝本,恢复一个以蜀文化为基础的自然环

5、境。(三)人性化设计1.提供市民休憩场所:为市民提供最佳的活动场所.从总体到细节景点设计均能关怀人本身.处处以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为导向。使得整体环境体现人性化的色彩.满足现代人的各项需求,人性化的设计.也为日常维护打下良好的基础。2.为游人提供良好的服务:该景区成为成都市的重点核心景区(目前60万人次/年).考虑游客的需求,为其提供良好的硬件及环境。(四)文化的追求因其独特的位置.设计中着重刻画雅文化,使其能得到延续与发展.并且把杜甫草堂和浣花溪公园有机融合,使整个风景区浑然一体。三、构思(一)自然生态的追求原生态的自然山水园林为追求目标.以水体贯穿全园.

6、以山体环抱水体。山水相互交融。水体从河源.草旬.小溪、急流.瀑布、花滩.湖面、湿地这一演进过程的展现来组织名景区。山体为主峰.峭壁.陡坡.缓坡、平地等形态来展现自然的风貌.种植以乡土植物为主.高大乔木.湿木,草木、水生植物相辅相成,水中放养鱼虾,并有计划地招引各种鸟类,使其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二)文态追求结合各景区山水动植物的设计.重视旧日自然风貌.并创造各个诗意景点,使自然山水具有人文灵气。四、功能分区根据浣花风景区的规划.以及用地情况和使用情况分析,浣花溪公园分为三个区:万树园、沧浪园.白鹭洲.加上杜甫草堂及四,111博物馆.共同形成浣花2柏l风景园

7、林师l公园花园风景区。利用公园的设计.使各个园中园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园路及交通组织依据《公园设计规范》要求.公园内部一般情况下不通行机动车.主要园林道路4m宽.各个弯道的转弯半径能满足内部货物运输及管理行车的要求,次要的园路2~3m宽.林中小径为1.2~1.8m宽.公园采用了开放式设计,四周道路都设有行人出入13。根据目前管理现状.设通透式围墙.主出入口设在最南侧.设一大型机动车停车场.库及自行车库;在用地东侧.北侧设次要出入口.设地下停车场,自行车库;在用地西北侧,与杜甫草堂合用出入口.合用机动车及自行车停车场。五、园区维护及安全保障(一)维护采用

8、自然生态平衡的设计,使后期植被更新演替费用减少。对园内设施作耐粗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